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銳小白盒十周年:從生不逢時到移動支付掃碼「網紅

意銳小白盒十週年:從生不逢時到移動支付掃碼“網紅

經常掃碼支付消費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有個漂亮的“小白盒”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各類商家的收銀臺上,而數以億量的移動支付用戶的背後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精彩創業故事,這不單是一個自主創新死磕市場的故事,還是一個企業16年技術創業的風雨寫照。

2002年7月底,當王越從日本回到中國,創立北京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時,他可能不會想到,意銳的創業一創就是16年。

直到移動支付的興起,為王越這個創業老兵打開了一扇門。這兩三年,意銳憑藉著“小白盒”,成為中國所有移動支付大平臺和主要服務商的合作伙伴,小白盒出貨以百萬計,遍佈中國內地所有的省市自治區。

10年前,當王越和意銳研發“小白盒”這種自助式條碼識讀設備時,這個掃碼盒子還僅僅是一個原創主義團隊的創新發明——實際上,小白盒一開始走上的是死磕市場的艱難道路,早年並不被市場所看好。

如果沒有二維碼支付的爆發,這個白色的小盒子或許會一直籍籍無名;如果沒有以王越為首的一群人保持了長達十年的偏執,這個逆襲的故事也不會發生。

生不逢時

2007年,絕大部份人還不知道手機移動二維碼為何物時,王越和意銳公司已經在圍繞手機移動二維碼進行各種開發研究了。他們給手機裝二維碼引擎,開發卡券核銷等O2O應用,還想研製全民使用的手機條碼識讀機具。

當時,成熟的二維碼識讀機具大多靠進口,主要以掃描槍為主,且價格昂貴。意銳團隊“閉門造車”,開發了多種不同形態的條碼識讀機具。

這些機具沒有多少可參考的對象。當年的一個工程師回憶:“我們就像黑暗中走路一樣。沒有人知道你是在做什麼,都靠自己的邏輯、理解和判斷在走。”

意銳“憑空”造出來的這些機具,有的長得像自動蓋章機,有的類似於手機內嵌POS機。其中,小白盒的前身——意銳自助式條碼識讀設備RC532也在其中。這種設備的一大特徵,就是需要用戶把手機從上而下,扣向屏幕掃碼識讀。

RC532已具備今天小白盒的模樣——白色主體,方形掃碼框,還有弧線腰身。有意思的是,因為10年前的手機屏幕比現在要小得多,於是第一代小白盒的掃碼框邊緣,相比現在的小白盒也寬大得多。

而且,由於當時手機屏幕顯示的粗糙,為了更好的識讀手機上顯示的二維條碼,第一代小白盒使用了當時很高規格的130萬像素傳感器。

意銳的工程師們還跟進口產品較勁,在光路設計上避開了日本主流產品的路線,發明了民族自主知識產權的球積分光碗——這種光碗設計,現在已成為了全行業的共同財產。

2008年,經過大量測試以後,意銳決定把小白盒推向市場。當時的意銳人相信,未來二維碼應用一定會大量出現在手機端,而小白盒必定是適配手機掃碼的最高效方案。

然而,再好的產品都需要市場的響應。從2008年到2011年,意銳公司寄望小白盒能開啟二維碼卡券核銷這個市場。意銳的工作人員把所有能推廣的場景幾乎都走了一遍,對二維碼的安全、動態和加密進行了各種研發,還想方設法的降低小白盒的成本。

然而,這些應用生不逢時。由於移動O2O的時代在2012年左右才開始到來,意銳小白盒的這些嘗試並沒有找到太多買家,市場的現實給這個盒子投下了否定票。

不過,如同這個行業的一些自主創新型企業一樣,意銳小白盒在早年的不斷開發,應用嘗試,推動了它在軟硬件技術上的層層積累。當移動支付開始席捲中國時,軟硬件技術已相當成熟的小白盒找到了機會。

取代掃碼槍?它真的做到了

2014年開始,中國的移動支付開始加速發展。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互聯網巨頭的推動下,二維碼逐漸成為線下移動支付的最主要入口。

2015年,意銳小白盒投身中國移動支付的大潮。捲土重來時,它看起來像“另類”。

今天,肯德基、真功夫、德克士等諸多全國連鎖商戶都在使用意銳小白盒。但在當年,很多客戶問意銳COO關恆:“我們用掃碼槍也很方便了,為什麼要用這種盒子?”

移動支付業界和商戶最初並不瞭解,意銳居然想通過小白盒,把線下支付的交互行為簡化到底——用意銳產品團隊打雞血一般的口號來說,就是“不妥協”。

當時,線下掃碼支付方式不但單一,而且相當繁瑣。收銀員要操作掃碼槍掃商品,接著確認收銀金額,繼而在收銀設備上確認結算、確認金額;然後,等待用戶出示付款碼之後,收銀員再度拿起掃碼槍掃讀用戶付款碼,等到屏幕上顯示支付成功,再於鍵盤上按結算鍵,才可以結束整個支付流程。

相比之下,意銳小白盒展示的自助掃碼支付方式,提供了一種輕便的支付交互可能:(手機)一扣即掃,立刻買單。收銀員不再反覆操作掃碼設備,顧客也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對於支付業界和商家來說,因為每筆支付的單位時間變短,使總支付筆數和營業額得以提高。

這個“異類”還有很多面向未來的可塑性。尤其一些支持微信支付拓展的服務商,他們當時觀察到,這個收銀盒子“更快、更好玩”,很容易與用戶產生連接,而且“很具有智能應用的想象力。”

為了優化掃碼支付體驗,意銳的工程師們不斷對小白盒進行優化。從2014年至今,他們對小白盒作出了6代更迭。他們讓掃碼窗從小窗口變成了大窗口——因為手機屏幕也在不斷增大。根據支付場景的特性,小白盒還使用了紅綠燈光來提示收銀狀態。

意銳小白盒逐漸從“另類”變成被移動支付認可的新成員。2016年,小白盒正面廣告空間的宣傳效果率先被微信支付所應用,並開始在全國各地推廣,這正好回應了盒子外觀設計的用意——白色的底色,能讓移動支付品牌以最清晰的方式展現,對來到收銀臺支付的用戶心智形成影響。

到2017年,意銳小白盒已把價格降到了國外同行的一半以上,相繼為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商務、美團等支付大平臺提供助力。意銳小白盒獲得了騰訊玄武實驗室的安全認證,還成為了業內率先通過銀聯銀行卡檢測中心認證的移動支付創新產品。

近三年來,意銳小白盒率先引發的自助式掃碼支付,已逐步成為了移動支付的新興線下解決方案。今年4月,隨著央行掃碼支付新規的實施,王越當年的一個判斷也成為了現實:自助式掃碼支付更合規,必然比過去更為普及。

在市場趨勢上,易觀《中國智能支付終端專題分析2018》提出,輕質化智能終端的市場適應性更強,直達用戶根本訴求,而意銳小白盒便是輕質化智能終端的代表。2017年,意銳小白盒在同類產品中繼續保持市場份額的大多數。

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移動支付的大爆發,意銳小白盒就不可能在中國各地廣泛落地。在普及的路上,意銳的開放策略更逼迫自己在外觀和功能之外,還要進一步死磕線下服務。

意銳的開放策略是這樣的:任何客戶,在任何有網有電的地方,如果想搭建自助式掃碼支付的話,意銳都願意,也積極提供接入支持,並拿出儘量輕簡、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

移動支付線下落地是公認的髒活,累活,各種難題紛沓而來。面對這個行業大難題,意銳選擇華山一條路: 怎麼難都得幹。

然而,中國有成千上萬的移動支付服務商,更有無數樣式的收銀臺、收銀系統,意銳要找尋出一條能適配絕大部分客戶需求的標準化解決方案,絕非易事。此外,小白盒落地部署以後,還有大量的維護與服務支持需求。

意銳團隊的“不妥協”從產品開發延展到線下服務:從提供完整的技術支持,到建立起設備管理體系,意銳用了3年時間,從無到有,摸著石頭過河,逐步磨鍊出可以對接、升級幾乎中國所有收銀臺的小白盒解決方案。

現在,意銳小白盒已經落地到遠至新疆喀什的國境邊緣,即使在人跡稀少的克拉瑪幹大沙漠的邊緣,小白盒都在運作。在日漸新興的新零售領域,意銳小白盒在無人售貨等場景也紛紛出現。

同時,自助式掃碼支付正在向海外推廣。意銳小白盒正陸續在日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印度、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落地。用意銳COO關恆的話來說,在出海造船的大潮流中,意銳希望把中國移動支付的原創技術成果向全球推廣。

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大生態中,以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為主推動力,掘路“最後一公里”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企業並不止一家。2018年5月,意銳提出呼籲尊重自主研發,保護知識產權——如果業界失去了尊重知識產權、保護自主創新的集體意識,中國移動支付出海將面臨“裸跑”,並失去應對國際專利競爭的能力。

王越和意銳一直執著於跨界創新和自主研發。除了小白盒,早在15年前,意銳參與開發了中國第一個二維碼國家標準碼制“漢信碼”,該碼制現已成為國際標準。最近,意銳提出的INSPIRY INSPOS等移動支付終端解決方案,已成為移動支付基礎設施滲透普及與智能化升級的一大突破口。

現在的意銳,仍像當初一樣“閉門造車”——例如,意銳新近發佈的“立掃小白盒”,其靈感的源頭正是來自於研發團隊,經過對小型收銀環境的兩年鑽研以後開發而來。

這個可以安裝於商業場景任何位置的新型掃碼盒,與意銳其它正在陸續投入市場的產品一樣,詮釋著意銳的“野望”: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移動支付都應該得以實現,而意銳所要做的,就是讓它更快更多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