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来慰问都不跪的大将军,最后下场如何?


周亚夫,是汉朝初期一代名将。可是忠心耿耿和战功卓著,并不能保住他的性命。可以说,周亚夫的死,是典型的封建时代的悲剧。

一.继承爵位,细柳成名

周亚夫出生在西汉有名的军功贵族家庭,其父周勃是平定“吕氏之乱”的首功之臣,受封绛侯。身为次子,周亚夫本没有资格继承爵位。谁想,哥哥周胜杀人获罪被除爵。汉文帝因念及周勃平乱及拥立之功(汉文帝是以代王外藩身份被周勃等功臣拥立的),遂让周亚夫继承了爵位。

汉文帝时期,为了防御匈奴入侵,调周亚夫防守长安,率军驻扎在细柳。同时驻防的还有刘礼率领的灞上军以及徐厉率领的棘门军。汉文帝亲自检阅部队,灞上军和棘门军见到皇帝车驾,通通放行,两军主将亲自相送。可是到了细柳军,汉文帝居然吃了闭门羹。细柳军将士说,军营中只听将令,不听皇命。皇帝车驾进入军营后,周亚夫又传命说,军营之中,车马请缓行。到了中军大帐,周亚夫一身戎装只行军礼,不行臣礼。老实说,这一系列的举动,如果是个好领导,就会欣赏。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领导,周亚夫就是作死。而汉文帝就是这样一个好领导。汉文帝说,这才是真将军啊。后来,汉文帝临死前,对太子刘启说,以后有事可以重用周亚夫,这是个名将。

二.平定七国之乱,拯救汉朝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七王叛乱,是为“七国之乱”。汉景帝启用周亚夫为太尉,率军平叛。天子亲弟梁王刘武的梁国地处中原膏腴之地,首先遭到了吴楚军队的围攻。但是周亚夫却与汉景帝商量,放弃梁国,避开彪悍战斗力强的吴楚军队,而是背后绕过吴楚叛军,断其粮道。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梁王刘武无愧汉景帝亲弟,率领梁国拼死抵抗,为周亚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周亚夫率军直击叛军老巢,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史载,梁国与汉,军功中分。其实就是梁王刘武和周亚夫功劳是一样的。但是,梁王却因为周亚夫当年放弃梁国,致使梁国差点沦陷而与周亚夫结仇。

三.含冤吐血而死

战后,周亚夫被任命为丞相,出将入相。汉景帝准备废掉太子刘荣,但是周亚夫极力反对。窦太后素来疼爱梁王刘武,因为七国之乱中刘武与周亚夫结仇,所以窦太后也向汉景帝说周亚夫的坏话。从此,汉景帝开始疏远周亚夫。

汉景帝不愿意封皇后之兄为侯,于是推脱,说与众臣商量。这时候,周亚夫站出来说,高祖刘邦有言“非刘氏不封王、无军功不封侯”,此事作罢。按道理说,周亚夫此时是在帮助景帝。可是周亚夫性格直率,并且略带跋扈,凡事都认死理。不久,五位匈奴将军归降,汉景帝想收买人心,于是想封五人为侯。可是此时,周亚夫又站出来说:“不守节的大臣,凭什么封侯?”汉景帝很不高兴,免了周亚夫的丞相之职。

西汉初年,权力斗争一直围绕着“皇权与军功集团”展开。周亚夫性格跋扈,又是军功集团的后代,景帝对周亚夫的猜忌越发严重。他怕年轻的太子刘彻将来驾驭不了跋扈的周亚夫。于是,景帝在宫中设宴招待周亚夫,又故意在他的桌子上不摆筷子,想借此试探此人可不可留。周亚夫看到没有筷子大怒,不管君臣之礼直接向宦官要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什么能让将军高兴呢?”周亚夫自知失态,跪下谢罪。但是脾气又太大,内心愤愤不平,汉景帝刚让其起身,周亚夫不等景帝说话,转身就走。汉景帝从此想除掉周亚夫。

周亚夫的儿子给周亚夫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将来给父亲发丧时用。但是这是汉代法律禁止的。又因拖欠工钱,被人告发阴谋造反。廷尉询问周亚夫是不是要造反?周亚夫回答到,这些都是丧葬品,怎么会造反呢。结果廷尉道,恐怕你是要死后造反吧。其实,这哪里是审问,廷尉受了景帝之命,就是要周亚夫的命。脾气倔强跋扈的周亚夫哪受得了这气,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在狱中绝食吐血而死。不要小看了“绝食而死”这四个字。为什么要绝食而死,而不是撞墙自杀呢?因为自裁自杀,就是“畏罪自杀”,相当于认罪了,是要祸及家人的。而绝食而死,则不会。看到了吧,封建时代,强如周亚夫,却连死法,都要好好选择一番呢。


杜少说历史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将军,其实是不能太有性格的。毕竟几十万人握在你手里,已经够让皇帝寝食难安了,让做什么又各种不听指挥,不杀你杀谁?但是战场形势变幻莫测,将军自己没有判断力,注定会处处掣肘,一败涂地。


西汉文帝朝的周亚夫,就是一个有个性的将军。皇帝不但不猜忌他,还赏识他,把他推荐给太子。

汉景帝二十二年,匈奴骑兵兵发汉帝国的北部边境。皇帝下诏,命令周亚夫、刘礼、徐厉等三名将军各自统帅三支劲旅行拱卫长安。

不久,三人的军队先后赶到。皇帝喜不自胜,决定亲自前往慰问,鼓舞官兵们的士气。他先去了刘礼和徐厉的驻地,看见皇帝的车驾,士兵们都挺兴奋的,将领和由他统属的骑兵迎进送出,给足了皇帝面子。

在周亚夫的驻地细柳,则是另一副光景。官兵们个个箭上弦、刀出鞘,保持着十二万分的警惕。皇帝派先导驾车到营门,守门卫士不予放行!

先导说:“陛下的车架正在路上,尔等速来迎接!但是负责守卫更有脾气:在军队,我们只听军令,不能直接听皇帝的号令。即使是汉文帝本人,也不让进。

皇帝没脾气了,派了使节给周亚夫打了招呼,总算如愿以偿进入了细柳营。

皇帝命令马夫加快速度,直抵周亚夫的大营。营门士兵又来阻拦:周将军有命,军营不准飙车....皇帝彻底没脾气了,让马夫控制着马匹,缓缓行进。

进了主营,只见周亚夫和他的下属士兵们全副武装,只拱手不下拜:哥几个都披着几十斤的盔甲,想跪也跪不下,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皇帝十分感动:之前参观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防备之松弛就和过家家一样。匈奴骑兵真的打过来,分分钟被打爆了。礼数这种东西,也就和平时代搞一搞就行了,现在匈奴虎视眈眈,别整这些花架子......从此对周亚夫刮目相看。

一个月后,皇帝下诏:由周亚夫担任中尉,统领这三支军队拱卫京城。

又过了几年,皇帝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临终前,他把太子拉到病榻:周亚夫是一个良将,我现在把他留给你。如果北方的匈奴或者南方的诸侯王作乱,他会帮你平定。

太子即位,南方七国的诸侯王,兴兵作乱。周亚夫率军出击,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气势汹汹的七国联军,从此名留青史。至于处处小心谨慎的刘礼、徐厉早已埋没在历史的故纸堆中,被几千年的风云吹去.....


飒说


这就得看你碰到什么样的皇帝了,但是在古代君臣思想很严重,只要理由正当,你不下跪,一些开明的皇帝都不会说什么,但是如果你太过自傲,一幅天下你第一的样子,那恐怕不会有好的下场吧。

我看其他回答都是在说周亚夫没有跪皇帝,后来如何如何。皇帝也非常的理解他,并且在军营里自己的车架也只能缓慢前行。这个就是属于皇帝很开明,但是如果遇到其他皇帝呢?中国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话虽如此,只要是手握兵权之人,皇帝还是非常重视的,可以说是时时刻刻盯着他。

如果,这位大将还一幅桀骜不驯的样子,皇帝自然会处理他。举个例子,虽不是下跪但是也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年羹尧这个人,有一次雍正皇帝去巡视军营,年羹尧也一路笑着陪着,皇帝一高兴,决定赏士兵们吃西瓜,因为天气太过炎热,有趣的是,西瓜发下去了之后,每个士兵都不吃,这个时候年羹尧点了几下头,士兵们得到允许之后,立马开始狼吞虎咽。

雍正皇帝这个时候,便有了其他的想法,这是我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命令都不听,于是对年羹尧便有了想法,不久之后,年羹尧被诛杀。其实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他治军有方。但是在古代,天子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大将做出这样的事,肯定是必死的局面。


这就和下跪是一个道理,你手中握着再大的权,这都是皇帝给你的,主要还是看你对皇帝的态度,如果你不下跪,那只要好好说话,给出一个正当理由,想必皇帝也不会做什么,但是如果你故意不下跪,那绝对必死无疑。自古以来,手握重权之人皇帝都要时刻提防,你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皇帝对你的判断。在真实的历史中,只要脑子没问题的将军,恐怕无论如何见了皇帝都要下跪。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我是历史达人峰子哥,很乐意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为你解答疑惑!


你指的这个人,就是西汉大将军周亚夫。最后的下场是:活活饿死在牢中。怎么回事?



周亚夫,其祖上周勃,是跟随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勋元老,也是诛杀平息“诸吕之乱”的功臣。所以,周亚夫是功臣之后。

西汉文帝时期,有一次汉文帝去慰问视察军营,顺便安抚一下众将,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的军营门口,见士兵个个弓上弦、手持矛、马上鞍,军容严整,全副武装,战备警惕状态。

汉文帝身边侍从上前喊道:皇帝驾到,尔等还不速速散开!门口士兵却拦住了汉文帝等一行人,说道:陛下对不起了,军中不闻皇帝令,只闻将军令。

汉文帝是一个开明的君主,认为周亚夫治军有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道理汉文帝自然是明白的,何况是和彪悍的匈奴打仗,战场瞬息万变,军队岂敢丝毫松懈?时刻战备状态。



汉文帝让人知会周亚夫,随后走下车驾缓缓步行入军营(军营不可飞驰驾车而入),周亚夫携众将见驾,见汉文帝,只行军礼(拱手长揖),而并不跪拜。甲胄在身,下跪不便,望陛下体谅!

古代冷兵器时代,铠甲几十斤重,比较笨重,全副武装的话,下跪起来确实很不方便。一般武将入朝觐见皇帝,穿朝服,见皇帝自然要行跪拜之礼,而在军营一般行军礼居多。

我们经常一些影视剧里,看打仗的将军见皇帝,有时候会说:甲胄在身,多有不便,不能跪拜,请皇上…尔尔。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将军是傲慢,对皇帝不敬,有不臣之心等等,其实也不一定,有时也却有不便因素。

开明的汉文帝,不但没有为难周亚夫,反而十分欣赏他,便委以重任,十分信任。汉文帝死前,还把周亚夫推荐给了儿子汉景帝刘启,甚至嘱咐儿子汉景帝说:周亚夫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我把他留给你辅佐你。事实证明,汉景帝用周亚夫,顺利平息了因“削藩”而引起的“七国之乱”,摆平了一次大汉动乱,可谓居功至伟。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汉景帝和他爹汉文帝,脾气秉性就不一样了,显然没有汉文帝那么仁慈大度了。

后来,汉景帝和周亚夫因立太子之事发生争执,周亚夫当着汉景帝面摔筷子走人,把汉景帝气的不行,包括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事,之后汉景帝最终将周亚夫关了起来,周亚夫拒绝低头认错,最后活活饿死在牢中。

原创| 峰子哥,关注“峰子奇观”一起聊史!

峰子奇观


大将军下跪分两种,一种是朝廷之上,一种是军礼,并没有一个特殊的要求说一定要下跪!一般来说,大将军进朝廷朝见皇帝,都是要例行跪拜大礼的,当然也有不下跪行长缉礼的,这是朝廷的礼节!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可以破例!但是在军中就不同了,一般军中,只有长缉礼,只有探马来报才行半跪报礼!这是因为条件所限!

在古代,大将军一般是武将,他们打仗的时候是身批战甲的,这么一副战甲往往就有几十斤重,行礼十分不便。比如,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这么一段谦辞,甲胄不便,不宜行礼,这厢谢罪了!因此,也就这么例行惯例,军中行礼只作揖不下跪!皇帝从来也不会怪罪的!比如,周亚夫迎接汉景帝的时候,周亚夫想要给汉景帝作揖,汉景帝都灭了他的礼数,甚至都不愿意惊动大军,而是自己下车,坐军车驶入军营!


优己


周亚夫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也分人,文帝度量大,能容人。到了文帝的儿子景帝时就不一样了,在一起和景帝吃饭时,因为商讨立谁为太子的事情,与皇帝发生了争吵,周亚夫居然当场扔下筷子走人,景帝大怒,将周亚夫这样一位抗击匈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关进监狱,周亚夫本身可以向皇帝低头认错,可周拒绝认错,以绝食相逼,景帝大怒,他不想吃就不让他吃,最后一代名将竟然活活饿死狱中。景帝心胸狭窄,但周亚夫也是有自己的责任的


旅行青年说


自古皇帝视为天子,他管辖的臣民都要行跪拜之礼,来证明他皇权的威严,和臣民的忠诚。而将军是臣,若不行君臣之礼就是对皇权的藐视,就是对皇帝的不忠诚。然而将军手握重兵直接对皇帝的位置构成威胁。不行跪拜之礼的将军基本都有反叛之心,重则杀头、轻则罢免其官。


奋青203914608


汉文帝和周亚夫是君臣和谐相处的典范,刘恒到了周亚夫的军营,士兵拦住汉文帝,汉文帝就先写圣旨,让手下一个人把圣旨送进周亚夫的大帐,然后周亚夫才出来迎接,期间侍卫还交代文帝正在跟胸奴打仗,不要扰乱军营。这充分说明了周亚夫制军严谨而不是架子大。但是雍正和年羹摇就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