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从美的引来火种,打造出金融和环保帝国

“太子爷”从美的引来火种,打造出金融和环保帝国

“太子爷”从美的引来火种,打造出金融和环保帝国

来源|财米网、财富人生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人和人差距大得无法跨越?”

有一个神回复——“我叫王思聪。”

随着80后开始接管家族产业,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开始出现在公众面前,如宗馥莉,王思聪,刘畅,柳青等。

与他们相比,美的集团少东家何剑锋显得格外低调。

在他父亲(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身边,何剑锋犹如一颗围绕太阳的小星体,被父亲光芒万丈的成就掩盖了自身。

但事实上,何剑峰在美的集团之外,凭借实力“自立门户”,也做出了一番不菲的成就。

人生于“家电”,业始于“家电”

1968年,在何剑峰1岁左右时,父亲何享健就带领23位居民,筹资5000元创办了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也就是美的集团的前身。

1994年4月,当美的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时,27岁的何剑峰留学归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同年,何剑峰在与美的电器同处一城的顺德,成立了顺德市现代实业公司,主要为美的进行贴牌生产。

1995年,何剑峰成立广州东泽电器公司,开始从事家电商贸业务,又在1997年涉足电子行业,并最终在2002年成立了盈峰集团。

何剑峰掌控的家电企业开始进入集团化运作时代,形成了涵盖电饭煲、电磁炉、洗碗机、电热水器、消毒柜等几乎小家电的全线产品覆盖规模。

八年后,何剑峰在家电领域的创业初见成效,公司规模从几十人壮大到5000人,年收入突破13亿。

就在无数人议论纷纷,美的集团千亿身家花落谁家,继承者究竟为何人的时候,何剑锋通过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他不爱实业爱投资,而且深谙金融“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多年来专注低调、暗暗发展。

“太子爷”从美的引来火种,打造出金融和环保帝国

▲盈峰家电 来源|网络

家电“套现”,爱上金融投资

2003年,何剑峰选择将盈峰集团旗下的东泽电器以5000万元卖给上海永乐。

到了2004年,何剑峰又将盈峰集团旗下的两家公司——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先后卖给父亲掌控的美的电器,一共套现近7000万元。

在把自己亲自创业兴办起来的部分企业进行变现后,何剑锋选择了回到家族企业工作,并且通过美的集团作为跳板。

2007年,何剑峰当选为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从美的集团中接手上风实业25.2%的股份,华丽转身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长。

同年,何剑峰成立深圳市合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续从美的集团收购了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股权。

进入2008年,盈峰集团正式更名为盈峰控股,宣告了其作为何剑峰投资控股大本营的定位。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

虽说表面看来,盈峰与美的集团没有股权上的关系,但是二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了解,何剑峰在盈峰集团创立初期,一批左膀右臂、得力干将几乎都来自美的集团。

例如,盈峰环境总裁马刚,2001年从美的基层业务员做到集团高层,2014年加入了盈峰环境。

盈峰环境董秘刘开明和新闻发言人焦万江同样来自美的集团。

可见“另起炉灶”,从原始火源引火种会更有力。

毕竟,何剑峰作为何享健的独子,他的公司不可能和父亲的公司毫无关联。

而且,金融业务其实也是何享健非常看重的一个版块。

2012年8月25日,当何享健把市值1500多亿元的美的集团,交给《美的报》编辑出身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时,何剑峰以大股东代表出席了美的集团董事会。

何剑峰不参与集团日常经营管理,他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盈峰集团的金融业务上。

美的做实业,而金融布局方面就由少东家何剑峰通过盈峰去完成,这看起来也是非常完满的一个模式。

“太子爷”从美的引来火种,打造出金融和环保帝国

▲盈峰集团 来源|网络

多重原因使他“另立山头”

在此之前,国内多个家族企业纷纷选定创始人的子女做接班人,外界也曾多次猜测何剑峰入驻美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但如今,“外姓人”方洪波搬进了美的总部29楼原先属于何享健的办公室。

外界一边对何享健的开明之举称赞有加,一边对坚持自己创业,而没有“世袭”美的集团的何剑峰赞赏不已。

其实,身为何享健的独子,何剑峰想要接班美的集团,并非难事,而他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自主创业呢?

在网上的公开资料里,关于何享健唯一儿子何剑峰的信息少得可怜,在百度百科里也只是对他简单介绍。

据了解,何剑峰与何享健一向低调,而且何享健很少向别人评价何剑峰,更不愿意过多地接受采访。

众所周知,何享健育有二女一子。据一位美的前任高管透露,两个女儿的命运均出现变故,这让何享健深受打击。

何享健意识到,没必要勉强子女担负起企业使命,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容桂商会副会长黄淼表示:“何剑峰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出路,他并不依靠他父亲的企业,也不想承继父业,这是何享健交棒方洪波的最重要原因。”

至于何剑峰的行事风格,据员工表示,何剑峰自己经营企业多年,具备一定的实力和管理能力。

一位跟何剑峰好几年的离职员工,曾对媒体表示,何剑峰“比较会生活”,像他父亲一样,喜欢打高尔夫球。

除此之外,何剑峰最大的爱好就是车。

其中有一年,何剑峰起码换过6台车,每台都在100万元以上,其中不乏卡宴、宾利、法拉利、SLK等。

何剑峰还有一艘游艇和一架直升机。有一次,何剑峰从顺德坐直升机去深圳,到了深圳机场,就换他老爸的737,飞到日本洗个温泉,当天来回。

由此而见,何剑峰喜欢自由,特立独行又崇尚时尚生活,不愿拘束在家族企业的牢笼之内。

在企业管理中,何剑峰通常不直接管员工,员工都是底下的职业经理人在管,但他偶尔会不打招呼,来各个子公司突击检查,看看生产运营情况。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何剑峰当时的资历、经验、人格魅力,及中国商界政界的关系资源等多方面,均与父亲何享健相差甚远。

要知道,何享健交权之时,美的正值艰难时世。

2011年6月份时,美的就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裁员,美的电器总共9万多名员工,而2011年一年就裁掉了三分之一多。

分析人士称,美的在2011年超1000亿元业绩的刺激下,大规模扩张招人。

然而,2012年随着各种促进空调等家电消费政策的退出,房地产市场受到调控打击,整体经济不景气,行业一篇惨淡。

而如今,何剑峰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并经过多年打拼,商业帝国已有了不小的版图。

首先在产品链上,盈峰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5个实业公司、2个经贸公司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形成了涵盖电饭煲、电磁炉、电热水器、消毒柜等七大成品,虽然说比不上美的集团,但作为市场上的一名小巨头,依然是不容小觑的。

除此之外,近年来,何剑锋的盈峰控股在资本市场上“闪转腾挪”。

收购或入股的企业共8家,控股企业包括合赢投资、贝贝熊、威奇电工、盈科电子、盈峰粉末等,战略投资包括易方达基金和开源证券,累计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除了资本投资布局的多样化以外,何剑峰还进入了未来前景大好的环保产业。

“太子爷”从美的引来火种,打造出金融和环保帝国

▲左一方洪波,中间何享健,右一何剑峰 来源|网络

斥巨资开启环保行业之路

3年前,环保行业还没有盈峰环境这个名字。

那时公司名字叫上风高科,2015年进行了一次大的战略转型后,上风高科才更名为盈峰环境。

从此,何剑峰开启了盈峰的环保产业之路。

公司进行战略转型升级,在环保领域以17亿收购国内环境监测龙头企业宇星科技,进入环境监测领域。

以1.6亿收购国内较早的垃圾发电公司绿色东方,进入垃圾发电领域。

以5.48亿并购广东亮科环保及部分污水处理厂,进入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农村污水处理领域。

盈峰环境还先后成立了两个环保产业基金,基金总额超40亿元。

这些收购都在行业内引起很大反响,但现在看来仍然只是开胃菜。

最近收购中联环境这个动作,着实让整个环保行业惊愕。因为这笔交易创造了环保行业单笔收购规模的记录。

本次并购,盈峰环境以152亿全资收购了中联环境。

中联环境作为环卫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长期占据环卫行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所以,这一口真的把盈峰环境吃成了大胖子。

这起并购之后,一夜之间让盈峰环境登上了环保行业带头大哥的宝座,产值跃居环保行业民营企业第一。

目前盈峰控股拥有行业内齐全的环保产业群,通过盈峰环境、中联环境、宇星科技等多点布局,形成覆盖环保装备、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综合性平台。

在成功收购宇星科技、控股绿色东方等多家环保企业后,盈峰环境已经在环保行业基本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

其业务涵盖了环境监测、固废处理、大气处理、水环境治理、高端装备制造及综合运营服务等众多领域。

“太子爷”从美的引来火种,打造出金融和环保帝国

▲盈峰环境 来源|网络

环保事业新挑战

从何剑峰的创业经历来看,从家电到风投,再到如今的环保事业,他从未将自己的目标只专注在一个领域上。

但环保是一个产业化程度很低的行业,标准化、规范化、节约化、连续化还没有形成。

盈峰环境一路狂奔,攻城略池,虽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较大体量,但后期面临的问题也会极其复杂。

1、管理模式。环保行业缺乏像海尔、美的这样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

如何把跨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环保行业有效结合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2、行业人才。盈峰环境资本实力强大,依托美的背景拥有着十几万的人才,博士、硕士不计其数。

作为跨界者,盈峰环境本身并不缺乏人才,但人才结构与环保行业特点匹配度一定是个问题。

国内环保行业的大部分高素质人才多集中在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也就是北京和上海。

这种地域上的距离对于人才的影响不可小觑额。

3、专业度。对于跨界者,专业度在短期内是很难提升的。

盈峰环境虽收购了一些专业度较强的环境企业,但管理层本身缺乏相关行业专业度沉淀。

如何把在美的积累的智慧与环保行业智慧相结合,发挥更大的潜力,这是一个很考验高层领导者的问题。

管理、人才、专业度,这三个核心问题,即便对于在行业里打拼多年的环保企业来讲仍是难题。

对于一个跨界者,特别是一个不差钱的跨界者,何剑峰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去创造,他能否真的为环保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值得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