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明確央企重組三大路徑:打破企業邊界推進專業化整合

下半年,中央企業重組整合一方面將鞏固存量,加強已重組企業的內部整合融合,發揮重組效應;另一方面,將分層分類推進新的整合,在做好集團層面重組的同時,打破企業邊界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

這是國資委30日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傳遞出的最新消息。

重組整合的路徑也將更加多元。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思路,還將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打造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互聯網等協同發展平臺,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加快推進免稅業務、煤炭碼頭等專業化整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完成20組38家中央企業重組,目前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數量已調整到96家。

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上述吹風會上詳細解讀了接下來推動央企重組的三大思路。翁傑明表示,重組整合,數量上是做減法,但質量上卻是做加法,從物理變化到化學反應產生的是“1+1>2”的效果。

具體而言, 一是重點圍繞國家戰略落實,繼續做好集團層面重組。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企業的戰略性重組,通過重組整合加快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更好發揮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中的作用。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央企重組的領域範圍已經明確。在裝備製造領域,電氣、機械、汽車等行業是重組可能性比較大。新一輪的重組整合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強強聯合獲得規模效應等勢頭愈發明顯,戰略新興產業也成為國企結構佈局優化的重要陣地。

二是重點圍繞央企整體資源效率提升,深入推進企業之間的專業化整合。以業務做強做精為目標,以優勢企業為主體,通過無償劃轉、有償收購、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推進專業化整合,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主業企業集中。

李錦分析,專業化整合是近兩年來國資委更強調的整合方式,國資委將繼續通過多種方式,打破企業邊界,將分散的業務向有主業的企業集中。

比如煤炭方面成立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優化整合專項基金,探索市場化專業化重組整合模式,穩步有序推進煤炭資源整合。

在汽車行業,7月初,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T3物流戰略合作協議,探討和全面深化物流領域的各項合作,建立“1+1+3”物流企業戰略合作創新模式。

三是重點圍繞協同效應發揮,切實加強重組後的內部整合融合。通過加強專項督查、開展重組效果評價等途徑,指導推動重組企業加快同類業務橫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縱向整合,加快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並同步做好管理、技術、市場資源等整合協同,實現“1+1>2”的重組目標。

中國遠洋海運副總經理王宇航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遠海運抓住戰略重組契機,確定了“6+1”產業集群戰略,成為重組整合的出發點。中遠海運用兩年時間完成了所有業務的重組,包括海內外業務。推進內部整合的過程中確實面臨了一些難點。比如困難企業的處置、人員安置問題,航運業務剝離後地區公司如何定位、轉型的問題,改革還需要繼續深化。

中國寶武以內部整合融合為抓手,高質量推進重組和融合工作。據中國寶武副總經理劉翔介紹,基於重組後的鋼鐵區域佈局優化和產品結構優化,累計化解產能1542萬噸,三年目標兩年完成。2018年在進一步深化鋼鐵主業聚焦融合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多元產業的聚焦融合,以創新創業驅動轉型升級,依託和整合集團技術、產業資源,著力建設1個鋼鐵眾研平臺、N個專業化平臺和1個雙創服務平臺。

翁傑明表示,隨著央企兼併重組的不斷深化,同時也推動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改革帶來的正向效應也在不斷顯現。“橫向合併”強化了規模效應,縱向聯合”實現了優勢互補,“專業化整合”了優化資源配置。

據介紹,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合併成中國中車後,經營規模穩居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第一,銷售收入超過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三家總和。中儲糧總公司重組中儲棉後,業務影響範圍擴展至整個大宗農產品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儲備集團。

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形成技術開發、工程建設、投資運營一體化的核電產業鏈條,系統集成、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核電重大專項進程明顯加快。中糧集團與華糧集團重組,實現糧食外貿、內貿、物流業務的統一整合,保障市場有效供給、服務宏觀調控的能力明顯增強。

國資委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中國國企國資改革發展報告》認為,2018年中央企業集團層面的重組整合不再是簡單強調形式上、規模上的加速,而是更加註重重組的質量和效果,更加註重內部資源整合和協同,更加註重提升企業的整體功能和運行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