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詩經》,不知萬物有靈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前不久,美在高處受「未讀文化」之邀請,參加了由其舉辦的“2018第三屆中國最美書店周”活動。

作為一年一度的閱讀嘉年華,其中的重頭戲自然是給大家獻上一份主題書單,今年也不例外。

經過 40+公眾號評委,90+書店品牌和 300+實體書店負責人的初選和複選,最終有 35 本書脫穎而出。

而在這份主題書單中,有一本書小拇哥覺得很特別,想特別推薦給大家。

它就是由領讀文化出品的《萬物有靈:詩經裡的草木鳥獸魚蟲》。這本書裡面包含了大量的動植物插畫,其繪者是一位來自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家,細井徇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這是一本關於《詩經》的書。不過和大部分講詩經的書所不同的是,這本書重點關照了詩經中的草木鳥獸魚蟲。

書的目錄安排與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非常相似:草部、虫部、魚部……物物歸類,合為一本。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這也正是小拇哥認為這本書的特別之處。我們知道,《詩經》之所以相比《楚辭》更為易懂,是因為詩經中有很多生活場景的描述。

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就表現了草木之美;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則又表現了鳥獸之美。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詩經》善於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生活中的美好。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都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從生活中衍生美的能力與智慧。

然而可惜的是,小拇哥和生於城裡、長於城裡的娃娃們一樣,既沒見過蒹葭,也沒見過桑樹。

那時的上課又不如現在,投影、ppt、網絡圖片滿天飛,所以書中那些蒹葭漫漫中,隱隱約約見伊人於水畔的美景,只能憑藉想象去彌補了。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與現代難以融合。常常讓人無法感受其中的美感。時代相隔甚遠是其一,更多的原因是:現代人對書中的內容缺少了共鳴。

城市化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周邊已很難出現蒹葭和卷耳,單憑書中一句“在水一方”,實在是很難體會到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美感。

無法令人產生共鳴的作品,是沒有靈氣的。

就好比一本厚厚的《進化論》,永遠沒有與人互動的動物園來的有趣。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帶著小小的期待,小拇哥一收到這本書就迫不及待品味起來。然而打開《萬物有靈》之時,心中還是覺得非常震撼:

196 幅彩色手繪原圖,130 多首流傳千年的詩經篇目,215 種名物現代簡要註釋,無不用名物之美詮釋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

而更為出彩的地方則在於,書中為每一個詩篇配有一個二維碼。只要掃描二維碼後,即可收聽詩經的朗讀。這種詩、書、畫、音相結合的方式,為解讀《詩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讀方式。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這種耳目一新的圖解方式,不但能讓我們從相關的註解中,瞭解到這些可愛生靈在古往今來中的一些稱謂變化。

更重要的是,通過那一幅幅神彩飛揚而又曼妙多姿的圖譜,可以在細心研讀和揣摸《詩經》的過程中,

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寄情於景的悠悠草木之情,享分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愛情寄寓,體會到“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的戀戀家國情懷,參透到“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溫暖人生境界。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在這種視覺和心靈的雙重愉悅中,《詩經》所蘊育的深刻思想,所傳遞出的千年智慧,所匯聚的文化底蘊,便在這種如詩如畫的恬淡氛圍裡,氤氳開來,時時牽引著我們的目光,激盪著我們的胸懷,昂揚著我們的精神。

不過,書中更多的還是從動植物的角度出發,給讀者一個直觀的形象,從而產生美的感受。至於詩文逐字逐句的含義,還需要大家自己來慢慢品嚐和體會。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還隨書特別定製了 6 幅“歲月靜好”系列裝幀畫,裝幀畫規格為 127mm*127mm,全部採用 116 克超白大地紙高清印製,古韻生香。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不僅如此,這次的套裝中還將包含 1 個“萬物有靈”的主題帆布包。這款主體帆布包共有 6 款,尺寸為 310mm*360mm,屆時也將隨機發送。

這款帆布包綠色環保,結實耐磨,無論您是上班、休閒、還是購物,逛街,都十分適合,方便而時尚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如果你是一位書籍愛好者,萬物有靈是值得收藏的作品;如果你是一位詩經愛好者,則萬物有靈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工具書。

這個世界上人人精力有限,缺少對萬事萬物的共鳴。萬物有靈可以讓你重新發現身邊的自然美,就好比陽臺上種植的若干盆綠植,永遠是你心裡的一片精神綠洲。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