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生開學準備: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年級

閱讀引導:這一篇文章,是從家長的角度看,我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平穩度過適應期。作為家長,我們在孩子實現角色轉變的重要時期,一定要幫助他們邁好步,開好頭。

想象下,孩子們在幼兒園裡,搬著小椅子,圍成一個大圓圈,中間是老師帶著大家一起遊戲;再想象一下,孩子們在小學裡,每人一張書桌、一把椅子,面向講臺,整齊地排成一排排。

一年級新生開學準備: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年級

課堂形式發生很大變化

在剛剛從幼兒園邁入學校開始一年級生活的小朋友眼裡,他們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難一時間就適應。對於我們家長而言,需要耐心細緻地幫小朋友完成這個過渡,順利開始學校的生活。

一是關注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關注孩子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孩子對於學習環境打巨大變化,會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些情緒的變化,需要我們細心的家長及時解讀。對症下藥,及時給與關心、鼓勵、幫助、規範。

具體地講,就是觀察孩子情緒、興趣、身體的變化;傾聽孩子對校園、老師、夥伴、學習、活動的描述,從而知道對什麼最感興趣,和哪些夥伴相處較好等。

關鍵是要正確引導,正確的引導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極大影響。比如,老師在家長會上告訴大家,每天放學問兩個問題。一是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二是認識了哪個新朋友?有沒有得到小紅花或者獎狀?注意,這樣的問題是引導孩子聯想在學校發生的愉快的事情。

錯誤的引導也舉個例子。比如,家長問,在學校有沒有犯錯誤挨老師批評啦?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你啦?負面的問題,會在心理上給孩子暗示,學校很費勁,學校很危險。最終,引導出一個厭學的孩子。

一年級新生開學準備: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年級

孩子,你今天有沒有得到獎狀啊?

二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每天看課表的習慣,學會按課表整理書包,有序擺放物品,按課表帶齊第二天學習用具。每天的課程內容不一樣,書包裡要準備的書本不同。家長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不要幫孩子整理,要讓孩子自己整理。可以提醒孩子整理,悄悄地檢查是不是備齊了,如果孩子沒有備齊,要玩轉地提醒孩子。

關注孩子正確書寫的習慣,握筆方法正確,書寫姿勢端正,作業本乾淨整齊。

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習慣,知道上學不遲到,抓緊時間寫作業,有時間概念。一年級小朋友必須晚上9點半就上床睡覺,不然第二天7點鐘很難起來。北京的學校中午是沒有午休的,孩子們有可能看電視、或者看書。為保證充足的睡眠,家長要控制好晚上入睡的時間。

一年級新生開學準備: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年級

晚上9點半必須上床睡覺

鼓勵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例如:放學回家後先做作業再玩。進行預習和複習,及時改正書本上的錯題。

可以說小學階段最關鍵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是養成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不是家長在旁邊督促著學習的習慣。下面就說說父母怎樣陪孩子學習。

三是父母一定要陪伴孩子學習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關鍵時期也需要家長的陪伴。對孩子來說,6歲入學是一個重要階段。此時,孩子比較弱小的,面對新的學習生活,他的情緒、交往等等,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時期最需要父母作為自己的支撐力量。

特別注意:陪伴要注意主次關係,不是父母替孩子做事情,而是父母看著孩子做事情,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比如,檢查作業的問題。我們給檢查出來錯題,不會告訴孩子是第幾道題錯了,而是告訴他錯了幾道。然後,孩子自己去檢查,自己去尋找哪道題做錯了。從一大堆題目中找到一兩個錯誤,會耗費孩子很多時間。一是培養了孩子細心檢查的習慣,二是相當於題目又做了一遍。以後孩子就明白,與其迅速做完不認真檢查,還不如自己認真做、認真檢查。

海淀的學校裡會有一個“記事本”,孩子用自己的文字(很多字還不會寫)記錄當天的課堂作業,老師交代的任務等。所以,家長的任務就是三查:一是查記事本;二是查學具(第二天上課需要的文具,包括督促孩子自己削鉛筆等);三是查課堂作業(書、練習冊、作業本)。

一年級新生開學準備: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一年級

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學習

四是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

安排好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吃好早餐,按時上學。

培養孩子自己刷餐具,整理飯兜,不挑食,不浪費。

不隨意動別人東西,拾到學具要歸還,或交給老師。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澡,勤剪指甲,保持校服乾淨整潔。

最後,林林總總說了很多,可能對於家長朋友們而言,有點兒頭大的感覺。實際上,這些都是我們家長朋友必須做的功課。你做到了,你的孩子就比別人適應得快、適應的好。

所以,作為幼升小上來的一年級小朋友的家長朋友們,的確是要費一些心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