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企業瓶頸?教你一招突破瓶頸!

上期我們說到經營企業必須懂得企業戰略,企業戰略是對企業各種戰略的統稱,其中既包括競爭戰略,也包括營銷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等。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變化,依據本身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

我們話不多說,直入主題,接下來給大家做《經營企業你必須知道的基礎經營戰略》的系列分享。這期是系列分享的第一期,《經營企業你必須知道的基礎經營戰略之如何突破瓶頸》。如何突破企業瓶頸?教你一招突破瓶頸!把制約理論熟練運用即可!

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突破瓶頸

在生產和服務的流程中,生產效率最低的環節被稱為瓶頸。為了提高整個流程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就需要先解決瓶頸問題。

Q先生和T先生是K建築開發公司年輕的業務員。兩人針對計劃方案中提高生產效率的問題展開了討論。Q先生主張:“找出瓶頸,首先解決這個關鍵的問題,生產效率就一定會提高。”而T先生的看法是:“僅僅解決瓶頸問題是不行的,必須要把影響效率的所有環節都加以改善才行。”在目標指向提高生產效率這個單一問題時,人們一般所採取的都會是T先生的思路。儘管Q先生的解決思路有些非常規,但事實上Q先生的這種思路是遵循“制約理論”的。

{“制約理論” ( Theory ofConstraints, TOC )也被稱為制約條件理論。制約理論由以色列的物理學家高德拉特在1992年的〈目標〉一書中首次提出,他因此書而成名。}

發現制約條件並加以改善制約理論的特點是在過程中先找到制約條件,然後將其改善。制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瓶頸”,也就是生產過程中效率最低的那個節點。制約理論闡明的是要集中突破解決這個瓶頸,從而帶動整體生產能力的提高。想象一下鎖鏈的結構。凡是鎖鏈,其結構中都會有一處非常薄弱的地方,牽拉鎖鏈時,鎖鏈都是從這個薄弱環節斷開的。也就是說,牢固結實的鎖鏈,其強度是由這個最薄弱的部分所決定的。所以要想改善和提高整個鎖鏈的堅固程度,就必須增加這個最薄弱部分的強度,也就是必須首先強化其瓶頸。

如何突破企業瓶頸?教你一招突破瓶頸!

鎖鏈最薄弱環節被拉斷

鎖鏈最薄弱環節被拉斷,鎖鏈最薄弱的地方依賴於瓶頸(制約條件),同理,生產和服務的流程要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瓶頸不可或缺。瓶頸的持續改善流程如下:

1、發現制約條件

2、改善制約條件

3、找到其他環節中的從屬制約條件

4、進一步改善制約條件

5、找到新的制約條件

為了提升整個組織的生產能力,持續不斷地改進瓶頸(制約條件)是不可或缺的。說到生產和服務的過程,首先要考慮到制約理論。要想提高生產效率,就必須樹立流程中的制約條件就等同於瓶頸的意識,從而為突破瓶頸做出必要改善。業務流程的改進方法制約理論涉及的改進流程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1、找到制約條件(瓶頸)。

2、徹底有效地改善、解決制約條件。

3、找到其他環節中處於從屬地位的制約條件。

4、進一步改善這些制約條件從而提高生產能力。

5、再發現新的制約條件,以同樣的流程重複操作。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第三步。回顧一下剛才T先生的主張,整個生產流程是由各具體環節所組成的,要想提高生產效率,就需要解決各環節的問題。這一般被稱為部分最優化的方法。但在制約理論看來,這種試圖將流程中各環節都優化的方法是沒必要的。例如,在工廠的實際情況中,想在突破瓶頸問題時也兼顧其他各生產環節的效率提高問題,但是如果不先解決商品庫存積壓"這個瓶頸問題,這種兼顧的思路是執行不下去的,因為單純的庫存積壓問題就會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十分緊張。

如何突破企業瓶頸?教你一招突破瓶頸!

如何突破企業瓶頸?教你一招突破瓶頸!

不要簡單地認為剛才舉出的鎖鏈的例子只是個比喻而已。企業首先要致力於改善和解決生產效率的制約條件。只有徹底解決好制約條件的限制,並由此提升了生產效能,再進一步解決生產過程中其他影響生產效率的諸多環節的問題,這樣才能最終提升整體工作流程的效率。制約理論稱這樣的行為為“全體最優化”。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制約理論涉及的改進流程所示,即使整個生產過程中的諸多環節都得到了改善,但依然會發現在過程中的某個節點仍然存在相對薄弱而制約生產力發揮的部分。所以就有必要像第五步所提示的那樣,找出新的制約條件,並重新制訂解決問題的計劃,以求達到全體最優化的目的。如此反覆尋求瓶頸問題的突破和解決”,最終實現整個流程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

如何突破企業瓶頸?教你一招突破瓶頸!把制約理論熟練運用即可!

這期內容就到這裡,敬請期待《經營企業你必須知道的基礎經營戰略》系列分享的下期內容!

想學習更多企業經營管理等乾貨知識,請繼續關注一企拼後續更新!

若等不及更新想學習更多知識、需要諮詢問題、有項目梳理需要,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