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閨蜜家有兩個女兒,老大在讀幼兒園大班,小寶剛滿一週歲。

有一次,閨蜜將小女兒哄睡後,就去洗澡了,孩子爸爸在房間照看著。

中途,爸爸因為接手機怕吵醒小寶,就讓大女兒臨時照看一下,他去客廳接電話,誰知,就這麼一會兒的時間,意外就發生了,小寶從床上摔下來,哭得撕心裂肺。

頭上摔了個大包,夫妻倆趕到房間時,大女兒正吃力地抱著妹妹哄,看到她們明顯有些緊張。

孩子爸爸看到小寶頭上摔了個大包,心疼之下,沒控制好情緒,對著大女兒就好一通責罵。

大女兒的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委屈地說:“我就玩了一會玩具,妹妹就掉下來了。”

爸爸生氣地說:“讓你好好看妹妹,你玩什麼玩具?你是姐姐了,能不能懂點事?”

閨蜜說有了老二後,夫妻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老二身上,有時累了就會忍不住吼老大。

二胎家庭總有這樣的情況,老二的出生,逼著老大的成長,我們總是要求老大多體諒我們,卻忘了她其實也還小,也需要我們的關愛。

我們渴望老大能懂事一點,不要煩我們,最好能幫我們分擔一點。

可是讓一個本來擁有父母全部愛的孩子,一夜之間分出了一半的愛,還要快速的懂事體諒大人,這對孩子來說該有多難?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是深深的自卑

從小被家長催著懂事的孩子,內心一定是自卑的。

我小的時候是跟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在他們身邊的時候我也是調皮任性的小孩。

可是大一點後被父母接到了身邊,作為長女,父母總是要求我要有長姐的風範,要懂事聽話。

我羨慕著弟弟的頑皮任性,可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我卻不得不偽裝成父母希望的樣子。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記得父母與朋友帶著我們去遊樂場玩,弟弟看到想玩的就吵著要玩,看到想要的就哭著要買。

而我哪怕再渴望,也只是悄悄的在心中想象一下,豔羨地看著別人玩,看著弟弟的得逞。

阿姨叔叔都誇我懂事乖巧,可是誰知道我心中有多羨慕弟弟。

我曾經也向父母撒過嬌,可是總被教訓:“你都這麼大了還跟個孩子一樣耍小脾氣,丟不丟人?”

其實我也才10歲多點,我被逼著懂事,變得像個小大人一樣,可是內心卻越來越自卑。

因為我害怕父母不愛我,我害怕父母眼底對我的失望,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戴上面具,偽裝成父母喜歡的模樣。

漸漸父母看我的眼神也不再那麼疏離,在外人誇讚我的時候,也會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都說懂事的孩子是來報恩的,要求孩子懂事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如果不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懂事,其實未必是一件好事。

當孩子像我們撒嬌、哭鬧,其實是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求助,很多時候只要我們理解認同他們的感受,他們就滿足了。

而每次孩子的需求和情緒都得不到相應的滿足和理解,經歷一次次鎮壓後,孩子就可能將自己的本我壓抑。

感受得不到理解,也就沒有傾訴的意願了,久而久之,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越來越遠,交流越來越少。

懂事是一道鴻溝,橫在親子之間,彼此再難靠近。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是孩子的偽裝

還記得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嗎?

曾經的天之驕子,做出了弒母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認識他的人都無法相信這個事實,因為他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他是高考狀元、平時成績優異,體育也出色,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完人”,這樣一個人怎麼也無法讓人與弒母罪犯聯繫到一起。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他的同學甚至說:“我寧願相信我自己會弒母,也不相信吳謝宇會。”

吳謝宇的一位高中老師評論他說:如果非說他有什麼缺點,那就是他完全沒有缺點。

可是一個人怎麼可能沒有缺點呢?

人無完人,如果有,那一定是他帶了面具,進行了偽裝。

吳謝宇的媽媽從小就對他很嚴格,可以說吳謝宇各個方面都要符合規範,他的媽媽才會滿意。

也許正因為這樣,吳謝宇不得不偽裝自己,為了不讓媽媽失望,他將自己偽裝成為媽媽期望的樣子,討好並迎合著媽媽。

親友們都說吳謝宇特別懂事,從小就是個“小大人”,明白事理,善解人意,人也聰明。

很多認識吳謝宇的家長都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向吳謝宇學習。

可是這些表面的“完美”都是他的偽裝,他的真實情感被壓抑,長此以往,慢慢積累形成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需求被長期壓制,情緒得不到有效釋放,久而久之不是在沉默中爆發,便是在沉默中死亡。

正如心理諮詢專家貝勒所說:“當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如果不將其向外釋放的話,這種負面能量就會轉過來攻擊自己。沒有第三個途徑。”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是最殘忍的教育


什麼是愛?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

真正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接受孩子的不懂事,接受孩子的小脾氣,接受孩子的小錯誤。

如果逼著孩子像成人一樣,會壓抑他原本就恐懼不安或渴望不可求的內心需求,變得無助而自卑,就像無家可歸的流浪兒。

逼著孩子懂事的父母,背後其實是父母自己的不懂事,因為自己的不懂事,所以才會對孩子的舉動缺乏耐心和擔當。

因為孩子的不懂事行為會讓他們覺得丟臉或者麻煩。

假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理解他的小情緒,接受他的不完美,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樣反而能收穫更多的幸福。

還記得《呼叫1988》中那個善解人意的德善嗎?

因為德善的懂事,父母的眼中關注更多的永遠是姐姐和弟弟,而她成了那個總會被人忽視的存在。

家裡吃炸雞,媽媽會把雞腿分給姐姐和弟弟,懂事的德善永遠沒份。

德善成了那個最不需要被人關愛的,她的需求被自己深深地壓抑著,被他人徹底地忽視著,她是最缺愛的人。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她的委曲求全,刻意迎合,反而令她失去更多的關注,成了那個負重最多的可憐人。

劇中有一句臺詞說:“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

逼孩子過早懂事,讓本該天真爛漫的孩童,變得像個大人般行事,其實是最殘忍的教育!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心理學家武志紅也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

可是我們往往總是過於焦慮,總希望孩子能一夜長大,能體諒父母的辛苦。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懂事,理解我們,可是誰來理解體諒孩子呢?

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是不懂事的父母。

父母愛孩子,應該允許孩子釋放天性,而不是催孩子懂事。

試著正視我們自己的不懂事,耐心傾聽孩子的內心。

讓孩子都可以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的“自己”。


懂事的孩子,都是卑微的偽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