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爲何成爲廢都?隋朝唐朝「逐糧天子」告訴了答案

西安是著名古都,建都歷史僅次於洛陽。為何唐朝以後成為了廢都?唐中宗一句逐糧天子,道出了真相。

西安為何成為廢都?隋朝唐朝“逐糧天子”告訴了答案

西安能成為首都,主要依賴於關中平原物產資源。西周秦漢時期,首都人口少,物產還可以維持。建設一座都城,資源消耗很多,關中平原逐漸就難以滿足了。例如秦漢時期的黃腸題湊,皇帝和貴族陵墓四周採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結構,消耗大量木材。修建一個黃腸題湊需要上萬根木頭,相當於毀掉一片森林。歷代建都砍伐樹木加劇了黃土流失。到了隋唐時期,關中平原資源已經消耗殆盡,不足以供給長安。關中平原地方狹小,人口稠密,很難供養大批的官僚貴族。

隋唐時期,首都長安糧食嚴重匱乏,依賴東部輸送。長安城雖然靠近渭河,但是渭河河道彎曲,水量不穩定,歷來是一條難行的運輸通道。漢武帝時,開鑿關中漕渠,以補給渭水漕運的不足。隋統一中國北方後,漢代舊漕渠長期淤塞而不能用。公元584年,隋文帝楊堅命宇文愷率水工鑿渠,修建從大興城(即長安)東至潼關三百餘里的廣通渠。

廣通渠解決了從潼關到長安的運糧問題,然而黃河三門峽是一個險灘,阻礙從洛陽向長安的航運,從東部運糧不能暢通。

西安為何成為廢都?隋朝唐朝“逐糧天子”告訴了答案

587年,隋文帝著手開挖大運河的江淮河段,溝通長江和淮河,用來運糧。公元594年又遇到了災荒年,運糧問題還沒有解決,隋文帝被迫到洛陽去就食,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逐糧天子”。

隋煬帝為了解決糧食問題,遷都洛陽城。隋煬帝興建了大運河,在大運河洛陽段附近修建了洛口倉(洛河入黃河口),回洛倉(洛陽城東邙山上)。僅回洛倉倉城的儲糧總數可達3.55億斤,他不用擔心吃糧問題。

洛口倉和回洛倉在洛陽城外,隋末瓦崗寨佔領糧倉,造成京城洛陽缺糧。唐太宗將糧倉改在城內,在洛陽城內興建了含嘉倉,含嘉倉儲糧總數可達5億多斤,佔全國倉儲一半,成為天下糧倉。

西安為何成為廢都?隋朝唐朝“逐糧天子”告訴了答案

唐朝時期,唐太宗和唐高宗多次來洛陽居住,繼續上演逐糧天子。永淳元年四月,唐高宗最後一次到達洛陽,當時關中饑荒,長安城中人相食,甚至皇帝的隨從也有被餓死的,可以說這是一次大逃難。第二年,唐高宗病逝於洛陽皇宮紫微宮貞觀殿。武則天當政後,長期住在洛陽城,當皇帝后定都洛陽,不當逐糧天子。

武則天晚年,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發動神龍政變,迎立唐中宗。不久關中再次饑荒,大臣們請求唐中宗再次臨幸洛陽,遭到唐中宗的拒絕,他說“豈有逐糧天子邪?”。唐中宗是唯一不當逐糧天子的唐朝皇帝,不過他也是最無能的皇帝,大權被韋皇后把持。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下毒暴斃身亡,僅當了五年皇帝。

唐玄宗以兵誅韋后和安樂公主後,多次來洛陽,繼續成為逐糧天子。

西安為何成為廢都?隋朝唐朝“逐糧天子”告訴了答案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大運河疏於管理,長安城糧食危機更加嚴重。唐德宗的時候,長安再次出現饑荒,禁軍沒有糧食吃,只得到街頭去乞討,後來糧食到達京城,唐德宗跑到東宮對太子說,“米已至陝,吾父子得剩矣。”

唐末戰亂以後,長安城成為廢都。都城轉移到洛陽和開封,“逐糧天子”成為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