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提拔一个口吃小吏,后来成为姜维死敌,刘禅向他投降

司马懿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魏蜀吴在经过几十年的角逐之后,却花落别家,曹家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成就了司马懿。司马懿的人生不可谓不丰富,几次隐退,又几度出山,善于隐忍,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最终通过三代人的不懈奋斗而取得天下。司马懿与诸葛亮二人是三国时的能人,文武兼备。但是司马懿更加善于拉拢人才,很早就可以看出这点。

三国演义中曾有这样一个场景,司马懿在数十年前曾经提拔了一位口吃的无名小卒,谁曾想这个无名小卒在26年后成了三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司马懿提拔一个口吃小吏,后来成为姜维死敌,刘禅向他投降

司马懿看人很准,很有识人之明。大家都知道曹丕登基称帝,这里面司马懿有很大的功劳。魏蜀吴中蜀国以诸葛亮为首,数次带兵北伐,蜀国为人可以抗衡,只有司马懿能预知抗衡。因此司马懿得意掌握兵权,官至太尉,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拉拢人才,为以后铺路。

又一次,魏国各地的屯田官进京述职,司马懿细心地发现有一个地方政绩很好,便亲自召见,这个人就是邓艾。邓艾出身寒门,而且有个口吃的先天缺陷,但却从小胸怀大志。然后口吃的缺陷让邓艾仕途不顺,在官场中不受人待见。直到司马懿的召见时,邓艾已经38岁了。对于战乱纷飞的年代,38岁已经不小了,可是他还只是一个地方的小吏,根本不够品级。

三国志有这样一段描述邓艾:“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司马懿提拔一个口吃小吏,后来成为姜维死敌,刘禅向他投降

司马懿看到了邓艾的才能,起用他为“尚书郎”。但是司马懿并没有让他参与到军事中,而是让继续他的老本行“屯田”。邓艾自小胸怀抱负,才能出众,很快就行显山漏水,再次得到了司马懿的关注。此时诸葛亮不停的伐魏,是的魏国粮草消耗很大,辛亏邓艾的“屯田”方法,让魏国在对抗蜀国的北伐中不落下风。

司马懿再次关注邓艾后,屡次召见,谈话中司马懿邓艾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不亚于屯田。司马懿决定再次重用邓艾,将邓艾带在身边,随军行动,这个时候邓艾已经46了。邓艾的才能让司马懿兴奋不已,在抗蜀的数十年里,邓艾多次出谋划策,嫣然成为了魏国一个即将升起的新星。姜维降蜀后,多次与邓艾战场相见,可谓是姜维的劲敌。

司马懿提拔一个口吃小吏,后来成为姜维死敌,刘禅向他投降

三国后期的时候魏国的皇帝曹髦已然成为了傀儡,司马家族坐大,即将要取代魏国。邓艾作为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镇西将军”,真要负责对蜀国的防御。在景元四年的时候,司马昭亲自领兵伐蜀。兵分三路,邓艾率领三万大军从狄道进军,诸葛绪则率领三万人马进攻武都。而钟会则率领魏国主力部队进攻汉中,意在夺取汉中后,兵发成都。

姜维作为蜀国后期第一名将,并非两得虚名,对于兵法也深得其道,在剑阁的时候利用险要地势将钟会的十万主力围困在此,此时让魏国的三路大军进退两难。此时如果钟会撤军,那司马昭所发动的伐蜀大战将以失败告终。最终邓艾出其不意以破危局,邓艾绕了很大一个圈子,从阴平到景谷道难免出剑阁,这一距离差不多200多里。

邓艾的这次行军十分危险,三万大军从小到大行军,山路难行,沿途不得不凿山开路,架桥修路。在行军途中凶险万分,但是邓艾身先士卒,尽管坠落山崖无数,但是邓艾依旧面不改色,以定军心。就这样,邓艾冒着重重苦难,将三万大军带到马阁山,但是到了马阁山后才发现这里是悬崖峭壁,军心大乱。

司马懿提拔一个口吃小吏,后来成为姜维死敌,刘禅向他投降

面对陷入死地的三万大军,邓艾并没有乱。他决定破釜沉舟,用厚厚的毛毡包着身体,一路滚下山坡。就这样邓艾最终历经艰难,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江油,也就是历史上的偷渡阴平。面对被包围的钟会的十万大军,邓艾并没有挥师救援,反而绕过蜀军的防御,直指成都。邓艾指挥大军顺利攻克了成都门户绵竹,并斩杀了诸葛亮的儿子。此时的姜维再想领兵回援也来不及了。钟会趁邓艾的大军进攻之时,也发动反攻,最终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向魏国投降,最终以蜀国失败而告终。

这一战若不是邓艾奇袭成都,逆转了局势,反败为胜,魏国将以失败而结束伐蜀,如果没有司马懿发现邓艾这一能人,三国的局势或将继续延续,三国将被谁一统还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