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每年立秋(7-8月)是河蟹病害爆發的高峰時節。蟹塘都伴隨著大量的病害發生,導致的損失數以萬計。秋季是河蟹病害發生的高峰期,死亡量大發病率高。同時也是河蟹生長快、最為關鍵的後兩次蛻殼的關鍵時期。

因此,河蟹養殖戶做好這段時間的管理工作就尤為重要。病害的發生無非是環境、病原和河蟹體質三部分個都出問題才會發病。做好這三大塊的管理工作直接決定後期五殼的產量和規格。那河蟹養殖後期病害主要有哪幾種呢?它們又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又是如何防治此類疾病?

一、河蟹病害

1.顫抖病

河蟹顫抖病,又稱河蟹抖抖病。對於養蟹戶來說,危害非常大,病原目前尚無定論,但大多數研究支持病毒和螺旋體感染。

主要症狀:行為上,病蟹反應遲鈍,螯足握力減弱。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步足顫抖,環爪,捆爪。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若將步足拉直,鬆手後,又立即縮回。

主要爆發時間:6-8月。

爆發的概率主要受塘中套養品種有關,一般來說套養青蝦、對蝦、龍蝦的塘抖抖病爆發幾率大。純養河蟹爆發率很低。

同時在水環境這塊呈現一定的規律:環境好的塘發病率低、環境差,水質差的塘發病率高,尤其是缺氧和水草腐爛的塘爆發幾率大。

傳播途徑:水平傳播、垂直傳播。

死亡率:導致死亡概率大,死亡量大。

2、弧菌病

眾所周知,弧菌病是影響河蟹養殖業最為常見、危害較重的一類疾病。也是廣大養殖戶都關心的一個話題。弧菌檢測也在養殖實踐上應用,減少發病,提高用藥效果、水質有害菌控制在較低水平。

主要症狀:弧菌感染在河蟹養殖上的表現主要是體色變淺,或呈現紫色,或河蟹的關節處呈現紫色,食少或不攝食,腸道內無食物;發育變態停滯不前;活力明顯下降,之後腹部伸直失去。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弧菌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經口傳播,其次是通過體表創傷和鰓進入體內弧菌通過主動粘附在消化道或創傷口,破壞表皮,進入體內,導致炎症和組織的潰爛、壞死或萎縮等。

弧菌檢測結果

死亡率:一般導致輕微死亡。死亡量少。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3、鰓病

鰓病分為黑鰓和爛鰓,黑鰓症狀:病蟹鰓部受感染變色,病輕時左右鰓絲部分呈現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時鰓絲全部變成黑色;爛鰓症狀:病蟹鰓絲出現炎症,局部潰爛,邊緣有缺痕。

有鰓病的蟹行動遲緩,傍晚爬出水面匍匐不動,呼吸困難,俗稱歎氣病。輕者有逃避能力,重者幾日或數小時內死亡。

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該病多發生在養殖後期,尤以規格大的河蟹易發生,該病危害極大。扣蟹苗繁育過程中部分扣蟹苗也會出現黑腮,爛腮。與養殖環境差,水渾有很大關係。

感染方式:水體有害細菌在腮部入侵。導致腮部爛掉,發黑等。

死亡率:致河蟹死亡率小。死亡量很少。

4、腸炎病

主要症狀:病蟹食慾減退,行動遲緩,體色發白。解剖後發現腸道發紅且無食,或有黃色粘液、無糞便,有時肝、腎、鰓也會發生病變。有時內腸道也會呈紅色。

爆發時間:全年均會爆發,後期4-5殼爆發率高。

傳染方式:經口傳播。

死亡率:死亡率小,死亡數量少。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5、肝臟壞死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河蟹養殖後期常見病害及預防方法

肝臟壞死的螃蟹有的肝臟外形顏色和健康螃蟹幾乎一色,堅定和預防難度無形之中加大,也有逐漸病變的肝臟顏色。腿的硬度和螃蟹外形均和健康螃蟹一樣。

主要發病時期:河蟹3-4殼蛻殼。

傳播方式:水平傳播為主。

死亡率:死亡率大,危害大,死亡量大。

二、病害的發病機理分析

一般來說,河蟹發病除了與苗種體質相關外,和它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水環境是養殖生物和病原的共同生活空間,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病害是否發生,下面主要分析各類環境與病害的關係。

1、河蟹病害與物理環境的關係

水體物理環境主要有水溫、光照、水色。河蟹的最適生長溫度18~30℃,溫度對細菌性及病毒性傳染病的暴發影響較大,水溫的突然變化,河蟹容易出現感冒,造成大批量死亡。河蟹喜歡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下生存,光線太強,反而不適應,同時易使藍藻大量繁殖。甚至可以造成大量死亡。

2、河蟹病害與化學環境的關係

化學環境主要有溶解氧、pH、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主要以溶氧作為好壞的重要標準。前期投餵過量的飼料,高溫期,大量的伊樂藻開始發黃腐爛,造成底泥中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再迅速升高,造成池底發臭,有機質大量耗氧,溶解氧急劇下降,各種細菌滋生快,導致病害發生。

3、河蟹病害與生物環境的關係

河蟹塘中的水生生物主要有藻類、水草、浮游動物和各類菌群。藻相不平衡,造成藍藻大量繁殖,敗壞水質,產生藍藻毒素,同時夜間耗氧大。菌相不平衡,造成有益菌失衡,有害菌大量滋生,引發病害。水草的長勢情況直接影響水體溶解氧的高低。浮游動物對藻類有影響,進而影響水的透明度,影響水草的生長,同時產生有毒物質如氨氮、亞鹽。

三、防控措施

我們都知道,河蟹發病後再去治療的難度較大,效果不明顯,所以做好日常病害的防控尤為重要,尤其在病害高發期的秋季。

河蟹塘病害的預防方針:

防重於治。

急者治標,緩者治本。

標本兼治。

秋季河蟹病害防控有哪些呢?

1、河蟹生活在底部。

隨著養殖過程的進行,底質不斷被還原,氧化還原電位不斷降低,底質耗氧量增加,各類有害細菌容易滋生,所以底改工作不容忽視,建議使用:改底增氧的同時起到底部殺菌降低發病率。

同時給水體增氧,開增氧機,或者灑增氧片等。只有把環境的關鍵性指標溶氧情況把握住,改善氧氣情況就能對病害預防起到好的效果。

2、蟹大小,看水草,而水草的長勢和水質環境密切相關,定期向水體中補充碳源,有利於伊樂藻度過高溫期。

經大量養殖戶驗證,定期使用,碳源加菌群是調節水質環境的良方,堅持定期用的養殖戶,蟹塘草好,溶氧就好,同時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等有益菌能夠有害菌的滋生,病害發生少。

3、秋季病害高發期,建議多使用生物消毒劑,不破壞水環境。

4、除了水質、底質,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河蟹體質了,雙養理論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營養,內中營養養體質,增加河蟹抗病能力,提高抗應激的能力,以及促進生長速度。

定期補充維生素、免疫多糖類,內服乳酸菌改善腸道功能,促進營養的吸收,同時提高營養的轉化為河蟹的組織細胞,蛋白質等等。(文章來源:北京水世紀 劉康、游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