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坑|同一級別車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昨天有一位朋友諮詢坑主,他想買國產自主品牌的車,但一直以來,主觀意識都感覺合資品牌車比自主品牌車品質要好,性價比要高;畢竟自己辛苦賺錢也不容易,不想花十幾萬的辛苦錢,買了自主品牌車後,老是跑車商投訴車輛質量問題,但這種問題在網上是被層出不窮的報道過。現階段,不是考慮要買什麼車型,而是在考慮國產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大不大?有沒有得保障?


汽車坑|同一級別車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坑主在這方面只能中肯的給予分析和建議。對於自主品牌車和合資品牌車,到目前為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差距到今天為止,已經越來越小了,特別是自主品牌車在價格上已經做出最具有誠意的表現。



坑主,從產品研發,工藝品質,價格等多方面給大家做出一些分享和了解。


汽車坑|同一級別車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1. 產品研發


汽車分成幾個部分:底盤,發動機,電器設備和車身,然後再分成若干個系統,然後再到模塊再到零部件。一般主機廠按模塊發包(釋義:發出承包任務),研發能力強的主機廠直接按零部件發包,自己做系統集成。



研發一輛新車主要的活兒其實幾乎都是由供應商來完成,對於主機廠來說,主要是管控和集成以及研發體系,這同時也是各個主機廠能力差別的體現,而研發體系是靠積累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優秀的研發體系可以保證在研發過程中儘量避免風險。合資品牌以外資主機廠為依託使用拿來主義的體系,而自主品牌要在實踐中自己摸索。相信吉利近幾年的進步大家也有目共睹,大家都認為是收購沃爾沃所帶來的效應。但是沃爾沃的工程師手把手教吉利的工程師怎麼幹活嗎?肯定不是,是沃爾沃直接使用了沃爾沃的研發成果嗎?坑主想也不是。其實是吉利在慢慢消化沃爾沃多年積累的研發經驗,也就是學習沃爾沃的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研發流程。坑主相信,在這方面自主品牌還有很多路要走。


汽車坑|同一級別車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2. 工藝品質


工藝品質分兩塊,第一塊零部件的工藝品質,第二塊整車的工藝品質。關於零部件的工藝品質,主流自主品牌,如長安,廣汽,北汽,長城,吉利已經到了每年五六十萬輛甚至過百萬輛的體量,都基本由比較成熟的大型供應商來提供零部件的。目前幾乎所有外資供應商也都看到了自主品牌的前景而大力開發自己在自主品牌的業務。其實這點,大家可以看看大陸,海拉,法雷奧,博世,ZF,TRW,科世達,德爾福,李爾,舍弗勒,麥格納,奧托立夫等國際零部件巨頭在自主品牌的業務量就可以知道。也可以看看有多少國內的供應商一直在為合資品牌配套,當然不是提到國內供應商就覺得是三流小廠,大眾的倒車雷達最大的份額是誰家,奧迪的全車開關除了科世達還有誰家,通用的空調面板誰家,大眾的空調面板誰家,大眾的導航系統又是誰家,合資品牌的蓄電池,玻璃隔音隔熱又是誰家,大眾的車燈誰家?這些誰家是溫州長江,廣東德賽,深圳豪恩,常州新宇,寧波拓普,安徽理士,湖北駱駝,福耀,萬向,均勝等國內供應商。關於整車工藝方面,機械設備自主品牌幾乎不差於合資品牌,甚至有些會比一部分合資品牌先進,而差別在哪裡呢?產線管理上,在產線的管理水平和產線效率上確實存在差距,導致產品一致性落後於合資品牌。


汽車坑|同一級別車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3. 價格


價格大致包括:外協零配件採購成本+自制件成本+模檢夾分攤+產線分攤+研發分攤+利潤+(技術轉讓費),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有差異的地方主要是最後兩項利潤和技術轉讓費,合資品牌有嚴格的MPBT要求,利潤率必須達到一定指標,而技術轉讓費大家都懂的。其中關於外協零部件採購成本,某些合資品牌要高於自主品牌,原因其實不是自主品牌供應商體系差,而是合資品牌有外資保護,韓資車企很多零部件指定韓資零部件,日資指定日資。這就是大星,摩比斯,斯坦雷,成一等日韓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內不做其他業務也可以活的很瀟灑的原因。



汽車坑|同一級別車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有多大?



坑主分享的還是不夠細緻和到位,雖然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還是有稍些差距,但是汽車工業的強大不僅僅是有幾個出名的汽車品牌,也不是有幾個銷量大的汽車企業,更應該是多一些萬向,福耀,均勝等這樣強大的供應商和有為中國品牌和中國製造不斷向前努力拼搏的意念以及有為中國市場消費者高度負責的精神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