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他深得民心,手握30万重兵,因一个决定死在李渊手里

古代的有所建树的上位者都非常重视“民心”,只有得“民心”,才有成功的可能。然而,得了民心,深受爱戴,却没有成功的也大有人在,窦建德就是其中之一。

隋唐:他深得民心,手握30万重兵,因一个决定死在李渊手里

随着局势的变换,杨广的天下变得四分五裂。人们不满他的各种恶行,纷纷反抗。比较大的势力主要有三支,分别是窦建德、王世充和李氏父子。这三股势力,最初的目的,都是推翻杨家,后来杨家覆灭,就逐渐变味了。

不过完全可以理解,谁不想登顶,成为这天下的主宰呢?在古代,起义军要么是世家大族、要么是流氓草寇,当然也有像刘邦、窦建德一样的农民。不过这些得了政权的义军领袖,都逃不出一个魔障,那就是发自自身的劣根性,高高在上后开始屠杀无辜,甚至弄死自己身边的大臣。刘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真正能善待他人的,太少了。窦建德却属于稀少的那一类,虽然他没有登顶权力高峰,却真正的得到了“民心”,世人都赞他是仁厚的豪杰。

隋唐:他深得民心,手握30万重兵,因一个决定死在李渊手里

那么窦建德到底是谁?

窦建德是历史上少有真正出身农家的农民领袖。他家世代农耕,靠着土地生存。他没有多少文化,从小崇拜那些江湖豪侠。他虽身份卑微,但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练习武艺,渴望做一名侠士。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他做事也豪爽四溢,而且信守诺言。

曾经,他拉着牛耕田,邻居家有人过世,没钱安葬,他知道后放下牛就跑回家中,把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解了别人的急,这让乡邻非常感动。后来他的父亲过世,乡亲们自发送葬,人数上千人,可见他多么受人爱戴。

由于口碑很好,他被推荐当过家乡的里长,人们信任他,有什么重要事情都找他来决断。后来炀帝攻打高句丽,把他的同乡当做壮丁抓走,结果此人反抗途中杀死了县官,逃往途中被窦建德救起。同乡劝他同自己一起投奔义军,窦建德拒绝了,毕竟反叛这种事,被抓住是要砍头的。

隋唐:他深得民心,手握30万重兵,因一个决定死在李渊手里

不过有时候,你想逃避事端,事端偏偏找上你,窦建德就遇到了。当时社会混乱不堪,起义人鱼龙混杂,叛军没有正确的领导,经常干些破坏事。当时很多地方都被反隋的人们捣过乱。由于窦建德风评很好,那些人放过了他的家乡。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隋朝官兵眼中,就有另一层意思了。你窦建德和乱贼有关系,他们才不动你。于是打着清除叛贼的旗号,窦家遭遇了灭顶灾。窦建德的所有家人都被残忍杀害,只有他奋力逃了出来。

对世道和隋朝彻底失望的窦建德决定奋起反抗,他加入了高仕达的队伍。虽然窦建德此前从没有打过仗,但他却自带军事属性。在高仕达的军中渐渐展露出大将的风采。他设计打败了隋正规军郭绚军,以及拥有丰富战场经验的杨义臣。

然而高士达却是个死脑筋,后来的战役中,他不听窦建德的苦劝,直接与正规军冲突,兵败后被杀。

隋唐:他深得民心,手握30万重兵,因一个决定死在李渊手里

高士达身亡,窦建德整理了剩下的部队,因为良好的声望,吸收了不少有才的人士,组成了一支新的军队,这支部队,直接由他领导,从此自立起来。

窦建德的队伍与其他军队不同,在窦建德的要求下,他们从来不给百姓带来困扰,更别提某些人干出屠城的事。每一次战斗后,窦建德都会亲自慰问士兵,还对俘虏来的敌军实行宽大处理。有一些旧隋的官员,还被重用,在窦建德的帐下出谋划策。

后来窦建德建立了夏国,自己称王,还多次打退李唐的军队,连徐茂公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可惜,在援救王世充的战役中,他兵败被俘,成了李唐的阶下囚,自己建立的夏国也不复存在。

隋唐:他深得民心,手握30万重兵,因一个决定死在李渊手里

当时三股势力盘踞,李唐攻打王世充,与窦建德而言,完全不管他的事,为什么他要压上全部家当去救王世充呢?

其实,他并不是要救王世充,不过是打着旗号,进攻李世民而已。当时的情况,李家围困王世充,如果王世充没有了,等李家占据了王的底盘,得到了肥肉,肯定会一口咬向自己。所以,窦建德应该是想趁此机会,攻打李世民。

当他带着30万大军(实际应该是10万)雄赳赳的过来时,却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被生擒,只能说押错了宝,陪上了全家吧。

隋唐:他深得民心,手握30万重兵,因一个决定死在李渊手里

为什么窦建德10万兵马却打不过人数少于自己的李世民呢?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问。不妨来看一下,当时窦建德的对手不止李世民一个,还有一个凶狠的罗艺。所以这10万兵应该还会被分出去一部分。在此之前,窦建德才打败了孟海公,士兵们来不及休息又要赶赴新战场,自然人疲马乏,从士兵的素质上,就比不过李家。更为可怕的是,此时窦建德手上并没有大将,而李世民手下却汇聚了一票精英。

综上,窦建德此战的失败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虽然窦建德事败被李渊砍掉了脑袋,但人家的气度和优点却一直被人们牢记,他死后,百姓们建起了庙宇,专门纪念这个深得民心的窦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