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爺」從美的引來火種,打造出金融和環保帝國

“太子爺”從美的引來火種,打造出金融和環保帝國

“太子爺”從美的引來火種,打造出金融和環保帝國

來源|財米網、財富人生

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人和人差距大得無法跨越?”

有一個神回覆——“我叫王思聰。”

隨著80後開始接管家族產業,越來越多的“富二代”開始出現在公眾面前,如宗馥莉,王思聰,劉暢,柳青等。

與他們相比,美的集團少東家何劍鋒顯得格外低調。

在他父親(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身邊,何劍鋒猶如一顆圍繞太陽的小星體,被父親光芒萬丈的成就掩蓋了自身。

但事實上,何劍峰在美的集團之外,憑藉實力“自立門戶”,也做出了一番不菲的成就。

人生於“家電”,業始於“家電”

1968年,在何劍峰1歲左右時,父親何享健就帶領23位居民,籌資5000元創辦了北滘公社塑料生產組,也就是美的集團的前身。

1994年4月,當美的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時,27歲的何劍峰留學歸來,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同年,何劍峰在與美的電器同處一城的順德,成立了順德市現代實業公司,主要為美的進行貼牌生產。

1995年,何劍峰成立廣州東澤電器公司,開始從事家電商貿業務,又在1997年涉足電子行業,並最終在2002年成立了盈峰集團。

何劍峰掌控的家電企業開始進入集團化運作時代,形成了涵蓋電飯煲、電磁爐、洗碗機、電熱水器、消毒櫃等幾乎小家電的全線產品覆蓋規模。

八年後,何劍峰在家電領域的創業初見成效,公司規模從幾十人壯大到5000人,年收入突破13億。

就在無數人議論紛紛,美的集團千億身家花落誰家,繼承者究竟為何人的時候,何劍鋒通過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他不愛實業愛投資,而且深諳金融“悶聲發大財”的道理,多年來專注低調、暗暗發展。

“太子爺”從美的引來火種,打造出金融和環保帝國

▲盈峰家電 來源|網絡

家電“套現”,愛上金融投資

2003年,何劍峰選擇將盈峰集團旗下的東澤電器以5000萬元賣給上海永樂。

到了2004年,何劍峰又將盈峰集團旗下的兩家公司——現代電器和金科電器先後賣給父親掌控的美的電器,一共套現近7000萬元。

在把自己親自創業興辦起來的部分企業進行變現後,何劍鋒選擇了回到家族企業工作,並且通過美的集團作為跳板。

2007年,何劍峰當選為浙江上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並從美的集團中接手上風實業25.2%的股份,華麗轉身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董事長。

同年,何劍峰成立深圳市合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續從美的集團收購了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股權。

進入2008年,盈峰集團正式更名為盈峰控股,宣告了其作為何劍峰投資控股大本營的定位。

正所謂,上陣父子兵。

雖說表面看來,盈峰與美的集團沒有股權上的關係,但是二者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據瞭解,何劍峰在盈峰集團創立初期,一批左膀右臂、得力干將幾乎都來自美的集團。

例如,盈峰環境總裁馬剛,2001年從美的基層業務員做到集團高層,2014年加入了盈峰環境。

盈峰環境董秘劉開明和新聞發言人焦萬江同樣來自美的集團。

可見“另起爐灶”,從原始火源引火種會更有力。

畢竟,何劍峰作為何享健的獨子,他的公司不可能和父親的公司毫無關聯。

而且,金融業務其實也是何享健非常看重的一個版塊。

2012年8月25日,當何享健把市值1500多億元的美的集團,交給《美的報》編輯出身的職業經理人方洪波時,何劍峰以大股東代表出席了美的集團董事會。

何劍峰不參與集團日常經營管理,他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盈峰集團的金融業務上。

美的做實業,而金融佈局方面就由少東家何劍峰通過盈峰去完成,這看起來也是非常完滿的一個模式。

“太子爺”從美的引來火種,打造出金融和環保帝國

▲盈峰集團 來源|網絡

多重原因使他“另立山頭”

在此之前,國內多個家族企業紛紛選定創始人的子女做接班人,外界也曾多次猜測何劍峰入駐美的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但如今,“外姓人”方洪波搬進了美的總部29樓原先屬於何享健的辦公室。

外界一邊對何享健的開明之舉稱讚有加,一邊對堅持自己創業,而沒有“世襲”美的集團的何劍峰讚賞不已。

其實,身為何享健的獨子,何劍峰想要接班美的集團,並非難事,而他為什麼偏偏要選擇自主創業呢?

在網上的公開資料裡,關於何享健唯一兒子何劍峰的信息少得可憐,在百度百科裡也只是對他簡單介紹。

據瞭解,何劍峰與何享健一向低調,而且何享健很少向別人評價何劍峰,更不願意過多地接受採訪。

眾所周知,何享健育有二女一子。據一位美的前任高管透露,兩個女兒的命運均出現變故,這讓何享健深受打擊。

何享健意識到,沒必要勉強子女擔負起企業使命,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容桂商會副會長黃淼表示:“何劍峰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出路,他並不依靠他父親的企業,也不想承繼父業,這是何享健交棒方洪波的最重要原因。”

至於何劍峰的行事風格,據員工表示,何劍峰自己經營企業多年,具備一定的實力和管理能力。

一位跟何劍峰好幾年的離職員工,曾對媒體表示,何劍峰“比較會生活”,像他父親一樣,喜歡打高爾夫球。

除此之外,何劍峰最大的愛好就是車。

其中有一年,何劍峰起碼換過6臺車,每臺都在100萬元以上,其中不乏卡宴、賓利、法拉利、SLK等。

何劍峰還有一艘遊艇和一架直升機。有一次,何劍峰從順德坐直升機去深圳,到了深圳機場,就換他老爸的737,飛到日本洗個溫泉,當天來回。

由此而見,何劍峰喜歡自由,特立獨行又崇尚時尚生活,不願拘束在家族企業的牢籠之內。

在企業管理中,何劍峰通常不直接管員工,員工都是底下的職業經理人在管,但他偶爾會不打招呼,來各個子公司突擊檢查,看看生產運營情況。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何劍峰當時的資歷、經驗、人格魅力,及中國商界政界的關係資源等多方面,均與父親何享健相差甚遠。

要知道,何享健交權之時,美的正值艱難時世。

2011年6月份時,美的就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裁員,美的電器總共9萬多名員工,而2011年一年就裁掉了三分之一多。

分析人士稱,美的在2011年超1000億元業績的刺激下,大規模擴張招人。

然而,2012年隨著各種促進空調等家電消費政策的退出,房地產市場受到調控打擊,整體經濟不景氣,行業一篇慘淡。

而如今,何劍峰憑藉自己獨到的眼光,並經過多年打拼,商業帝國已有了不小的版圖。

首先在產品鏈上,盈峰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5個實業公司、2個經貿公司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

形成了涵蓋電飯煲、電磁爐、電熱水器、消毒櫃等七大成品,雖然說比不上美的集團,但作為市場上的一名小巨頭,依然是不容小覷的。

除此之外,近年來,何劍鋒的盈峰控股在資本市場上“閃轉騰挪”。

收購或入股的企業共8家,控股企業包括合贏投資、貝貝熊、威奇電工、盈科電子、盈峰粉末等,戰略投資包括易方達基金和開源證券,累計投資額超過100億元。

除了資本投資佈局的多樣化以外,何劍峰還進入了未來前景大好的環保產業。

“太子爺”從美的引來火種,打造出金融和環保帝國

▲左一方洪波,中間何享健,右一何劍峰 來源|網絡

斥巨資開啟環保行業之路

3年前,環保行業還沒有盈峰環境這個名字。

那時公司名字叫上風高科,2015年進行了一次大的戰略轉型後,上風高科才更名為盈峰環境。

從此,何劍峰開啟了盈峰的環保產業之路。

公司進行戰略轉型升級,在環保領域以17億收購國內環境監測龍頭企業宇星科技,進入環境監測領域。

以1.6億收購國內較早的垃圾發電公司綠色東方,進入垃圾發電領域。

以5.48億併購廣東亮科環保及部分汙水處理廠,進入水環境綜合治理及農村汙水處理領域。

盈峰環境還先後成立了兩個環保產業基金,基金總額超40億元。

這些收購都在行業內引起很大反響,但現在看來仍然只是開胃菜。

最近收購中聯環境這個動作,著實讓整個環保行業驚愕。因為這筆交易創造了環保行業單筆收購規模的記錄。

本次併購,盈峰環境以152億全資收購了中聯環境。

中聯環境作為環衛行業的絕對龍頭企業,長期佔據環衛行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

所以,這一口真的把盈峰環境吃成了大胖子。

這起併購之後,一夜之間讓盈峰環境登上了環保行業帶頭大哥的寶座,產值躍居環保行業民營企業第一。

目前盈峰控股擁有行業內齊全的環保產業群,通過盈峰環境、中聯環境、宇星科技等多點佈局,形成覆蓋環保裝備、環境監測、環境治理、環境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綜合性平臺。

在成功收購宇星科技、控股綠色東方等多家環保企業後,盈峰環境已經在環保行業基本完成了全產業鏈佈局。

其業務涵蓋了環境監測、固廢處理、大氣處理、水環境治理、高端裝備製造及綜合運營服務等眾多領域。

“太子爺”從美的引來火種,打造出金融和環保帝國

▲盈峰環境 來源|網絡

環保事業新挑戰

從何劍峰的創業經歷來看,從家電到風投,再到如今的環保事業,他從未將自己的目標只專注在一個領域上。

但環保是一個產業化程度很低的行業,標準化、規範化、節約化、連續化還沒有形成。

盈峰環境一路狂奔,攻城略池,雖在短時間內形成了較大體量,但後期面臨的問題也會極其複雜。

1、管理模式。環保行業缺乏像海爾、美的這樣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還處於相對落後的。

如何把跨行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環保行業有效結合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2、行業人才。盈峰環境資本實力強大,依託美的背景擁有著十幾萬的人才,博士、碩士不計其數。

作為跨界者,盈峰環境本身並不缺乏人才,但人才結構與環保行業特點匹配度一定是個問題。

國內環保行業的大部分高素質人才多集中在北部地區和東部地區,也就是北京和上海。

這種地域上的距離對於人才的影響不可小覷額。

3、專業度。對於跨界者,專業度在短期內是很難提升的。

盈峰環境雖收購了一些專業度較強的環境企業,但管理層本身缺乏相關行業專業度沉澱。

如何把在美的積累的智慧與環保行業智慧相結合,發揮更大的潛力,這是一個很考驗高層領導者的問題。

管理、人才、專業度,這三個核心問題,即便對於在行業裡打拼多年的環保企業來講仍是難題。

對於一個跨界者,特別是一個不差錢的跨界者,何劍峰有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去創造,他能否真的為環保行業帶來不一樣的思路,值得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