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探索性學習?

tiger-liu0816


學校教育我不在這裡過多探討了,大家都懂得。這裡主要說一下我們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職場人應該如何學習,如何探索性地學習?

尤其在如今知識爆炸、終身學習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拼的根本不是學習與否,更是認知效率,所以,在職場,在時間那麼寶貴的情況下,一定要想明白,學什麼、怎麼學以及如何用的問題。

1、關於學什麼?

職場人必須要找到知識源頭,學習底層知識,比如行業研究論文、行業的學術期刊;行業大牛的演講和思考;名校的教科書;思考質量比較高、但略難懂的書籍文章,比如《窮查理寶典》,然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驗證和應用這些知識。

根本在於如何提升認知效率,就是同樣地認知資源投入進去,要有更大的回報,這才是學習的根本所在。

學習至少包含這3個要素:目標導向、及時反饋、難度適中。 如果沒有目標,見到什麼都想學習,往往只能淺淺一層,不能深入;如果不能及時反饋,茫茫然而不自知,不會取得較大的進步;難度適中這個很好理解,學一些自己半懂半不懂的知識,讓自己不斷擴展知識維度。

這樣一來,你就知道,哪些知識,儘管再華麗,也不適合自己,就要果斷放棄。

2、如何學以致用?

這裡分享一個實用的招數就是,寫日記,通過日記來記錄自己的行為與知識之前的關聯,這也就達成了知行合一的效果。

好的,最後總結一下:

1、職場人學什麼?底層邏輯的書籍,專業系統地書籍、經典書籍,

2、通過寫日記的方式,不斷反思自己,是否在某一方面取得進步,日積月累,你會發現,你已經遠超其他看似勤奮,卻實際愚蠢的“學習者”。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主動學習是立即應用新收到的信息

,也就是說,使用我正在被教授的內容作為教學的一部分。


讓學生思考內容,而不僅僅是聽,或者參與討論或項目來與內容互動和學習。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有一些證據表明,學生的參與程度更高,學習效果更好,有時還會學習其他技能。


被動學習是當我只收到信息,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個剛上醫學院的學生,第一天就需要在一堂課的基礎上做實踐。


聽而不做任何事情——比如工作問題、閱讀作業、傾聽者沒有積極參與,被動學習就是聽,而不是行動。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被動學習是指一個人沒有為一次會議做好準備,完全依賴於教練或主持人。主動學習是指我們積極主動,為即將到來的會議做好準備,閱讀有關這個主題的內容,並嘗試練習正在獲得的東西。


主動學習意味著是積極的,你不得不不時地使用學到的知識,這可以是簡單的回憶練習,也可以是更多的動手操作和精心設計。


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不是絕對的,學習變得主動或被動有時沒有那麼絕對。


信息與信息的交互越多,對你處理信息的方式的反饋越多,學習就變得越活躍。


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通常是什麼樣子:


一種,老師用知識點講課或看書,卻沒有鼓勵很多互動,這比較被動----被動學習。


另一種,教師提出後續問題或玩遊戲來幫助鞏固這一新信息:在教授新信息時鼓勵與新信息的互動,這將更加活躍----主動學習。


請注意,所有的學習都涉及某種形式的信息傳遞,這意味著信息的呈現方式——主動或被動——將對信息的學習方式產生巨大影響。


學生可以嘗試主動學習被動教的概念和詩歌,但很難,往往需要老師精心的研磨課程才能輔助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或者說是助攻。


被動教學——由於其固有的傳遞更多信息的能力,每個主題可以花費更少的時間——使得主動學習被動教學的概念變得困難,也可能是為什麼它傾向於更受青睞(注意,我不是說得更好),當有大量信息需要覆蓋時的教學方式。


白詩詩


題主你好!我想,首先給你一個理論:

1946年,美國學者、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在塔尖,是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然而可悲得是,這種學習方式得效果卻是最低的,兩週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範”,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肯定知道,主動學習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如果給你選擇,你也一定會選擇主動學習。

然而不幸地是,我們至今還沿用非常低效的教學模式,這也就是教學方式和教育效率方面的一個悖論。

(一)、 我們國內目前的課堂,基本等同於聽課,連大學課堂都不例外。老師帶張嘴,學生帶只耳朵就可以了,一堂課就這麼混下來了。實際上這種上課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記不住什麼東西。

當然,如果老師講得很精彩,語言感染力強,可能還好些,就怕有些照本宣科的老師,讓人昏昏欲睡,那就純屬浪費時間了。

根據這個金字塔所呈現的,光是聽老師用講述的方式,兩週以後記得的內容只剩5%。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所以兩週之後仍然記得的只剩百分之五。

從第一項至第四項的學習方式也都是被動式的,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所以學習的保存率都無法超過30%。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學效果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而這個方法是:讓學生教別人。

如果學生有機會把上課內容作立即的應用,或是讓學生有機會當同學的小老師,效果可高達90%。所以從學習金字塔中可看出,學生的學習以能夠轉教別人的效果最好。

而且要學生以教師的身分對其他人進行教學,不僅要對內容相當熟悉,同時也要透過語言的呈現來進行溝通,所以學生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透過個體思維,將內容轉化為讓其他人能懂的表達方式,在這同時,也提升了學生潛在智能的發展。

(二)、由學習金字塔的內容可以看出: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大不一樣。因此,教師要調整甚至改變教學方式,學生也要努力轉變學習方法,要由被動聽轉到主動學,要多種器官綜合使用,要耳、眼、腦、口、手並用。在教學中,要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在參與中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從而真正實現了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更使學生們真正將老師傳授的知識記得多,記得準,記得牢。

(三)如果想學得好,必須願意輸出知識,當我們願意自己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加工,接受提問,那麼,我們自然就能夠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哪些知識沒有理解透徹。

讓孩子當小老師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在東京業餘魔術師俱樂部中,有一位著名的魔術高手高木重朗先生,他的技巧,連職業魔術師都要驚歎佩服。他不僅手法漂亮,更叫人吃驚的是,他能記得幾千種魔術的奧妙。這也許和他超人的記憶力有關,除此之外,與他經常在會員的講習會中教大家魔術,也有很大關係。

我們所學的東西能教別人,則可讓這些知識更加紮實。因為要教人時,我們必須把過去因被動所得的知識,以自己的理論和自己的語言重新組合,這是一知半解的知識和理解所絕對做不到的。

由此可見,如果要讓孩子的知識和理解更紮實的話,可以讓孩子由學生的立場,轉變成老師的立場,給他們“教”的經驗,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父母充當學生,聽孩子“說教”,更是明確瞭解孩子理解程度的好機會。

下面我們看下尹建莉老師提過的例子:

圓圓剛上小學時,老師教他們學拼音,我為了讓她能儘快掌握,就對她說,媽媽小時候沒好好學拼音,我的老家講方言,老師教我們拼音也不標準。你在學校學了拼音,晚上回來教教媽媽行不?我說得很誠懇,圓圓一聽很高興,說行。然後她就每天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回家教給我,我也認認真真地聽她給我講,認真地學。

玩“小老師”時我注意了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在設計這類活動時要“賦權”,讓孩子“掌權”。

做小老師是讓孩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學習知識,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權”了,這也是為什麼這樣的遊戲能吸引孩子的一個原因。所以在這類活動中要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角和主動者,不要讓他在活動中感覺自己被動、受大人指使。

第二,要選擇那些答案或內容比較確定的東西讓孩子來講。

語文方面我只讓圓圓教過拼音,因為語文學習是開放式的,孩子不好講,講了也沒什麼意義。我讓她講的一般是數學,因為數學具有封閉式的嚴謹。同時還注意的是,講課這個事不適宜經常做,一般是暗暗觀察孩子的學習,只有發現哪一段時間她掌握得不太好,才會讓她給我講課,不要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到厭倦,要想辦法保護興趣。

第三,家長提出要求的方式要自然,不能總用自己小時候沒學好這一個藉口。

比如有時候我會從她作業本上找到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是因為她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後我假裝驚訝地說:“這道題好像做對了,老師怎麼給打了錯呢?”於是我招呼圓圓,看看是她做錯了,還是老師判錯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既要裝糊塗又要引導她往正確的方向思維,圓圓為了搞清楚是自己錯了還是老師錯了,她也會認真地和我一起來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結果當然證明是她把題做錯了,但她至少糾正了媽媽的“錯誤”,這同樣讓她有成就感;同時,之前沒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第四,不要在這個過程中挑剔孩子講課的毛病,更不能嘲笑他講課中的錯誤。

家長既然做學生,就一定要拿出誠意,認認真真聽孩子講課,否則他只是覺得父母用這種方式來考察他,就不會感到自豪,也就不會有興趣。如果孩子的思維或陳述有錯誤,要委婉地講出來,或用啟發的方式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思考。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因為自己講得不好而丟面子。


這個過程中家長只要有一點教訓或嘲弄的意味,孩子就會特別沮喪,失去講課的自信。一定要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

當代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四中校長的劉長銘先生曾經在一個演講中提到:他講到自己在擔任物理教師時,他的學生有誰在考試中哪道題出了錯,他就會讓這個學生把這道題重新做了後,再給全班同學講一遍——“做一遍”和“講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能清楚地講一遍的東西,它必定包含著認真的思考,並已經清楚地理解,然後才能清晰地講出來;講過的東西會更深地印在大腦中——如果說“做一遍”只是再一次學習,“講一遍”就已成為一種實踐,這對學生們來說也是一項知識應用活動,能讓他們掌握得更好。

 這項活動在家庭中也可以應用,當家長想給孩子輔導功課時,你不如讓孩子給你“輔導”一次功課。當然你要想辦法把事情做巧妙了,能讓這項活動自然發生,而不要讓孩子感到緊張和彆扭。

 曾經有一位家長說他兒子剛上高中時數學不好,遇到問題輕易放過,不肯鑽研。他看了孩子的數學課本,覺得那些內容已超出了自己的知識範圍,自己也輔導不了。按一般人的思路,是給孩子請個家教,或報個課外輔導班,但他考慮了別人的輔導水平及方便性,覺得自己學會了再來輔導兒子更好。

於是他開始啃兒子的數學課本。兒子當時的數學水平好歹比他強,他有不懂的地方就問兒子。孩子在講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他們就一起去研究,研究不通的就讓孩子去學校問老師或同學,回來再給父親講。做父親的當學生不是做樣子,他是認認真真地學習。當他發現自己的數學水平大有提高時,兒子的數學成績也進步明顯,而且孩子學會了對問題進行追問,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問題放著等別人來告訴他,比上補習班的效果好多了。

 總之,家長們與其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操心,花錢花力氣,單方面逼著孩子學習;不如用些心思,設計和製造一些包含相關知識的事情來讓孩子去做,讓孩子有機會運用他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學業落後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學會思考。周圍世界裡的各種事物、現象、依存關係和相互聯繫,沒有成為兒童的思考的源泉……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這是使所有正常兒童都變得聰明、機敏、勤學、好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少年兒童應該從生活中學習,在做事中去學習,而不是在書本里學習。他認為教育中永遠成功的教學方法就是“給學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給他們一些東西去學”。

所以,當我們想要孩子的學習進步時,不要忙著把孩子拉到書本上,拉到課外班裡,應該創造些機會,讓孩子運用他所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無論學什麼,如果我們為孩子創造出了實踐機會,那孩子多半就不會為學習苦惱了。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主動性才是孩子最大的動力。我們所做的就是創設有趣的情景,激發孩子興趣,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體驗和收穫,讓快樂與成長相伴,讓趣味與教育同行。

讓孩子扮演“小老師”,我的成長我做主。

由於孩子年齡小,成長中總會有一段時間興致不高,不喜歡枯燥乏味的教育方式。

當你習慣性的問孩子有沒有聽課,Ta都回答聽了。再問講了什麼,或者發生了什麼,Ta可能就嫌你囉嗦了,不肯跟你講。

其實“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引導孩子成長時都要以孩子為本,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主動性,同時方式要充滿趣味,這樣孩子才會樂於成長。”

讓孩子扮演“小老師”,我們做孩子的“小學生”。“小老師”在家庭中模擬老師在學校所做的一些工作,這些工作可以選擇簡單易學,對孩子提高綜合素質有幫助的方面。

“小老師”這個角色本身會引起孩子興趣,同時需要孩子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觀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才能夠在家裡成功扮演“小老師”。

下面我們看另外一個家長分享的例子:

模擬課堂,讓聽課專注有效

為了讓女兒先體驗一下當“小老師”的快樂,我們決定第一天的體驗內容就是老師課上所講課文的一個自然段,只要認真聽課難度不大。送女兒去學校時我特意提醒她:“萌老師,記得回來給我們講課哦!”女兒“噗嗤”一聲就笑了,然後板起臉:“這位同學,放心吧,我會好好備課的。”然後一蹦一跳地去學校了。

晚飯後,女兒做完了作業,我們的“家庭夜校”就要開課了。本想坐下就可以聽課,沒想到女兒小下巴一揚:“就這樣怎麼能上課?”

只見她先找到自己的畫板做黑板放在書架上,然後又給我和老公拿了一把椅子,排得非常整齊,椅子腿都要壓在地板磚的邊緣線上。模擬教室看似簡單標準卻不低。我心裡暗暗佩服女兒的細心。

別看女兒文靜內秀,模擬老師講課卻有模有樣。她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給我們講到:“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中華鱘是什麼樣子的,然後讀一讀。”很快我舉起手,讀出了那句話。女兒滿意地點了一下頭:“請坐。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中華鱘的樣子非常奇怪,誰還能讀出‘奇怪’的感覺呢?”老公立刻舉起手,誇張地讀了一遍,女兒也順勢表揚:“它的樣子很怪,你的表情也很怪,嗯,不錯,但是不要拖長音。”我們連連點頭,給女兒鼓掌。

講課到最後,女兒還發表了總結:“總的來說,第一次課,大家配合得不錯。只是有的同學坐姿不夠直,還有的同學手和胳膊沒放平,也沒有記筆記,希望下次注意。下課!”

這番總結讓我們竊喜不已,看來女兒除了聽課連平時的習慣也很注意。“萌老師,我好喜歡你!”“萌老師,你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老師!”我和老公對著女兒又抱又親。

“當老師真好啊!”女兒由衷地說,“明天我還要當老師。”

那天晚上我特意問了萌的老師,得知那天課堂上萌果然興致高漲,聽課認真,積極回答問題不說,還提出了自己的好幾個疑問。聽了老師的誇讚,對比晚上萌給我們的講課,我樂得心花怒放!

學會協調,讓矛盾迎刃而解

孩子在學校裡,我們常常擔心的是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可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該如何教孩子化解矛盾呢?我和女兒商量多多觀察身邊的同學,多留心老師的處理方法,如果覺得自己有信心做到了就在家裡模擬。

於是那天我和老公扮演吵架的孩子。

“報告老師,他拿走了我的鉛筆不還我了!”我怒氣衝衝地喊道。

“報告老師,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不是她的!”老公也據理力爭。

女兒走到我倆跟前,先拍拍我的肩膀溫和地說:“你鉛筆丟了是嗎?不要難過,老師會幫助你的。”真會安慰人啊,我忍著笑點頭。

女兒繼續問我:“你為什麼說他拿走了你的鉛筆,你看到了嗎?”嗯,這個思路不錯,我猶豫了一下回答:“沒有看到,但他是我同桌啊,肯定是他拿的,就他離得近。”我堅決地說。

“你沒看到就不能亂說,”女兒轉身問老公,語氣稍嚴厲,“你到底有沒有拿?”

“萌老師,我沒騙你,我真沒拿啊!這是昨天下午我媽媽給我買的。”老公可憐巴巴地說。

“誰信,”我白了他一眼,“我的鉛筆也是這樣的。”我毫不退讓。

女兒阻止了我們的正常,她想了想,問道:“你們現在誰沒有鉛筆用?”

“當然是我!”我搶著說。

“那你先拿著鉛筆用,馬上上課了一會下課我再幫你找,”然後她轉頭對老公說:“你也先拿出自己的鉛筆上課,下課的時候我們再慢慢找,實在找不到我可以先給你一支班裡的備用鉛筆,你們兩個要認真聽課,知道了嗎?”

我和老公對視一眼,默默點頭,我們分明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讚賞,看到了驕傲,還有一份掩飾不住的喜悅。萌的老師得知我們在做這個體驗,也告訴我們萌在學校和同學友好相處的一些事,再看萌的樣子,自信,活潑,像只嘰嘰喳喳的小鳥。面對小矛盾,不過於糾結是非而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點無疑讓我們感到欣喜。

學會分配,讓學習有條不紊

由於萌還是低年級,平時的很多學習和讀書任務都是老師和家長來引領佈置的。老師說,如果萌能夠自己安排,這個效果會更好。於是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分配學習任務的體驗。

“家庭夜校”召開了“第一次全家人民代表大會”,我和老公以及公公婆婆都參加,女兒擔任本次大會發言人。看著她落落大方面帶微笑地站在我們前面,我們打心眼裡為她的成長而高興。

我給女兒規定好了清晨、傍晚和睡前這三段稍長一點的時間,讓她來安排。

女兒說:“我平時做題速度有點慢,以後每天傍晚拿出半小時來練習速度,出題的任務就交給媽媽。做完題我可以做點小製作或者畫畫。每晚睡前,我喜歡讀書,可是最近有點迷上了漫畫,我會努力改正,看漫畫可以放在週末,請爸爸來監督。清晨,我可以先跑步,然後練習唱歌和朗誦。我還自己畫了一張表格,如果做到了就在上面畫一朵小紅花,沒完成就空著,但是沒完成的一定要盡力在週末補上。”

看著萌用稚嫩的字體寫的學習任務分配表,我被她的用心和條理所感動。


“萌,你是怎麼做到的呢?太了不起了!”我由衷地讚歎。

“這還不簡單,”萌得意地看著我,我們都有課程表啊,我們每天都按課程表上課,這一份是家裡的課程表,這樣可以節約時間,把應該做的事情按時做完。”萌說的頭頭是道,儘管之前我從老師那裡得知她最近一直在研究課程表,及時提醒周圍同學準備上課,但看到她做得這麼細緻,我又欣慰又自豪。

模擬班會,讓習慣自然養成

最近學校開展習慣養成教育班會,女兒覺得在家裡也要有好的習慣,建議把這項內容添加到我們的“家庭夜校”中,我們紛紛表示支持。

班會先進行討論,女兒我們四個人說說彼此的好習慣,務必要真實有依據。我們四個人頭對著頭商量一番,由公公代表我們發言。他列舉了幾件小事,說婆婆和我都很勤勞,照顧女兒起居非常細緻,還說老公在單位積極上進,為人真誠。女兒聽了以後帶領我們鼓起掌來。

接著女兒說:“我們老師說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21天,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才能養成好習慣。下面我給大家講講,作為小學生需要做到哪些,我以後要努力做到,大家可以監督。”愛聽講的女兒幾乎把她老師的班會發言都背下來了,給我們來了份饕餮大餐,惡補了小學生守則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後來才知道那些內容是學校要考察的,所以女兒記得很熟練。

最後,女兒給我們講了學校裡存在的習慣不好的現象,由此講到家裡存在的習慣不好的現象,比如熬夜晚睡,看書姿勢不端正,衛生保持不夠好,物品不整齊等等。女兒說:“習慣不是口頭上的,一定要有行動,要說到做到。”她斬釘截鐵的話贏得了我們熱烈的掌聲。

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們也發現女兒在家裡習慣好多了,不再隨便把書一扔或者躺著看。再後來我們才知道,在學校的這次考察中,女兒表現優異被評為“好習慣小標兵”,看到女兒興致勃勃的樣子,我深感這次體驗意義非凡。放手讓孩子去主導,是扮演“小老師”的精髓,也是最有價值之處。

組織活動,讓快樂引領成長

最後一次體驗的準備過程很長,因為女兒說快元旦了,老師在準備元旦聯歡,而她也想在家裡組織一次聯歡。為了這次聯歡,她可著實費了不少心思。

先是聯歡流程,女兒說要每個人都表演節目,每個人都有禮物,還有遊戲互動環節。這樣她先統計了我們四個人的節目單,節目配樂交給老公負責,親子游戲我負責。女兒還要求我們全家一起表演一個小品,任務分配下來她就去忙自己的了。我們各自忙碌,排練。這期間女兒還親自去挑選禮物,並且不讓我們看到,我們在超市門口等著,她進去選購,最後讓爺爺幫她用不透明的袋子提回家。用女兒的話說:“我們老師說了,送禮物要送適合的,要實用。”

晚上我們先進行了提前的聯歡。女兒做主持,她穿著漂亮的小禮服,讓婆婆給她做了個精美的髮型,我們每個人都要求盛裝出席。茶几上擺放著各種糖果、瓜子、小點心和飲料。雖然女兒的主持詞比較簡單,但都能夠流暢的串聯下來,聯歡順利進行。

她評價爺爺講的故事很精彩,讚美了奶奶高超的繪畫和歌唱水平,誇獎了爸爸的小品搞笑有趣,也表揚了我那蹩腳的舞蹈很優美,總之聽了女兒的表揚我們都樂滋滋的。

最後全家人的小品我們分別扮演《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出盡了洋相,逗得女兒哈哈大笑。遊戲環節踩氣球,躲貓貓,那麼孩子氣的遊戲全家一起玩卻感覺特別美好。很難想象這樣歡樂的一次慶祝全是在女兒的組織下進行的。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最好的教育在體驗的路上,因為有這樣生動的方式,女兒才大膽嘗試,把自己的想法運用到真實的情境當中。

我的成長我做主,扮演“小老師”,讓女兒學會了積累知識與經驗,學會了求知和探索,最重要的是找到了成長的樂趣,快快樂樂地奔跑在成長的路上。女兒放學了,我不再追著提問她,只需要做個乖乖的小學生,讓她給我上一節生動精彩的課!

教育孩子的路上絕對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變換各種方式來調整孩子的心態,讓孩子更順暢,更願意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們普遍覺得西方教育更加註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探索性學習能力,中國孩子似乎只會被動的學習。



首先來談一下自主學習在中國的環境。因為中國實行普遍的的庸才教育方式,所以我們在中國主要是在意絕大部分的學生是否對知識掌握,總體對知識達到一個平均良好的水平。精英只是順帶的希望可以被培養出來。我們的教育宗旨是鍛鍊我們希望可以擁有勤勞、踏實、努力、誠實的美好品質。對於教育我們的理念是希望孩子可以爭奪到第一。因為主要是為提高效率使學生被動學習,所以發現對於中國孩子普遍的知識平均水平是比較良好的。因為自主探究能力比較弱所以我國人在做題目方面水平比較高,但是對於諾貝爾獎方面成就比較小。


然後我們從西方教育來看,它主要是注重於培養精英式教育。對於孩子從小是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可以自由討論發表見解和參加實踐,開心最重要。這樣教育方式學習知識效率比較低,但是自學能力得到鍛鍊。孩子是自己生下來就極具有某種天分例如在數學方面,然後他就可以自己快速去鑽研更加深奧的知識,精英就這樣被培養出來。而剩下孩子知識水平是無法和普通中國同齡孩子相比較的,可以說西方的孩子整體知識水平差距較大。


總的來說自主學習和探索性學習指的是孩子自己通過對自己能力的瞭解和自身存在優缺點的認識,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地探究來彌補知識漏洞,比如可以通過圖書館查閱資料或是自己通過對周圍環境或目標觀察與探索得出結論。


若是真正想使中國多培養出精英就可以將中西方教育方法相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在家庭社會與學校三方相互協作來激發孩子對學習探索的興趣,將孩子在學習老師的方法中結合自己的思考與探索。使得孩子具備自主能力,自立品質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更好的追求真理。同時要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尋找到自己的目標進行追逐學習知識同時熱愛生活。在眾多基礎下培養出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決勝網


首先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主動學習”,更強調到學習的“主動的態度和過程”,常常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而探索性學習更多的是指一種學習方法和技能。

主動學習:

從內容和過程上看,主動學習即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學習目的),對現有任務的要求(分階段目標);對自我學習的調整和安排——計劃、監控並及時修正錯誤;以及反思自己學習過程和結果,以助於下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提高效率。

主動學習涉及到學習意願,比如是否自己主動願意的,還是被迫的,一般人們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會主動學習,而且積極性很高;對於被迫的,就是被動學習了。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其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探索性學習

探索性學習,主要一種學習方法,常常在學生教學中使用,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探索性學習。

它指在某個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現象或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質疑、明確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並通過表達、交流、檢驗等探究學習活動,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規律,掌握方法,並最終獲取知識。

比較常見的是在本科或研究生學習階段對一些學科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從提出問題到分析、研究、論證再到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另一個和大家生活比較接近的例子是:前段時間刷爆微信圈的“清華附小孩子關於蘇軾的研究報告”。這個班級的小學6年級學生完成23份課題研究報告,研究主題各不相同,報告論述、數據引用、分析、推論頭頭是道,值得稱道(無論背後有沒有清華父親幫忙),這裡要說的是,他們使用的方法就是探索性學習的方法。


有料家庭教育


您還是想探索小學教育的成功之路。我也試探的說一下。家長的基因是一個看不見的東西。現在更提前到胎教了。有合理的成份。聰明的孩子學的快,不一定紮實。用功的孩子,最後的底氣可能不足。課前給孩子出個思考題,能促使孩子課前學習課文就好。上課時會記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和自己不會的東西。多鼓舞,多表揚,小學生就會要求自己做的更好。我要是老師,我會試著讓學生自己上講臺講一分鐘。具體的內容,比如結合課文讓學生談一下體會。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讓他開動腦筋的機會,就會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我不知道小學教育的規矩,只是我上夜大時的自主學習的體會。能促使學生熱愛學習就是好方法。


郝明41


首先,要轉變心態,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列出學習可能給你帶來的好處,不學習有哪些危害。然後給自己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並進行不斷的調整、完善。採用激勵、獎勵等各種方法,實施和完成計劃,養成學習習慣。

既然是自己的事,就要學會主動的、自律的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體會學習的快樂。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與老師、同學交流討論,培養自學興趣 。知識要互補,思想要共振,學習討論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學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維得到調整。

然後,要學會給自己定定目標(大、小、長、短),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然後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

在每天或每週的開始時擬一個待辦事項清單可以讓你在學習上更加專注和積極。如果你列出所有你必須做的事,那麼不管事情有多小,在你將其完成並把它容列表上移除時,你都會感到更大的成就感,這也可以幫助你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在某一特定任務上。

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複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複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件》,用軟件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複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提高你的耐力。儘管你可能認為你是個很容易分心的人,但任何人都可以積極地提高自身的注意力。你所要做的是先選定一個任務,然後只給自己3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排除所有干擾,包括起床的障礙。30分鐘後看看你是否能延長5或10分鐘保持注意力集中。繼續這種測試來觀察你的耐力的極限。儘管你應該至少每小時就休息一次,但學著集中學習更長的時間,會讓你更容易地完成任務,也能幫助你在更短的時間內保持專注。

找到你的目的。有一個學習的目的能激發你的鬥志,從而會讓你保持專注和高效。我們經常分散注意力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看不見所有我們必須做的任務,所以寧願做其他事情。一旦你找到你的目標,請先把它寫下來,或者對自己不斷重複這句話,來保持你的精力用在適當的地方。


  內容摘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 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


每天學習一點


就是會分析,從多方面思考,發現問題,多途徑地運用各種方法去探索問題相關的知識,興趣和好奇是之動學習最好的動力。但是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有自主時間來培養,現在的學校學習絕大部分都被大量作業佔去了,疲於應付作業。有很多的時間精力被消耗掉。對培養主動學習來講很不利,是惡性循環。


樹根39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髮展為本,通過實施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培養數學學習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實現小學生主動的、獨立的建構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結構性知識和非結構性經驗背景的內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藉助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進行意義建構,獲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優化完整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人的潛能是自我實現的,教育的作用在於提供一個安全、自由、充滿人情味的心理環境,使人固有的有益潛能得以實現。因此,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放飛心智的環境,實現學生認知的自主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基於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及知識經驗等因素,他們的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建立開放、探究的學習時空,在互動、生成的學習環境下,“有經歷”、“有體驗”、“有思考”、“有分享”地學習,才能凸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特性、獨立性、差異性。


蘇州行知教育


我從四年前開始結合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做孩子的行為養成訓練,從這幾年教學來看: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是有差別的,可以說自主學習要經歷主動學習的階段,但主動學習者絕非自主學習者,主動學習者也許動力來自自我評價(自尊)或者壓力,主動學習者也許成績很優秀,但這是好學的層次,而自主學習者則是樂學的層次,他們完全掌控自己的學習節奏,具備好奇心,探索性學習,並有終生學習的能力。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對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模式的要求很高,並非孩子主動學習,成績優秀就是自主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