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民國四大才女即民國時期湧現出的四個非常有名、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她們分別是有過人膽識的呂碧城、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生命短促的石評梅以及擁有“奇才異女”盛名的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0—1995.9.8),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時代親歷封建舊家庭的衰敗過程,青年時代又在香港體驗到戰爭的恐怖,逐漸形成悲觀的人生態度。1943年,張愛玲開始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張愛玲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蕭紅

呂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並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她被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與秋瑾被稱為“女子雙俠” ,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 20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呂碧城

石評梅(1902-1928),中國近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原名汝壁,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自取筆名石評梅。曾用筆名評梅女士、波微、漱雪、冰華、心珠、夢黛、林娜等。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縣,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時即熱心於文學創作,1923年9月在《晨報副刊》連載長篇遊記《模糊的餘影》,1924年與摯友陸晶清編輯《京報副刊.婦女週刊》,1926年,繼續與陸晶清合編《世界日報副刊.薔藏週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石評梅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遊記、小說,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作品大多以追求愛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為主題。小說創作以《紅鬃馬》、《匹馬嘶風錄》為代表。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