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抱怨沒有人才其實是沒有吸引人才的制度!看完這篇就懂啦

很多企業抱怨沒有人才其實是沒有吸引人才的制度!看完這篇就懂啦

一口氣創辦了10家企業,一套機制讓他贏得馬雲、馮侖、史玉柱的青睞,成為湖畔大學的畢業生之一。

他沒有雄厚的資金,沒有資本的扶持,卻發生著瘋狂的裂變!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專屬領域全球第一的成就!

從傳統行業轉型,他是如何運用制度的力量撰寫自己的商業神話?

宗毅:裂變的神話

很多企業抱怨沒有人才其實是沒有吸引人才的制度!看完這篇就懂啦

2002年芬尼克茲成立,是一家傳統的企業

2006年啟動裂變模式

2008年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09年泳池熱泵全球第一

2010年轉型成為營銷型企業

緣起:高管離職

如果在公司裡面發生:

公司裡面的核心人才,積累足夠多的資歷經營智慧,他想出去單幹,給多少錢都不可能留得住。

作為老闆的您,會怎麼做?

傳統的做法是:老闆當說客,開出高薪,高福利,先留住人,再想著如何培養新人。

而宗毅的想法是:你牛逼想當老大可以!我讓你當老大,我還給你投錢!

“裂變創業是由於高管離職引發的企業民主化的過程。”

在2004年底,芬尼克茲裡負責公司所有營銷版塊的營銷總監突然辭職創業了。

幹出了成績,就想著辭職創業,翻身當主人。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營銷總監的突然出走,引起了宗毅的一陣恐慌“我們公司所有的秘密他都知道,非常擔心。心想著這樣的事情一定不能再發生,一定要用什麼方法把人留下。”

隨後芬尼克茲的業務進展到了熱氣器領域,只要投入一個車間,就能產出,利潤率很高。一個項目的開啟,必須要有一群盡職盡責的團隊,於是宗毅將所有認為團結起來的6個人召集到一起,做思想工作。

當時宗毅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在座的各位一起合資,投50萬再做一個公司,各位都是股東,給他們至少30%-50%的股份。

在座的6位高管並沒有歡欣鼓舞地接受,而是抱著一種興致缺缺的態度。

老闆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高管離職創業,是因為薪資待遇不夠好還是出於不信任?

華一有很多學員,在課前調研中說自己很想給陪著自己打拼多年的團隊分享財富,但是不分還好,一分錢反而造成了內部的矛盾。這究竟是為什麼?

企業家要記住一句話:願分是胸懷,會分是智慧

看看宗毅是如何扭轉團隊成員的不信任,變成忠誠的追隨者的?

本來打算說動6個人的團隊,結果只有4個人願意相信,連著宗毅本人的20萬,一共湊了60萬。結果這個錢7個月就連本帶利賺回來了。

“員工做自己的事情跟做別人的事情完全不一樣”

原本計劃1年半做這個事情,結果這個4人的團隊只花了7個月就完成了。第一年產值是400萬,賺了1百萬。當年的回報率就是100%,所以我就分了60萬。

第二年又成立了一家儲能器公司,結果他們籌集了220萬給我,但是我只要100萬的投資。這一回他們相信,相信宗毅,相信公司,他們才會賺得越多。

很多企業抱怨沒有人才其實是沒有吸引人才的制度!看完這篇就懂啦

點評

宗毅這一次完美的解決了將人才留住的問題,更讓全體的高管跟相信他,發自內心的追隨他的步伐。他到底作對了什麼?有哪些經驗值得老闆學習?

1.綁定高管和公司的利益,解決高管流失問題,調動積極性

老闆跟團隊分享利益一定要記住兩個字:綁定。在商業中的綁定最直接的方式是什麼?出錢!

宗毅在提出開辦新公司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參與的高管必須要出資。

讓內部的高管合夥創辦企業,本來就是公司要開展的一個項目,讓團隊當老大,當股東,放手去做。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老闆的投資解決他們的啟動資金、項目資源、技術的問題,同時,老闆也收穫了超額的利潤。

2.風險面前,老闆要做好表率

在啟動新公司的時候,宗毅一個人領投了20萬。我們都知道,投得越多,風險也就越大。他用實際的行動表明對項目前景的信心,承擔大部分的失敗風險,打消其他高管顧慮。

3.捨得與員工分享利益,才能贏得信任

成立第一年賺了100萬,宗毅便拿出來60萬分給團隊,而那只是第一年而已。有了先例,在隨後的公司擴張中,員工會主動承擔,真正的將公司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幹。

4.將員工變成平等的合作伙伴

老闆的起心動念決定了公司機制的好壞。

中國的公司中永遠有一個最大的老闆,大部分的合夥人都是酒肉的朋友,或者是素不相識的投資機構,但是很少人把員工變成平等的合作伙伴。

而職業經理人們永遠在探究老闆的底線在哪,在擔心這個企業始終不是我的,遲早要走。也因此不可能全力以赴,在利潤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便會離開。

很多老闆都會覺得:給我打工的就是我的手下,員工拿的是錢,投資這拿的也是錢。

宗毅的裂變模式跟以往不同的一點就在於:他將高管看成是自己的合夥人,跟他們一起構建了共贏的機制。不僅讓芬尼克茲能迅速擴張,也讓企業內的利益相關者實現共贏。

內部創業大賽

老闆腦子裡面有很多非常好的商業點子,卻在維持目前的公司運營與擴張新業務的選擇中陷入了兩難。

放棄是不可能的,可是兩者一起兼顧必然有所失。是固守疆土還是開疆擴土?這是一個問題。如何將兩者相結合,宗毅想出了一個辦法。

對於當時的芬尼克茲,宗毅有四個想法:

第一個是跨越中間環節,面向大眾,第二個是行業巨無霸不敢輕易模仿,第三個是優秀的現金流模式,類金融模式,第四個創建一個線上,線下協同運轉的模式。

但是這些想法如何具體的實現,怎麼樣實現,由誰來實現?因為選不出人,所以就想出了一個創業大賽,公司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組隊參與競選。

當時內部的員工異常積極參與,馬上就有十幾個團隊遞交了規劃的方案。這也得益於之前的裂變模式的成功,讓所有員工看到了:參與公司內部創業的團隊成員的收入是同等高管的4倍。

大家知道當你做一個比賽的時候,你最希望選出你想選擇的人,我們經常面臨的情況就是你選不到你想選的人,這個就是民主化的陷阱,看起來是非常公平的競選,卻能搞出一大堆拉票的背後行為。

很多企業抱怨沒有人才其實是沒有吸引人才的制度!看完這篇就懂啦

有以下的應對措施:

創業大賽的主題是如果我是創業公司總經理,投票只接受RMB。投資實施時不兌現有重罰:扣年薪20%。讓全體的選民一定要嚴肅認真的對待。

第二是競選大股東,自己不投資的不得參賽。如果你設計一個投資500萬的項目,有人設計一個投1000萬的項目,有人投那個1000萬,你500萬就沒有戲了。

第三個誰是冠軍,獲得投資額最大。公司投資50%,剩下的50%全部都是員工的投資。

很多企業抱怨沒有人才其實是沒有吸引人才的制度!看完這篇就懂啦

點評

這幾乎相當於一個簡單版的內部股權投資大會。參與投票會考慮以下的因素:

1.道德水平

這是拿RMB在投票,對於那些關係很好,卻有過汙點,口碑不好的人,一定不會選他,因為即使你衝著人情投票,到最後沒選上,也是打水漂。

2.經營能力

只有用人民幣給出來的人是德才兼備,用其他的方法選出來的人都是不靠譜的。也因此,把自己的錢投給真正有經營能力與實力的人才能讓自己的錢賺得更多。

3.員工重新審視自己

很多公司的老員工會仗著自己的資歷去作威作福,通過內部的創業大賽,同時限定了一些具體的要求,真金白銀地投資,實實在在的創業,會讓新老員工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老員工可能不適合互聯網公司,也幹不了,新員工對此更具潛力。

裂變帶來的巨大收益

第一是一切以利潤共享原則,總經理自己定待遇。比如說有1000萬利潤,20%給管理層,什麼是管理層?以我們剛才選出來總經理為首周圍三四個人,財務合夥人,技術合夥人等。

第二個是快速擴張,內部良性競爭,保持企業高活力,員工上升空間無限,新員工快速成長。

第三個就是轉型的利器:就是舊城慢慢改造,新城市拔地而起。

第四個是監管變得沒那麼重要。任何一個公司都來自於老闆信不過總經理,總經理說今年要做1000萬,但是報表做出來是900萬,所以老闆就去監督,這個時候總經理很不爽,所以就開始外面出現新的動作。

第五條就是創業團隊有限資金獲得最大的股份比例,降低了投資總額。我們為什麼要投資,不是缺這個錢,而是投資人可以在很多方面幫我們。

第六個是吸引人才,很多人會問我,你們創業是內部創業,你們人才資源從哪裡來,我告訴大家恰恰因為這個政策吸引了很多人才,管理人員的離職率低。

很多企業抱怨沒有人才其實是沒有吸引人才的制度!看完這篇就懂啦

— 結語 —

宗毅把這個遊戲總結為:

“你在跟我賭,你要輸了你會很慘,我還是我。但你要是贏了,比我好。”

“這個公司敗了,他全部身家就沒了。我們只不過少個 1/10 而已。我們選擇總經理也有一個標準,他要把自己的身家全部押進來,我們才可以把公司交給他。”

換句話說,這就是個金手銬工程。把員工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二者的價值觀趨於一致,最後雙方共贏。

從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到手機界的小米科技;從輕巧靈動的創業企業,到聲名顯赫的傳統名企,“合夥人機制”成為了管理界的熱點。其實,“合夥”是一個極其古老的概念,古老到你不知道該如何追述它的緣起。不僅是在西方,在中國,如果從廣義上理解合夥人,劉關張的桃園結義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為了一個目標聚集在一起,而500年前的晉商身股就更加符合商業社會中對合夥人的理解了。

中國有句老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成長型的民營企業來講,如果公司和核心人才不是合作的關係,只是簡單的僱傭關係,那麼員工只會把工作當成一種工作而不是一份事業。

合夥人機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創造擁有感,而擁這種擁有感主要是參與企業經營的權利,在企業內部為人才創造創業的條件,變為別人打工為“為自己打工”。就如同小米員工對加班的評論:“如果你找一份工作,天天加班當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是創業就不同了,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你在為自己而活。

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往往是老闆一股獨大,不願意與別人合作,也不願與別人分享,只是希望員工為自己打工,還希望員工一輩子死心塌地的為企業付出,有的老闆總是抱怨核心人才培養好了人就跑了,那為何不問問自己:“當時為什麼要從別人家出來自己創業?”當我們都不希望一輩子為別人打工的時候,我們也不要期望別人會為我們一輩子打工,換位思考我們往往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合夥制的時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

◆員工招不來、管不了、留不住

◆創業合夥人平分股權,沒有真正老大

◆投資人、資源承諾者佔大股的荒謬事故

◆不懂如何估值,從而“賤賣”自己的股權

◆股東和投資人後續無法進入與退出的尷尬局面

◆企業融資後股權被稀釋,沒能保持控制權和經營權的統一

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如何操作?這些問題,就留給華一世紀的專業課程為您詳細解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