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首富也避不開的融資劫,兌付危機,如今被逮捕……

憑藉SPI綠能寶能源互聯網股份公司推出了基於融資租賃的互聯網投資理財平臺——綠能寶又一次東山再起,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成為了當時能源界的首富,他就是昔日光伏大佬——彭小峰。

能源首富也避不開的融資劫,兌付危機,如今被逮捕……

彭小峰

他所創立的投資平臺綠能寶在2015年上線2016年在納斯達克轉板上市。彼時在業界看來,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的綠能寶,結果去年4月出現"兌付危機"至今未能解決。

日前,綠能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有了最新進展。網傳消息,江蘇綠能寶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何某等三人已移送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彭某某經園區檢察院批准逮捕。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事情呢?問題出在哪?

公開資料顯示,SPI於2015年5月4日在開曼群島成立,是陽光動力能源互聯網股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SPI旗下包括綠色技術服務平臺(海外開發與建設、新維電力、新維智能、綠能寶創客平臺);綠色金融平臺:綠能寶;綠色售電平臺:綠電通;綠色電商平臺:綠能桃。

綠能寶是SPI綠能寶2015年1月斥資9999萬美元打造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它為光伏生產商和個人、機構投資者提供一個交易平臺。

在綠能寶模式中,投資者承擔出租人的角色,將購買的綠能寶產品委託綠能寶租賃給電站項目方使用,電站項目方則按月向投資者支付租金(由綠能寶代發)。在租賃期間,綠能寶產品物權始終歸投資者所有。

能源首富也避不開的融資劫,兌付危機,如今被逮捕……

就當所有人都看好這種新的模式的時候,綠能寶卻爆出了"兌付危機"

2017年5月9日,綠能寶發佈公告稱,平臺逾期支付租金總計2.2億元,涉及線上投資人5746人。最新兌付信息顯示,2018年8月9日,綠能寶兌付8名投資人,合計金額6萬元,日兌付金額穩定在每期6萬。

去年7月7日晚,綠能寶母公司SPI接受納斯達克的摘牌決議,因此前綠能寶未能向納斯達克交易所提交2016財年年度報告。不過後續8月25日,SPI對外宣佈,納斯達克交易所已接受了SPI繼續交易的申請,SPI暫時躲過了退市的命運。雖躲過退市劫但綠能寶危局還在持續。

自兌付危機爆發之後,綠能寶在上海、北京各地的辦事處人走樓空。面對投資者的質疑,綠能寶兌付負責人毛毅峰曾承諾綠能寶絕不跑路,並保證每週兌付不低於1次,最慢30年完成兌付。

很多人想不明白,綠能寶作為中間平臺,收益源於太陽能發電產出,在排除天氣的因素後,基本可以實現固定產出,利益可以計算,是非常穩定的理財產品,為什麼會發展成現在的樣子?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光伏補貼不能及時到位。

短債長投指將短期借款用於長期用途,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危的財務操作方式。互聯網金融的突出特徵之一就是短期回報,綠能寶也深諳此理,因此為吸引投資,承諾按月支付租金。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週期一般在7、8年左右,即使是光伏電站的組件產品,其回報週期至少也需要3年左右。如此長的回報週期,平臺想要穩定收益,必須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用新用戶的投資資金去支付老用戶的收益。

投資者出資購買光伏產品並不是已經接入電網,有確定電費收入的項目,而且面臨老大難的補貼拖欠問題。一旦綠能寶的資金蓄水池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平臺自身就無法支付用戶的收益,陷入資金週轉失靈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