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超讚!3年儲備7700餘項技術成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4日召開科技成果新聞發佈會,推介“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農林剩餘物多途徑熱解氣化聯產炭材料關鍵技術”、“高性能木(竹)質重組材製造技術、“非醛類熱塑性樹脂膠合板製造技術”、“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等科技成果。

北京林業大學餘新曉教授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項目。這一項目由國家林業局於2013年1月啟動了,屬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重大科研專項。項目由北京林業大學負責,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6家單位的100餘名研究人員承擔。經過4年多的艱苦攻關,項目的預期目標和研究任務全面完成,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為系統認識森林防霾治汙功能和城市森林營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依據,對更好地發揮森林這一人類“綠色穹頂”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林科院林化所應浩研究員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國生物質熱解氣化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開發,取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但是在熱解氣化過程工藝控制技術、反應器結構及規模化放大等方面存在瓶頸,制約了生物質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林剩餘物多途徑熱解氣化聯產炭材料關鍵技術”項目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蔣劍春院士科研團隊研究和開發完成,針對原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重點研發了熱解氣化新型反應器和成套技術裝備,製備出生物質燃氣、功能性炭材料及相關產品,並集成開發了農林剩餘物氣化供氣、發電和供熱系列技術裝備,實現了農林剩餘物的高效綜合利用。

“高性能木(竹)質重組材製造技術”項目針對我國優質木材資源十分短缺和市場對木質材料巨大需求這一矛盾,利用我國資源豐富的速生林木材、竹材、灌木等生物質資源為主要原材料,經過10年的“產學研”聯合攻關,研製出了高性能木質定向重組材料製造技術,開發出了竹基纖維複合材料(簡稱竹鋼)和新型重組木(簡稱木鋼)兩大系列產品,可用於替代優質的硬闊葉材。據中國林科院木材所於文吉研究員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這一產品具有性能可控、規格可調、結構可設計、環保性強等特點,目前已經在全國12省、區大規模推廣。

中國林科院木材所郭文靜研究員在會上發佈了“非醛類熱塑性樹脂膠合板製造技術”成果。這種無甲醛添加的環保膠合板生產技術由王正、常亮和郭文靜等多人組成的老中青三代研究團隊研發。這個項目成果特點是:打破了膠合板用液體膠粘劑塗膠、淋膠技術造膠合板的傳統方式,創新地以不含甲醛的熱塑性樹脂薄膜替代常規液態膠黏劑,製備膠合板。這樣一個創新,解決了膠合板的遊離甲醛釋放問題的同時,還實現了膠合板清潔生產。該技術成果歷經實驗室小試、中試、生產性試驗、產品適用性開發,現已達到產業化推廣應用技術水平,獲得國家專利12件,制定了林業行業標準《非醛類熱塑性樹脂膠合板》,先後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中國專利優秀獎。

“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是我國首創。據南京林業大學周建斌教授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木片、果殼、秸稈通過氣化多聯產技術處理,可同時得到三種產品:生物質可燃氣燃燒供熱或發電;生物質炭根據原料不同可生產活性炭、工業用炭、機制炭或炭基複合肥;生物質提取液可生產液體肥。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的發展有利於解決秸稈焚燒和清潔供暖問題,對我國的新能源建設、肥料農藥減量、土壤改良修復及食品安全具有戰略意義。該技術已在國內外建成了20多項生物質氣化多聯產工程,擁有系列核心成果,總體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郝育軍司長出席了新聞發佈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超讚!3年儲備7700餘項技術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