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出仕就是丞相,主持国政称霸20年,废立君主如家常便饭!

他一出仕就是丞相,主持国政称霸20年,废立君主如家常便饭!

曾几何时,一句“我爸是李刚”在网络上爆红,并将“官二代”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中国,“接班制”并不少见,就如大家流传的“子承父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经商的有世家,做官也有世家。说起最牛逼的“官二代”,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当数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盾。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这位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官二代”。

春秋赵氏在中国可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赵氏孤儿”说的就是赵家的故事。不过赵氏孤儿那是赵盾几十年后才发生的事,算起来赵盾应该是他们的祖辈。

赵盾人称赵宣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子,是晋国自晋文公之后第一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正卿权臣,历经晋襄公、晋灵公和晋成公三朝,帮助晋国君主维护了晋文公以来的霸主地位。

他一出仕就是丞相,主持国政称霸20年,废立君主如家常便饭!

01

祖上渊源

赵氏祖上很早便在晋国落脚,即使晋国发生了“曲沃代翼”这样的大事,可是赵氏始终默默无闻。要说赵氏祖上比较有名气的,也就有一个赵夙曾给晋献公担任御戎(也就是驾马车的),因为有点蛮力打仗比较勇猛,立功受赏才成为大夫。

到了赵夙的孙子辈,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赵衰,也就是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赵盾的父亲。赵衰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跟对了一个好主子重耳,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早在晋献公晚年,晋献公宠信骊姬造成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被迫自杀,其他两位公子重耳、夷吾逃亡,从此晋国进入动荡时期。重耳逃往蒲城,而当时镇守蒲城的便是年轻的赵衰。从这时候起,年轻的赵衰便无怨无悔的追随重耳并为之出生入死。

赵衰将重耳接到蒲城,晋献公的军队便追到蒲城来杀重耳。赵衰军队抵挡不住,于是不得不弃城逃跑。从此跟随重耳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在随晋文公出逃期间,赵衰负责管理后勤,有一次被追捕与大家失散,赵衰带着干粮去找重耳他们,尽管很饿但是一口没吃。

他一出仕就是丞相,主持国政称霸20年,废立君主如家常便饭!

重耳流亡的第一站便是母亲的娘家翟国,翟国后来打仗的时候俘虏对方酋长的三女儿和四女儿(历史记载:叔隗和季隗),翟国国君便将三女儿许配给了赵衰,将四女儿许配给了重耳。可以说,赵衰和晋文公重耳属于连襟。也是在这一时期,叔隗为赵衰生了个儿子,取名赵盾。

后来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在秦国帮助下回到晋国继承君位,史称晋文公。跟随晋文公的人都随之水涨船高,赵衰也不例外。

不过赵衰非常谦虚并且深知自己能力,并没有接受过高的官衔。在晋文公任命其为“卿”的时候,赵衰果断拒绝,并向晋文公推荐了更有才能的郤榖、郤溱、狐毛、栾枝、先轸等栋梁之才。赵衰此举赢得了晋文公的进一步信任,同时也保持了与公卿世族的友好关系。

后来赵衰在晋襄公时期去世,去世时的职位为中军佐兼任执政大夫,属于军中地位较高,政治上最高的领导人,事实上“执政大夫”便是后来的“丞相”。

《史记》记载:“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

官二代的赵盾接手的是个香饽饽,这里有丰富的经济实力、政治资源和广泛的人脉。

他一出仕就是丞相,主持国政称霸20年,废立君主如家常便饭!

02

好运连连

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刚过而立之年的赵盾走上历史舞台。凭借父亲留下的政治资源,在新一轮的政治调整中,赵盾受到了公卿世族的集体“照顾”,于是赵盾作为赵氏的大宗世子,继承了父亲赵衰的职务,出任执政大夫,位同丞相。起点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史记》记载:“(晋襄公)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事实上,就在父亲赵衰去世的同一年,年老的政治元老先且居、栾枝、胥臣都相继去世。晋国承受了巨大损失,作为政权支柱的“六卿”一下子空了,作为统治者的晋襄公不得不考虑继承人选。

无论是晋国老臣中的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箕郑父、荀林父等国家股肱之臣,还是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俊秀贾季(狐偃之子)、赵盾、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等人,都对这次改组望眼欲穿。

晋襄公还是希望政权能够平稳过渡。所以最初改组方案为:重用老臣集团,也就是梁益耳、士榖、先都、荀林父等人将得到提升。

但是朝会的时候,先克抢先在晋襄公发言之后第一个发言,说了一句:“狐、赵之功,不可忘!”晋襄公立刻明白这些年轻人的言下之意。晋襄公心里明白,毕竟当年这些人曾经跟随父亲流亡十九年,比起其他士族来说更为忠心,而且这些“官二代”多半也是跟自己一样参与了流亡。 晋襄公动摇了,最终调整方案确定为:以贾季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为下军将,先蔑为下军佐。

于是,赵盾一出仕便得到了与父亲一样的职务:执政大夫兼中军佐。赵盾此时政治上一言九鼎,军事上是晋国主力兵团的副职,可谓权势显赫。而且新人集团已经完全取代老人政治,注定了晋国将焕发出新的政治生命力。

这时候命运之神再一次垂青赵盾。一次偶然的谈话,再次将赵盾的政治生涯推上高峰。

晋襄公进行权力调整之后,晋襄公的师傅阳处父回到国都听闻消息,立即要求觐见晋襄公:“新任中军统帅贾季为人刚愎,不如赵盾贤能,让贾季统帅晋国三军不好。”晋襄公基于对师傅的信任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下命令对赵盾和贾季职务进行对调,其他人员职位不变。

如此一来,赵盾执身兼政大夫和中军元帅,自出仕仅仅不到20个月的时间便集晋国军政大权于一身,地位仅仅次于当时晋国国君晋襄公。

他一出仕就是丞相,主持国政称霸20年,废立君主如家常便饭!

03

擅权废立

然而赵盾的好运气还没有结束,似乎会阻挡他道路的人都会被无形之手清除一般。赵盾主政的次年,晋国的国君晋襄公一命呜呼了。(《史记》记载:“七年八月,襄公卒。”)

此时晋襄公的儿子夷皋年仅4岁,拥立新君完全靠赵盾裁决。

大臣们声音中对于立“长君”的呼声很高,而且晋国自文公以来一直是中原霸主,一个婴儿当家必然会引起诸侯们的轻视和反叛。新君人选直接关系到晋国的霸业能否延续下去。在立“长君”方面,赵盾和贾季存在分歧,赵盾主张立公子雍,贾季主张立公子乐。赵盾认为:“秦国强且近,公子雍有才,且其母贤惠。”完全是出于为国着想。赵盾派人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派人前往陈国迎立公子乐。赵盾得知后大怒,派兵前往诛杀了公子乐和贾季的人马,并将贾季赶出了晋国,至此赵盾扫灭了所有竞争势力,牢固地掌握了晋国的政权。

此时晋襄公的夫人带着幼子夷皋天天在赵盾的家门口哭泣,并控诉先君何罪要废黜其嫡子。赵盾被堵在家中理亏不敢出门。赵盾反复考虑,怕立公子雍会惹得其他家族集体反对,于是改变主意立了晋襄公的儿子为君,这便是晋灵公。晋灵公是个乳臭未干的孩童,赵盾作为摄政大臣完完全全控制了晋国政权,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专权。

《史记》记载:“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適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於秦者。”

不过赵盾这次是得罪了秦国,秦国从此与晋国结下仇恨。毕竟当初是赵盾派人去迎接公子雍的,结果秦国护送公子雍回国半路上还被晋国伏击。对秦国来讲,确实是奇耻大辱。

他一出仕就是丞相,主持国政称霸20年,废立君主如家常便饭!

不过赵盾在拥立晋灵公之后威势得到了诸侯各国承认。据《左转》记载,赵盾在当年8月份组织会盟,齐昭公、宋成公、鲁文公、卫成公、陈共公、郑穆公、许僖公、曹共公到场,名义上是承认晋灵公霸主地位和新君位置,但是赵盾并没有安排晋灵公出场,全程都是赵盾自己在行使霸主的权威。

这还不算,赵盾趁着晋灵公年轻,大肆诛杀与赵家作对的大臣,先克、箕郑父、先都被杀,加上流亡的贾季,六卿已经出缺。赵盾安排郤缺、栾枝之子栾盾、胥臣之子胥甲和赵盾的家臣臾骈升任六卿,他们组成了完全忠于赵盾的内阁。

晋灵公长大之后对赵氏专权极为不满,于是在邀请赵盾饮酒的时候埋伏了兵士,准备将其杀掉。但是赵盾早在晋灵公身边埋伏了自己人,在奸细的帮助下赵盾且战且退,最终逃出宫城。最后赵氏帅军攻入皇宫,将晋灵公杀死。历史记载“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此后赵盾将晋文公的小儿子公子黑臀立为国君,也就是晋成公,但是晋成公没有一个有实力的政客扶持,彻底被孤立成为赵盾的玩偶。

赵盾一生靠着父亲赵衰建立的政治资源登上历史舞台,起点之高历史罕见,一生废立君主如同家常,堪称“中国最牛逼的官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