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土葬和火葬?

呂修東


土葬和火葬孰優孰劣,爭論了好多年。但是不管如何,應該尊重群眾的風俗習慣,就算改變也應該循序漸進。


畢竟中國這麼多年的入土為安,老一輩人將土葬試做唯一的歸宿。雖然土葬有諸如佔用耕地,鋪張浪費的缺點,但它是最符合中國人情感的一種方式。



許多地方在推行土葬改火葬,平墳頭,搶棺材。這應該慎重,改變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慢慢來。在改變的過程中,要加強引導,不能侵犯群眾的私有財產。


律師獨角獸


從功利主義角度來看,推行火葬比固守土葬具有諸多優點,火葬的消耗更低、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也能有效降低清明節山林發生火災的風險。

但是,火葬固然有諸多好處,完全顛覆傳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為這世上不是任何問題都能用“權衡利弊”的功利主義思維解決。傳統習俗具有非常強大的慣性,土葬是鄉土人民延續多年的喪葬風俗,入土為安是他們根深蒂固的理念,如果想採取外力強行讓他們摒棄傳統,必然會引發激烈的衝突。

比如近日,江西省強推火葬,有的地方明確提出,全面完成棺木收繳,實現群眾家中無棺木存放,從業人員無棺木工匠,流通市場無棺木銷售。多地甚至出現了“搶棺砸棺”的場景:xxx進村入戶,強行將村民的棺材抬走,經挖掘機搗毀,棺材化為碎木。更有甚者,不僅活人的要搶,死人也不放過,“在江西弋陽,有老人已經下葬了,當地xx強行將墓掘開,把棺材撬出來,將屍體抬出火化”……

這種操之過急的激進手段必將會引發激烈對抗,結果一定會適得其反。任何改革都應當循序漸進,給舊的觀念留下一段過渡期逐漸被新的觀念所同化。推行火葬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採取溫和手段逐步推進,不能採用“打砸搶燒”等惡劣手段來實現目的。因為正如馬丁路德金所說:“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冰焰


99隨便語:火葬雖好,但土葬在民間有數千年的傳統,反封建迷信應當循序漸進,不能一刀切。

近日,江西各地正在推進“綠色殯改”,從某縣張貼的公告看,要在2018年9月1日零點起實施殯葬改革“零點行動”。

具體要求是,不管身份,不管地區,喪葬100%火葬,並且在8月31日前村民主動上繳家中棺木,主動有獎,逾期要罰。

第一,土葬確有不合理之處。

很多老人都講入土為安,但從現實來看,即便是古代的君王,選擇“土葬”之後,得到的結果也不是“安”,正相反,反正相當於成了別人的”小白鼠“。

比如說古代埃及法老。

我們都知道,埃及法老等同於皇帝,生前地位尊貴,所以他們才有能力,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壯觀的金字塔,作為自己的陵墓,希望自己死後多少年能夠得到重生。

重生當然不可能,法老們的屍體,也就是木乃伊,成了現代的考古對象,被切割,被檢測,被展覽,假如法老們早知道如此,絕不會選擇睡進金字塔!

再比如秦始皇。

偉大的君王派人造了無數兵馬俑,作為自己死後的護衛者,但可惜的是,這些兵馬俑不能護衛死後的君王,卻成了展覽品。

就連秦始皇本人,雖然煞費苦心,據說用水銀封閉了自己的陵墓,但可以想到,等科技發達到一定程度,秦始皇也逃不掉被人拉出來研究的命運。

所以,何必非要土葬呢?

第二,推行火葬是好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不應急攻冒進。

火葬應當比土葬好。

1976年1月11日,偉大的周總理的遺體被火化,骨灰撒在祖國的大地上和江河裡。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總書記去世,遺體經火化後,骨灰撒入大海。

所以,我們從老一代革命家的身上,就看到了關於火葬與土葬應當如何選擇,無論對於自己,或者對於社會,火葬無疑優於土葬。

但,有些農村老人思想轉變慢,應當耐心做說服工作,不能以”罰“代”勸“,畢竟,幾千年傳統在民間造成的影響力,不是一紙佈告就能改變。

結束語:要說土葬和火葬,我本人是堅決不會選擇土葬的,不想讓自己成為不知道N年後的科學研究對象,我沒有那麼高尚。


99隨便


最近#江西多地搶棺材#一事惹出了很大非議。

筆者認為土葬並不是迷信,而是人對死亡的一種認識和表達。

而一個人選擇何種方式將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僅剩的東西留下,也是其應有的權利。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一個問題,任何喪葬方式都不是迷信

出生是來到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死亡是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

很多人認為的迷信,其實是從科學角度來看待諸如此類的問題,但科學卻沒辦法解釋人因何出現,又如何離開。

如果那些大家熟知的科學理論,真正意義上解釋了生命,那麼人類現在已經擁有了近乎於完美的進化形態,以及能夠實現永生不死。

科學不是無所不能的,對於生命,其只是停留在猜測。

而土葬本就沒有任何迷信的說法,只是後人希望將先人留在這個世界上東西更長的保存下去。

反觀火葬,反倒有迷信的說法,印度教認為火葬是逝者靈魂超脫至飽滿,脫離現實世界而前往另一個世界的必要方式。

蒙古族的天葬“騰格里·奧如希拉嘎”,其會將逝者用裹屍布包好扔到荒郊野外,如若被野獸分食,意味著此人生前行善,靈魂已然超脫。如若沒有分食,則需要請喇嘛超度,以消解俗世的罪孽。

世界各地都有的木乃伊,是希望將逝者的肉身更完整的保留,以期其靈魂有朝一日能夠歸來。

樹葬,是將逝者的骨灰撒在樹下的土壤中,並在樹上課下逝者的姓名及生辰死旦,從此這棵樹就會變成他們的家人。

曾經有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食人族,他們會分食已逝的親人,認為這樣可以繼承親人的智慧。

其實從這些喪葬方式來看,筆者並沒有認為任何一種方式是迷信的,因為這些都與逝者無關,而是為了給活著的人一個“交代”。

換句話說,喪葬方式,是活著的人,用了能夠讓自己心裡最好受的方式,來處理屍體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土葬不會給後世積累福澤,天葬也不會讓逝者魂歸故里,火葬更無法讓人的靈魂達到另一個世界,木乃伊當然也不會復活。

那科學為什麼要認為這種送葬方式是迷信的呢?

我們舉一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如果一個人每天吃飯前必須感恩上天賜予食物,這種心懷善念的食物,這種善念的表達,縱然是科學所認為的迷信又如何,招誰惹誰了?

喪葬也是這樣,逝者只是希望用形式來獲得一個美好的寄託,同時讓內心得到安慰與平復,哪管多花點錢,他們招誰惹誰了?

本來就要承受著親人失去的巨大痛苦,你們還要跳出來指責他們是迷信,招不招人煩?

另外,還有人說土葬是浪費土地的一種行為。

筆者認為並不是,如果採取有效的規劃,用土葬替代火葬,也只是將墓園擴大罷了,周圍同樣可以去搞綠化,因為用的本就是綠化的土地。

而且土葬使用的面積不一樣,所租賃土地的費用也會有差別,有人願意花錢佔更大的地方,這也是一種自由的市場調節,用不起地的自然就是火葬,再用不起就買骨灰龕或者靈骨塔。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一件事兒,北京墓地最貴的時候,當時總體房價還沒漲,很多北京人跑到河北買房子放骨灰,一罈骨灰佔個七八十平的房子,豈不是更佔地方?

話說,房子多到可以放骨灰沒人管,地裡埋個人就這事兒那事兒的,都吃飽了撐的?


最後筆者想說,我們應當尊重任何形式的喪葬,不要動不動就拿資源說事兒,如果土葬浪費資源,火葬同樣浪費資源。把人燒了要用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影響環境,更重要的是,燒人還會產生有毒氣體,這些難道不都是問題嗎?

其實,喪葬形式只是活著的人一種寄託罷了,縱然不喜歡這種形式,也要尊重活著的人。如果真想節約資源,把屍體扔到海里最省事兒。


小言詹詹


這兩天,網上正在熱討江西的“綠色殯改”,有好事者戲稱“其他城市搶人”,“某地搶棺材”,鮮明的對比,不得不令人感慨。

可以在網上簡單搜索一下,2014年安徽安慶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據說有的老人為了趕在火葬的截止日期之前能睡到棺材,竟然採取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這還不是孤例。

土葬是千百年來的習俗,已經紮根在老人們的心中。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睡覺,一次睡前他們在聊天,談到鄰村的一位老人去世,那時正在推行火化,奶奶說“火化太嚇人了,我以後不想這樣”,爺爺沒有吭聲。這件事我記憶猶新,可惜奶奶因為腦出血昏迷,去世前人事不懂,最後也未能逃脫火化的宿命。

有人說土葬是迷信,這個我不敢苟同,很多人總是習慣於扣帽子。如果說這是迷信,國家為什麼清明法定化為假日呢,大家為什麼又要掃墓呢?筆者所在的江蘇早就推行火化,但是傳統的葬禮儀式到今天仍然根深蒂固,並沒有因為什麼時代的進步就沒有了,該有的一樣都不少!

推行火葬的另一個理由就是節約土地,但是實際上呢,在筆者家鄉,人去世之後,除了火化外,其他仍跟以前一樣,把骨灰灑進衣服裡,然後根據經濟實力,買一口上好的棺材,仍舊起墳,埋葬到地裡。在我看來,火葬唯一的就是增加了火化的費用。

再來看看城市裡:

據報道,在全國30座主要城市的墓地價格排名中,上海排在第一位,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在北京,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墓地,價格多在每塊15萬元。

這麼高的價格,普通人買的起嗎?


打虎拍蠅


老祖宗是有智慧的,他們發明了土葬,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幾千年過來了,也沒有看到墳墓擠滿了田野。一個土葬墳墓50至100年就自然消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親情隔代的淡化人們也能接受先輩墳墓的消失。只有我們今天的專家學者不知道是在為什麼人服務,整天叫囂火化進公墓拋大海埋樹根,好像這些逝者扒過他們祖墳似的不讓他們安生。一個公墓佔地後是要發很大代價才能將那些石頭水泥清理成可耕種的良田。而土葬的墳墓不用發一分錢幾十年後就恢復了良田的功能,說土葬不環境,不知道這些專家學者的家人什麼時候有多少人被那些逝者傳染過害了什麼病,幾千年來水一直是清的,天空是藍的。相反實行殯葬改革後,生病的人多了,水變黑了,天空不再藍了。我不是說這些與殯葬改革有關,至少環境與此無關吧。火化還是土葬,給人民一個自主的選擇,既然生的時候不能選擇貧窮或富貴,那就讓人民在死的時候能選擇一個怎樣的歸宿吧。那些扒人祖墳,砸人棺木,逼人火化進公墓的,如果你不是為了自身利益,你就尊重尊重人類一些良好的習俗吧!


呵護青山綠水


土葬是傳統,這是不可否認事實。火葬利國利民,節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我堅決支持國家推行的火葬政策。但是有人認為火葬是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節約喪葬成本,我不贊同!

在雲南的一些地州市縣幾年前就開始強制推行火葬了,少數民族例外。因為一個縣(區)只有一個火葬場,屬壟斷行業,收費高!具體分高低兩種收費標準。從死者家到火葬場幾公里的路程,專門拉屍體的靈車收費二、三百元,然後是包屍費、火化費、墓碑費等,送一個低檔的骨灰盒,不要就出錢買中高檔的。整個流程算下來要幾千元,國家補貼的錢根本不夠。


追夢平凡人生


看了一下部分回答,幾乎都是支持火葬的。但我要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大家討論。

支持火葬的無非是考慮對於土地的佔用,而作為一個至今在農村生活的我來說,這種說法有待商榷。

自從有人類以來,地球上至今生活了有多少人,我沒有百度查找資料,政府改革殯葬方法,卻是近幾十年的事。那麼問題來了,幾千年的土葬歷史,應該有無數的荒丘,民無所耕,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墳塋卻只有那麼一點兒?還是近代的?上百年的少之又少。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原因,對於常年沒有人祭奠的荒棄墳塋,隨著大自然的風吹雨淋和人為的原因,墳塋的封土越來越小最終化為平地,珍惜土地的附近農民會在上面種上莊稼,或和相鄰耕地連成一片,墳墓大多深埋,即使翻耕也傷及不到棺槨,自此耕地上再無墳丘的痕跡。

以上是我的淺薄認知,大家有不同看法的,歡迎討論。謝謝!


柳風76819245


中華幾千年的文化,隨意學國外改革,把傳統文化丟乾淨合適嗎?現在的考古是怎麼來的,不要讓一個時代,在考古歷史上變成空白。中華五千年文明,到今天也沒看見哪個墳墓佔用了土地,反而是大型公墓,長時間佔用了土地。另外,沒了土葬,醃割了中華文化,醃割了故土,鄉愁,清明,祭祀,等文化將無存在意義,當然,遠不止這些。傳統文化不應該被抹殺。 從自然科學上理解,電腦壞了數據仍存儲在硬盤中,壞道了仍舊有部分數據,大腦只是一臺超級電腦,就算人死了,一生的數據仍存在於微觀存儲中,並沒有隨身體分解而消失,只是碎片化了!這些微觀存儲碎片當通過某些途徑吸收進入另一個人身體,就會重新釋放出存儲數據,那麼,這個人就會感覺到上輩子的生活,其實這只是過往的某人的死亡後存儲碎片重新釋放,所以,理論上,人死亡後火化是不科學的,是反自然進化的,火化後,不再有自然分解的集成進化,一個身體的進化數據被毀滅!不再延續,另外中華幾千年歷史,墳墓佔了多少土地,是有明白帳可算的,不顧歷史文化及特有的中華文明傳承,一味地效仿國外,崇洋媚外,併產生巨大的利益鏈,是火葬被推廣的根本原因|


用戶6424059873


“你怎麼看待土葬和火葬?”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的:用什麼方式葬由人自己的選擇,可以土葬也可以火葬水葬海葬……,當然了,在古代還有腹葬,也就是死了後大家煮了吃了或是燒烤後再吃,那可能最後“腹葬”一種是最節約。暴屍荒野不是最佳的方式,自伏羲以來人們明白生命的可貴,古代先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從而天地設位,幼有所靠,老有所依,人身難得,生而可貴,死當可尊。父母生我身,我身損父精劫母血,勞父苦吸娘乳,難得先天父母恩情重,方得此生有我來,當送終。

送終歸何處?土中藏。四方路途遠,就地最相當,土位號中央,萬物能生長,伏願一生苦,含笑九泉鄉。人去恩情在,念看黃土方,兒去他鄉遠,此地既故鄉,人行千里外,不忘爹和娘。……

土葬在中國已經幾千年,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擁有凝聚力和正能量的文化。能抵抗外寇入侵,因為那青山有著祖輩的屍骨,是先人居住的地方。同時土葬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人,孝道。因為有“孝”才能不忘祖,有祖才能保家衛國、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惜死。

中國人的土葬是最好的方式。無論從文化利益還是經濟利益上都是最好的。就江西殯改事件來看,百姓的棺木拿去損毀,然後用國家的錢補貼要損失多少國家和百姓財產?就火葬而言,後續的開資要多少?(骨灰盒 十 火化費 十 墓地費 十其他)墳墓還得有,百姓負擔增加,同樣增加國家負擔。

土葬殯改是不明智做法,並不能節約多少土地,反而是更加的浪費百姓的財產。實際上幾千年來的土葬法,老墳墓自然消平復歸土地。放眼當下的火葬法,公墓將長久性侵佔土地資源,並且難以更改,需要更多的付出,百姓負擔更大。

作為江西殯葬改革,功利主義強制性搶棺與政府所提的“為人民服務”是不相符的,嚴重的破壞人民財產和浪費國家財政收入。應當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