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暴雷不斷 三招教你如何「避雷」

网贷行业暴雷不断 三招教你如何“避雷”

網貸行業正在遭受“生死劫”。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7月份以來截至15日,至少有50家平臺出問題,涉及待還本金至少在350億元-400億元。其中,立案或經偵介入的平臺佔12家,清盤24家,跑路或失聯6家。另外,16家平臺出現部分項目逾期,或暫停發標。

隨著行業監管趨嚴,多項新規密集頒佈,金融各領域一些風險隨之暴露。投資者應如何對P2P平臺進行甄別?又該如何避免投資血本無歸?

網貸激烈洗牌將繼續

此次網貸平臺暴雷風波,以曾經一度被譽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之一的唐小僧開始。根據唐小僧披露的運營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唐小僧累計借貸餘額達9.32億元。

唐小僧暴雷後,同是高返利平臺的聯璧金融被立案調查。6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官方微博通報:松江警方已對聯璧金融案立案偵查。至此,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聯璧金融四大高額返利平臺已全部關停。

業內人士認為,高額返利模式對增加平臺成交量以及增加投資人數有顯著的效果,但是此類模式並不具有可持續性,並且為了維持高返利狀態,平臺很可能會採用龐氏騙局的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投資人。

進入7月份,網貸平臺“暴雷潮”猶如多米諾骨牌仍在繼續。據零壹財經不完全統計,先是7月2日紅創金服被曝逾期,累計交易2億元,待還0.49億元;7月4日寶點網逾期,累計交易45.6億元,待還4.9億元;7月13日,一財金融清盤,累計交易14億元,待還1.7億元;7月15日,天達金融宣佈清盤,累計交易1.8億元,待還未披露。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院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少平臺提前在人員、資產、市場推廣等方面儲備資源,寄希望於備案之後的大發展,但備案的突然延期打亂了平臺的發展節奏,行業不確定性再次增強,客觀上起到了加速行業分化洗牌的作用。

投資人避雷有要點

在“暴雷潮”中,投資人該如何避雷,《證券日報》記者總結了以下幾點以供投資人參考:

一是,不盲目追求高收益。從近期網貸暴雷情況來看,一些問題平臺以高返利或高利率為誘餌,致使投資人“踩坑”。這些平臺在監管逐步嚴格和完善的情況下,套利空間越來越小,自然無法長久運營下去。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經表示,“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從側面反映了高收益平臺的風險所在。

二是,不要迷信平臺的背景和標籤。在網貸行業中,不乏有平臺依靠“上市系”、“國資系”等標籤為自己背書,但網貸行業發展至今,之前頭戴“光環”後來又倒塌的網貸平臺並不在少數。因此,這些所謂的標籤和光環並不應該成為投資人的投資座標。

三是,信息披露不完全、資產不透明的平臺需提防。市場上有很多平臺願意宣傳自己的交易體量等信息,但有些平臺卻從不願意講自己的資產端是什麼。而往往平臺避而不談、避重就輕、遮遮掩掩的地方,都容易有貓膩存在。

甄別平臺有三個關鍵

今年以來,監管高層曾多次提醒投資者在投資理財時提高風險意識。薛洪言認為,監管層已經建立了良好的防範機制,設立了安全“閘口”,若投資人能細心留意,則或可規避風險。薛洪言進一步說明,第一是資金存管關卡。接入資金存管後,平臺賬戶、投資者賬戶和借款人賬戶在資金層面是分開的,只要投資者尚未投標,資金趴在投資者賬戶中,安全由存管方負責,可以確保不被平臺非法挪用。有些網貸平臺暴雷後,一些投資者可以做到了全身而退,原因就在於此。資金存管很大程度上提高龐氏騙局的操作成本。所以,投資人必須仔細識別,該平臺是否真正對接了資金存管。

第二是信息披露關卡。根據P2P平臺的合規要求,平臺需要詳細披露借款人信息。平臺若偽造借款人,很容易露出馬腳,仔細甄別該平臺披露細節,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而不是盲目被高利率所誘。

第三是監管要求的小標模式。“個人借款餘額不得超過20萬元,企業借款人餘額不得超過100萬元”,這道關對於龐氏騙局性質的網貸平臺是個坎。這意味著龐氏騙局平臺需要找很多借款人(或註冊很多的空殼公司)配合從事詐騙活動,從操作上加大了難度。

“其實,投資者切記莫貪高收益、遠離高額返現,仔細甄別監管層設立的安全閘,規避風險也並非難事”薛洪言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