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觀音菩薩與道教圓通自在天尊有什麼微妙的關係呢?

導讀: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觀音菩薩與道教圓通自在天尊有什麼微妙的關係呢?

佛教觀音菩薩與道教圓通自在天尊有什麼微妙的關係呢?

一般在道教宮觀裡,許多地方慈航殿也供奉個“觀音”!有些不明真像的群眾,也會私底下竊竊私語,這佛教的菩薩啊,道教怎麼給人家改名了?這不是模仿別人麼?

首先咱們不論慈航真人或者觀音菩薩,先祝高真大德吉祥!

再來看看佛教對觀音的記載和說法

觀音,舊譯“光世音”“觀世音”,略稱“觀音”,新譯“觀自在”或“觀世自在”。“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稱為觀世音;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法華經》中介紹:“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這是觀音菩薩名號的由來與深意。觀音菩薩又是西方三聖之一,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兩大脅侍。

《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細介紹觀音菩薩在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表示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等不同身相攝化眾生。新譯《華嚴經》第六十八卷記載,觀音菩薩住在南海“補陀落山”。《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世音受記經》則都說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脅侍,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阿彌陀佛教化世間眾生,也就是以西方淨土作為觀音菩薩住處。

觀音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但世人常說的觀音則指六觀音中的聖觀音。觀音菩薩應化無方,故其相狀頗多,以二臂正觀音為其本形,餘者皆為菩薩示現神變自在化身,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有二臂、四臂乃至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其化相則有準提、青頸、香王、十一面、如意輪、千手千眼、不空罥索等。《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舉出四面大悲觀音、除八難仙觀音、播拏目佉觀音、大梵身相觀音、根本蓮華頂觀音、廣大明王央俱舍觀音等,《摩訶止觀》有六觀音,《諸尊真言句義抄》揭示十五觀音,又有二十五觀音、三十三觀音。

觀音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後傳至中國及日本等地,觀音菩薩相關記載很多。西藏信仰觀音尤盛,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廣傳於藏地。自西晉竺法護譯出《正法華經》之後,中國內地大興觀音信仰。北魏以後造觀音像之風益盛,今大同、龍門石窟仍存有眾多遺品。隋唐以後,諸種觀音像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眾菩薩像,觀音菩薩佔據大半。據稱觀世音菩薩誕辰為陰曆二月十九,出家日為九月十九,成道日為六月十九,我國信眾即在上述日期舉行相應法會。

再來看看唐代以前的觀音

1500年前的觀音造像是什麼樣子?答案:慈眉善目、修飾乾淨的男兒形象。 銅梁縣文物普查有重大發現——該縣出土的一尊圓雕佛像,被專家初步認定為國內最早版本的觀音造像。此觀音造像與今天的觀音造像有很大區別。 銅梁縣侶俸鎮侶俸寺一間緊鎖的偏房,供奉著大大小小十多尊菩薩像。最右邊的一尊圓雕佛像,高約1米,男兒形象,圓臉,盤著髮髻,慈眉善目,右手持樹葉狀扇子,左手平放,左側座上有一隻長約20釐米的動物凸雕。

佛教觀音菩薩與道教圓通自在天尊有什麼微妙的關係呢?

這尊造像下面有須彌座,身著袈裟、身祈支,耳垂長而大。銅梁縣志也記載,侶俸寺建成後正殿供奉有觀音菩薩,在天王殿供奉有靈官菩薩。初步認定正殿前出土的這尊造像系觀音菩薩造像。 為何其他觀音造像均為女性?佛教大約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在唐朝以前,觀音菩薩像都是以男性形象出現。 國內先前發現的男觀音石像,時間都不早於南北朝。因此,銅梁這尊觀音造像是國內最早的觀音造像之一。

再來看看道教的慈航真人記載

封神榜記載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乃慈航道人

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修行於普陀山落伽洞。就是佛門三大士中的觀音菩薩,號為“大悲”。

相關戰績:破風吼陣,殺董天君;戰菡芝仙,破風袋;破四象陣,收金光仙;聯手文殊、普賢,鬥平金靈聖母。此仙法力高強、悟性極好、根行也奇高。是崑崙十二仙中擁有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隨身法寶玉淨瓶屬於罕見的空間系法寶,威力很是強大。

因紂王無道,常將百姓致殘,以取妲己歡心;欲要慈航之母手眼,慈航主動獻出了自己手眼,其孝心感動上天。女媧娘娘傳慈航千手千眼之術,指引其拜師於元始天尊,傳說元始天尊傳授慈航一本天書——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的《道德心經》,讓其在普陀山修道成仙,稱為慈航道長,又稱千手神仙。為廣傳道法,前去西遊,後歸來助周伐紂。鎮洞之寶:清靜琉璃瓶。

佛教觀音菩薩與道教圓通自在天尊有什麼微妙的關係呢?

其一據《歷代神仙通鑑》卷記載:普陀落伽巖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傳商王時修道於此,已得神通三昧,發願欲普度世間男女。嘗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曰慈航大士。道場在普陀山。

其二據李善注引《靈寶經》曰:禪黎世界墜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歲,王怪之,乃棄於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無糧,常日嚥氣,引月服精,自然充飽。忽與神人會於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題赤石之上。語姓音:汝雖不能言,可憶此文也。遣朱宮靈童,下教姓音治弟之術,授其採書入字之音。於是能言。于山出,還在國中。國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過半。穿地取水,百丈無泉。王郄懼。女顯其真,為王仰嘯,天降洪水,至十丈。於是化形隱景而去。

佛教觀音菩薩與道教圓通自在天尊有什麼微妙的關係呢?

爭議點

慈航真人也稱慈航大士,本是道教初始女身神仙,並不能與佛教觀世音等同而論。佛教觀世音原是男身,入傳中國後吸取道教文化也變為女身。雖民眾將觀世音與慈航道人等同,但實際意義上拜的是慈航道人這種女身像。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因三教合一的傾向,佛教吸收道教慈航道人形象,把觀世音也變為女身,因此佛道兩大宗教都常有把對方的神,當作自己的神明的傾向。中國民間一般把慈航真人和觀世音菩薩附會等同。依照道教的說法,慈航真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真,而佛教的觀世音則是從一開始就是男人身修行的。

理論一

都是正式的典籍記載,說明慈航真人在道教最初時就是女身而不是男身。也就是說,佛教說的是觀音,道教說的是慈航真人,兩者都是各自真實的信奉,但最初卻是沒有關聯的。這有兩點證明:一是在唐代以前,佛教中可隨處查找到觀音的典籍及他的種種傳說,但道教在唐代之前沒有觀音的相應記載,只有“慈航真人”的記載。二是在印度,觀音也一直存在,眾所周知,佛教從印度傳人中國,而不是中國傳人印度。如果說觀音是道教所創,那麼他是如何傳向印度的呢?顯然不可能。

理論二

所以,結論是很明確的:觀音最初是佛教的,但唐以後,特別是後期李家王朝,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張,道教的慈航真人就慢慢地被說成是觀音了。這是一件好事,儒、釋、道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支主要力量。三者在歷史上相互爭論、相互借鑑、相互補充,共同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例如“千手觀音”的來歷傳說,表面看是佛教的,其實是佛教揉合了儒家的“孝”與道家的“神仙”觀點而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