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正确对孩子的三个要点

不知不觉中,我又要和朝夕相处了一年的孩子说再见了。想当初接手这个班时,心里既矛盾又害怕。因为这是一个有名的调皮班,每位带过这个班的老师都给我打了“预防针”“强心针”。然而一年下来,我并没有感觉到这些孩子有那么可怕,相反,我觉得他们是那么可爱、懂事。我静心回顾了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结合我所学的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发现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尊重,自由,纪律。​

班级管理中正确对孩子的三个要点

尊重

在蒙台梭利的教学中,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主导思想——尊重孩子。她认为:儿童具有人类所未知的能力,能够把人们引向光辉灿烂的未来。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应当把发展这些隐藏的潜能视为教育目标。

尊重孩子,不能只放在嘴上。记得第一天和孩子们见面,我面带微笑对孩子说:“小朋友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张老师,非常高兴我们能在一起共同学习、游戏。我愿意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和我成为好朋友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虽然孩子和我还很陌生,甚至有的还刚刚哭着说不要我,现在也都用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活泼开朗的孩子已经开始不停地叫我。我又说道:“那你们都认识我了,可我还不认识小朋友呢,你们愿意自我介绍一下吗?”热情、亲切的话语让孩子很快就接受了我,并一一向我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兴趣爱好,就连最胆小的孩子也在最后轻轻地告诉了我他的名字。我知道自己的记性不是很好,于是我又说:“小朋友认识我很容易,可我要认识这么多小朋友就有点困难了,那如果我一时想不起你的名字了怎么办呢?”孩子们开心地说:“我们告诉你”。在这里,我故意暴露了一些自己的弱点,可能有的老师会认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弱点是很丢脸的事,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适当地暴露自己的弱点,能拉近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让孩子知道: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我们的帮助。果然,这一天,当我提问到一个孩子而卡壳时,有很多孩子立马就告诉了我他的名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我在开学第一天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宽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本着尊重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与孩子做知心朋友的原则,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我的班级里,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或不遵守规则时,我总是先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孩子在自己的讲述中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不需要我再多说。

2.尊重孩子游戏的意愿

在每一次的体育或游戏活动中,我总是先询问孩子的意愿:你们想玩什么?想在那里玩?怎样玩?让大家充分讨论后再确定游戏方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我说什么孩子们玩什么。

3.敢于表达自己的爱

爱是需要表达的,只有让孩子知道、感觉到你爱他,他才会和你做知心朋友。因此,我始终平等地热爱并尊重每个孩子,常会用赞许的眼神、亲切的言语表示对他们的喜爱;诚意地对幼儿微笑;爱抚地摸一摸幼儿的头;把幼儿轻轻地拥入怀中;轻拍幼儿的肩膀;与个别不善交流的幼儿“咬”耳朵、说悄悄话、交流看法;把他轻轻抱着,激励他……我同样与幼儿一起“疯狂”:有时候我会和孩子一起趴在草地上数蚂蚁;当老鹰与孩子一起追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开展任何形式的活动都给不同的幼儿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他们每个人都是老师的最爱。​

班级管理中正确对孩子的三个要点

自由

自由是儿童生命的法则。真实的自由是透过教育的援助而使潜藏的导引力量得以发展的结果,是属于活动的、智力的、纪律的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在整个精神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孩子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因为只有这时孩子才会完全处在一个自然、无拘束的状态下,只有在自由生活时,孩子才能从环境的经验中学习到经验和独立。

1.为孩子创设自由活动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为孩子的自由活动,我精心布置了各个区域活动,并发动孩子与家长一起来丰富我们的区域活动以及活动材料。

2.为孩子创设自由活动的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让幼儿自由选择内容来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饭后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户外自由选择玩具,活动中自由选择同伴,每个游戏或某个进行中的活动中教师会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而我们对孩子的语言不再是“你来做什么”,而是“你想做什么”“你愿意做什么”,当我们需要孩子帮忙的时候,我也会说:你愿意帮我做……吗?​

班级管理中正确对孩子的三个要点

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积极的状态,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她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我非常赞同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1.安静

班里孩子多,要想使孩子安静下来有什么办法呢?

(1)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会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声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静下心来,能以专注的状态投入到下一步的活动中去。这时候,孩子们会很认真地倾听。有的说我听见了楼上小朋友拖板凳的声音,有的说我听见门外的人的说话声,有的说我听见钟在走的声音,还有的说我听见外面风吹的声音,更有人说我听见了我边上小朋友的呼吸声了。安静祥和的心理环境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2)与孩子商量安静的指令。在活动中,当需要孩子安静时,我不需要大声喊叫或把铃鼓敲得老响,只需要按照我和孩子事先约定好的指令轻轻地敲击小铃三声,孩子就会安静下来,慢慢地全体孩子就会意识到这个安静的环境,而自然停下自己正在进行的行动,全体安静下来,达到需要的境界。当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这种好的规则意识就会潜移默化地被孩子所接受并固定下来。

2.选择并整理

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纪律。孩子一进入幼儿园,我们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安全、温馨的活动环境。他们知道自己的水杯、毛巾在什么地方,该怎么用,用完后放回原处。晨间与区域活动可以在区域这个空间里,随意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但游戏结束必须把它收拾整理好。在这些活动中我只需做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更能给他个人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产生平等感。他们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积极地学习、活动。

3.自律

例如在区域中活动,没有人告诉孩子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性。但同时他们也知道,玩过的玩具是要自己收拾整理的。在活动中,孩子有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是为所欲为。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孩子在自由的同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4.规则

我们要强调的是:自由并不是对孩子的放纵,而是对孩子的教育。当孩子出现危险行为,比如侵犯他人、伤害自己、破坏环境时,我们必须主动加以制止,请他暂时离开。如蒙台梭利所认为的,一味地放纵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若是教师以自己的耐心和意志认真细致地观察孩子,并尊重他们的自由,信任他们,那么就较易使孩子的行为适度。

在区域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制订了这样的规则:6张桌子每张有6个位置,孩子们在每张桌子上放置不同的积木。要求:1.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玩,但每张桌子上不能超过6个人。2.可以变换自己玩的积木,但不能超过3次。3.在玩积木的过程中,积木不小心掉在地上是允许的,但要立刻捡起来,同伴和老师会提醒,但同样不超过三次。如果违反规则,给他们的惩罚就是取消游戏资格。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有自由吗?有。他们有制订游戏规则的自由,有选择游戏的自由,也有自己改正错误的自由。但同样,他们的这些自由都是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的。如果他们违反了规则,自由就被剥夺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