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洗马”非彼“洗马”,原来“太子洗马”是个官职

近日,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张之洞于光绪五年(1879年)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心里顿生疑惑,这样一位探花出身的大官怎会被安排去司经局“洗马”呢?后来一查才知道,“洗(xiǎn,音冼)马”即“太子洗马”,是个官职名。

“洗马”一词,最早出自《国语》:“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春秋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国君勾践被俘,被胜利的吴王夫差欺辱做奴役。当时勾践夫妇老老实实给吴王夫差做了几年任由驱使的马夫。后来,也因此就慢慢有了“洗马”一职。

此“洗马”非彼“洗马”,原来“太子洗马”是个官职

夫差塑像

据文献记载,“太子洗马”这一官职在秦汉时始置,最初为太子出行时的先导。晋以后兼掌图籍。南朝梁陈有“典经局洗马”,北齐称“典经坊洗马”,均置八人。隋改为“司经局洗马”,置四人。历代沿置。清末废。

秦汉时,“洗马”一词作“先马”,后人可能误写,作“洗马”,从而引起后人的误解。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录了“太子洗马”这个官职。“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引如谆注:“前驱也。”可见在汉朝“太子洗马”是太子太傅或少傅的下属,一共十六人,职在“前驱”。

“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太子冼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

明朝时就有人嘲笑“洗马”一职为洗马的官。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第一的刘定之,由侍讲学士升任司经局洗马。一次,兵部侍郎王伟遇到刘定之,说:“太仆(为皇帝管理舆马畜牧的衙门)马多,麻烦洗马一一洗之。”刘定之笑着说:“何止太仆要洗,诸司马都不干净,我固然要洗。”刘定之的言外之意,是有“小司马”之称的兵部侍郎也不干净,需要“洗洗澡”。闻言者大笑。

某日退朝后,兵部尚书陈汝言遇到刘定之,开玩笑问:“刘大人,你的职责是洗马,一天洗几匹马?”刘定之应声答道:“厩马我都洗,唯独大司马洗不得。”大司马,兵部尚书别称也。陈汝言与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此“洗马”非彼“洗马”,原来“太子洗马”是个官职

刘定之

中国古代有两个著名的李密,都同洗马有些关联。

魏晋之际名臣李密,以一篇情真意切的《陈情表》而闻名。李密是一个大学者,曾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他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灭亡后,晋武帝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尽孝为由力辞。晋武帝为李密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他“不空有名也”,于是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李密在祖母去世服孝期满后出仕,任温县县令、汉中太守,在任治绩卓著。

此“洗马”非彼“洗马”,原来“太子洗马”是个官职

魏晋名臣李密侍奉祖母

隋唐之际又出现了一个李密,义军首领,后归唐,同时为唐朝带去了一个能干的大才魏徵。武德四年(621年),太子李建成任命魏徵为太子洗马,倚为心腹,礼遇甚隆。李世民继位后,对魏徵的直爽非常赞赏,造就了贞观的一代名相。对于魏徵在太子洗马任上的作为,李世民说:“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可见,“洗马”为中国古代特有官职,有为马洗澡的原始义,后来多指辅佐太子的官职,大家千万别望文生义,认为那是一个为人洗马的职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