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智圣”东方朔

01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类人物,他们能言善辩,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像战国时的苏秦和张仪一样,就是雄辩家。张仪被楚怀王打断了双腿,苏醒后首先问妻子:“我的舌头没事吧?”可见对口舌的重视程度。他们都是关心国家大事,总是有大手笔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翻腾的巨浪,会留下不灭的历史痕迹。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张仪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类人,也是靠脑子和舌头吃饭的。他们说话语言流利,善于用反语,辩解敏捷。但和苏秦、张仪不同的,这些人一般地位比较低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们统归于滑稽人物。今天,我们讲的这一位,是汉武帝年代的一个智者,他就是东方朔。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东方朔

02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 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他常在武帝前以谈笑取乐的方式言政治得失,陈强国之计。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汉武帝

03

有一天,汉武帝出来游玩,带着自己的“开心果”东方朔。不觉间走到了国立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墙上挂了一幅画像,是两个人。因为年代久远,线条有些模糊了。

汉武帝回头询问左右:“这是谁的画像。”

东方朔回答说:“古代很愚蠢的两个人。”

汉武帝很奇怪,这种人怎么能放在这么严肃的地方呢?一了解,才知道是商朝著名的伯夷和叔齐。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是商末的两个王子,王爷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古代人们都认为伯夷、叔齐的让国精神和耻食周粟的高尚气节,是“不坠青云之志”的高洁之人。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武王伐纣

今天听到东方朔的评价后,汉武帝感觉很错愕。于是问道:“伯夷和叔齐是天下有名的廉洁之人,怎么能说愚蠢呢?”

东方朔回答说:“他们为什么不坐到自己应该坐的位置上,畅快地喝酒,自由自在地就像在水中游泳的野鸭一样?如果他们不想当官,天子脚下,京城附近,哪里不可以隐居,为什么要跑到首阳山去饿死呢?”

汉武帝说:“他们那是耻于吃周朝的食物,才被饿死的。”

东方朔开始谈自己的见解了:“我听说,聪明的人活在世上,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阻碍潮流。他们那样的死法,的确不值。君上岂不闻高祖和“商山四皓”的故事吗?如果不是他们,惠帝岂不是难成大统了?”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商山四皓

04

这个典故说的是刘邦登基后,汉高祖久闻“商山四皓”的大名,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

后来刘邦要废弃太子,另换储君,刘盈请到了“商山四皓”以行动说服了刘邦,保住了太子之位的故事。

武帝听了以后,不觉为之长叹。遂下了决心,一定摈弃当时黄老遁世隐逸的思想观念,要把“罢黜百家,唯儒独尊”的治国思想坚持到底。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汉高祖刘邦

东方朔从细微处入手,用自己的睿智,春风化雨地解决了汉武帝思想上的困惑,坚定了独尊儒术的信心。

当然,所谓的滑稽之人,如果光是一本正经的说教,就显示不出自己的特色了。他们的睿智更多的时候表现在幽默诙谐上,正是这些特色,他们才不同于那些雄辩的理论家。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儒家

05

还有一次是汉武帝去皇家园林,东方朔也是左右伺候。见到一棵长得十分茂盛的树,树种很稀有,就问这是什么树。东方朔说:“名字叫善哉。”

汉武帝看到东方朔确实博学,不由得心中赞叹。但突然脑子一转,你不是反应敏捷,无所不知吗?我今天就要你载一个跟头,好出处你的洋相。

回去后汉武帝吩咐人将刚才看到的那棵树暗中砍去了一截。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什么树?

过了几年,又游玩到长林,汉武帝想起几年前的恶作剧,于是又指着那棵树问道:“那是什么树?”

东方朔不知是汉武帝设的一个圈套,回答说:“名字叫瞿所。”

这一下让汉武帝抓住把柄了,立马来了精神,装作十分气愤的样子说:“原来你欺骗朕很久了,名称为什么和以前不一样?”

东方朔这才反应过来,敏锐地回答道:“我哪敢欺瞒圣上。比如马,大的叫马,小的叫驹;长大叫鸡,小时叫雏;大的叫牛,小的叫犊;人生下来叫儿子,长大叫老子。所以这棵树当初叫善哉,如今叫瞿所。大小生死,万物变化,哪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唯儒独尊

看到汉武帝听得入迷了,遂又转口说到:“比方说朝廷,当初推崇黄老,以至于大家都追求清静无为去了,朝廷到哪里去招揽人才。实行‘唯儒独尊’以来,世间的大贤都纷纷入世,才有了今天我们大汉朝的国运昌盛、国祚久远。”

一席话说得汉武帝高兴地嘴都咧到了腮帮子。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东方朔

06

结语:大人物有大人物的高瞻远瞩,大人物有大人物的雄才大略。所谓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就是说他们的一个举动就牵扯到天下苍生,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手笔。

当然,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存法则。他们像涓涓细流,延绵不绝,无孔不入、无缝不钻。而这正是老子所推崇的“上善若水。”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

他被誉为古代“智圣”,总有办法让皇帝愉快接受自己的劝谏

上善若水

所以说,东方朔这类人物,就是凭着自己的睿智和机变,在细微之处入手,从刁钻的角度出突破,从而延伸出大道理,影响着当政者。使他们不忘初心,走向正确的轨道,这方面的贡献,其实不亚于那些当朝的重臣吧,大家认为呢?

《太平广记》宋·李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