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備考,考題一定在課外,養成卻是在課內

審美鑑賞能力很重要,是語文的核心素養。

然而之前大多數地區的高考,卻可以迴避,具體表現為他只是高考選考題的一部分。但是從2017年開始全國卷變成了必考題,成為了無法迴避的面對。也就是說,從這一年開始,文學類文本的閱讀或者審美鑑賞能力的一個考察點,正式確立。

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相比難度更大,之前大多數省份所考的人物傳記,主要是篩選人物的信息。而文學類文本的閱讀,不僅需要篩選信息、歸納分析,更有對母語運用能力的深層的考察:敏感的領悟力,審美的情趣,以及文化感受的能力。

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備考,考題一定在課外,養成卻是在課內

文學類文本閱讀能力,很難速成,需要長期的浸潤。當作為選考題的時候,也正是絕大多數考生所放棄的。但從去年開始,這已經成為不可能,與其抱怨,不如行動。當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快速閱讀能力的訓練,以及文學審美鑑賞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增加我們的文化感受能力。

高中的語文學習首先要面向高考,贏得高考,才有資格談論日後的發展。鑑於文學類文本的閱讀能力,培養的長期性,我們一定要把文學類文本的閱讀和訓練貫穿在整個高中期間。高一高二自不必說,高三階段,即使再忙,也要擠出時間閱讀文學類的作品。

這裡我們並不排除技巧,答題的技巧自然有它管用的地方,但是審美的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卻非一朝一夕能提上去。需要相當作品閱讀的積累,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此類題型的高分,無異於空中樓閣。但閱讀的過程中也要防止另一種傾向,只看故事,不看考題。文學類文本的趣味性,經常使得一部分同學買櫝還珠,文本的本身非常熟悉,文本之後的考題只是匆匆的瞅一眼,並不進行詳細的思考。

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是試卷,語文閱讀試卷的構成,既有文本,又有後面的題目,二者缺一不可。

那麼如果認真讀,需要讀到什麼?如果是小說,這一類題型重點在於概括故事情節,鑑賞人物的形象,把握小說的表達技巧,以及語言的風格等方面。後邊的大題部分也注重考查,對於作品的價值觀以及審美的取向判斷。

作為高中生,一定要有能夠突破作品表層的故事,深入發掘作品底蘊的能力,一定要會探討這種作品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的解讀。

如果是散文,一定要抓住它,以記敘和抒情為主的特點。還要注意到散文的篇幅短小,筆法靈活,取材廣泛的特點。考小說的時候多,考散文的時候少,但是考散文的難度一般要比小說大一些,主要就是因為散文比小說要活。

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備考,考題一定在課外,養成卻是在課內

但是不論看起來有多難,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比如選修的課文中有《故都的秋》一課,只要把這一篇散文學精學透,是可以應付一大批傳統散文名篇閱讀的。在描寫北平的秋景中,郁達夫刻意的寫出其中的秋味,融入了強烈的主觀情感和個人的審美趣味。在學這篇文章的時候,務必要做到精讀,精讀,精讀。

精讀到什麼程度?讀到到不通過看書下註解,就可以品味文章的語言,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心靈的搏動,進入到作者通過文字所創造的獨特的境界,通過這篇散文,能悟道盡與情人的關係,能學會融情入景的手法。能做到這一點,把散文類的文章還有什麼問題?

除了閱讀小說和散文的文學作品,並加以悉心的體會和琢磨,我們還要學會去閱讀一些文藝評論的著作。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備考,考題一定在課外,養成卻是在課內

其實相關的例子,大家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到,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三單元,《咬文嚼字》,《談中國詩》,《說“木葉”》,從教材的角度來看,這幾篇都不是重點的課文,但是卻包含了相當好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備考,考題一定在課外,養成卻是在課內

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一類的文章進行仔細的閱讀,我們的審美鑑賞能力,解析作品的能力,對於母語的感受能力,對於文學形象規則的把握,都會有質的提升。

語文的學習雖然是一門功夫在詩外的學問,但其實如果把課本讀的好,讀的透,是可以少讀書,多領悟的。

專注初高中英語和語文學習,這是我們今年撰寫的第289篇原創文章,閱讀更多,請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