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億投資長租公寓,50萬一間?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100億投資長租公寓,50萬一間?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旭輝地產公寓表態準備未來三年投資100億做長租公寓,目標鎖定20萬間,看了這個目標,旁邊的萬科地產苦笑了一下,因為萬科地產已經在長租公寓板塊累計投入了100億。

截止到2017年6月底,萬科泊寓實際開業的才2萬間,而萬科泊寓目標今年是10萬間。從2015年至今,萬科2年才開業了2萬間,年底要到達10萬間,也就是個簽約數量而已。

100億投資,運營2萬間,難道投資改造50萬一間?萬科地產內部人士表示:這其中很大部分是地產持有物業用於長租的,改造費用其實沒那麼多的。

2萬間運營規模,按照行規5-6萬/間的改造投資成本,在加上正在改造的項目,萬科地產在包租改造業務方面投入在20-30億之間。按照資產投入來看,真正持有資產價值在70多億左右,改造型輕資產價值在20多億。從數量來看,包租還是佔了整個運營規模的絕大多數。

100億投資長租公寓,50萬一間?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100億對於萬科地產顯然是不是大錢,手上1000多億現金儲備,連續兩個月拿下多個地塊,又收購了不少資產,今年引入了深圳國企,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好牌!佈局長租公寓,萬科來說,只是打通房地產產業鏈的一個點而已,如果未來能形成規模前三,實現真正的盈利,當然也可以獨立上市。

最近這一年,中國前20強的開發商都和我接觸了一遍,每週還在接待不同規模的開發商,除了恆大,其他都有積極進入到長租公寓領域,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沒有找到長租公寓的盈利模式

地產那麼盈利,而做長租公寓,無法算清楚盈利,這究竟為何呢?那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100億投資長租公寓,50萬一間?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數據來自於鏈家研究院

100億投資長租公寓,50萬一間?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數據來自於鏈家研究院

從美國,日本,新加坡的地產發展軌跡來看,再從空間、時間來看,所有開發商做公寓絕對是賺錢的!而且都能形成龐大的規模和產業效應!歷史的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

100億投資長租公寓,50萬一間?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中國長租公寓最核心的問題,起步太晚,第一步,輸在了時間上。長租公寓進入公眾的視野是2014年,而開發商真正介入的是2016年,都是在這1年多才開始關注到租賃這個領域上來,大部分還處於摸索階段,連什麼叫開發和設計都一頭霧水,更不要說後期的運營管理。長租公寓偏重服務,是個慢消品,靠的是時間和服務價值的沉澱!所以單靠純資金,高槓杆的方式,會把自己弄死的,這個也不是什麼互聯網,單品根本無法突破!

第二步,輸在了政策滯後上,先有租賃市場,後有政策。真正的第一個行業政策還是2015年10月才頒佈,確定長租公寓為生活服務業,到現在為止,上海和北京還無法真正申請公寓管理公司,說明沒有被完全開放。2017年7-8月,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了16個租賃政策,讓更多人看到了行業未來,但是又苦於沒有方法。明年初,可能會出臺《租賃法》,這樣行業有了規範和依據了。

第三,包租公寓沒有未來。很多二房東都會笑開發商做公寓,這和他們有什麼區別?的確,包租模式沒有區別,甚至二房東產品比某些開發商做得都好,還省錢!所以說,包租只是一個租金差模式,看不到什麼未來,而真正的輕資產管理,就得像酒店管理集團一樣,比如萬豪,洲際、華住等。管理100萬間,不是包租100萬間,這是個本質區別!

第四,行業需要真正的徵信體系,沒有生態圈的行業是沒有未來的。不先建立起房東端、租客端、運營端的徵信體系,就算國內的長租公寓規模再大,始終還是而散而亂。機構化運作更需要依託於多層次的徵信體系。值得可喜的是,先知先覺的機構已經開始搭建真正的租房徵信生態圈,通過大數據和國家級徵信系統,把這個閉環形成起來,9月25日,支付寶租房、房東東、蘿蔔獵手等350家品牌公寓將聯合發起成立中國誠信公寓聯盟。

基於以上四點,開發商進入這個行業完全正確,而且未來也能證明,他們才是長租公寓領域的主力軍,現在過多思考盈利,意義也不大,放開手腳去做,行業需要不斷試錯,也只有開發商有錢可以試錯!

建議開發商現在放低身段,虛心學習,多花時間做調研,至少把產品和設計先了解透徹,走出去看看,多和酒店管理、商業管理的優秀企業交流,開拓下格局和思路!

100億投資長租公寓,50萬一間?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作者全靂,房東東自媒體創始人,中國首家公寓培訓機構創辦人,長租公寓投資人,清華大學公寓建築標準編制小組成員,10多年致力於國內外租賃領域研究,成功投資多家品牌公寓和產業鏈上下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