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養子世襲鎮守雲南的幸運將軍沐英生平概述

少讀《鹿鼎記》,韋爵爺罵小郡主“臭小娘”,只抱著可笑可樂的心情。後來才知道,天真純善的沐劍屏出生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罕見的超長貴族世家。

明開國以來,明太祖針對可能威脅其皇位的開國功臣們,從“胡惟庸奸黨案”到“藍玉奸黨案”,政治謀殺持續十多年,被捲進殺死的各色官吏約五萬人,到朱元璋死時,所封的九個公爵、五十四個侯爵除了沒威脅的兩三個,全部消失了。但凡事總有例外,例如明太祖養子沐英。

沐英(1345—1392)字文英,鳳陽定遠(今屬安徽)回族人,明初重要將領。

沐英幼年時,父親早死,隨母避兵亂,母又死,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的。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改為應天府,派徐達攻佔鎮江,取得戰略性的勝利。沐英“數從上征伐,入侍帷幄,晝夜勤勵”,十八歲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後擢指揮使,守江西重鎮廣信(今上饒)。至正二十七年,吳元年(1367),朱元璋派水陸軍取福建,沐英將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分水關,下崇安,再破閔溪十八寨,俘陳友定部將馮谷保。又奉命移鎮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皆屬福建)。

洪武三年(1370),沐英被授鎮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機務繁積。沐英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剖決無滯,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派沐英前往關陝,體察民情,布皇上恩惠,並給予了全權,又命他練兵準備征戰。同年十一月,鄧愈為徵西將軍,沐英為副將軍,隨鄧愈出征吐蕃。次年(1377)四月,鄧愈、沐英統兵至甘、青,分三路前進,略川藏,兵威至崑崙山。這次是得勝而回,沒有久留。回師途中鄧愈死,沐英率師返回,因功封西平侯。

明太祖養子世襲鎮守雲南的幸運將軍沐英生平概述

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沐英為徵西將軍,與藍玉等統兵徵西。初勝土門峽,再進俘洮州十八族頭領。翌年二月,朱元璋命在洮州設衛,說:“洮州,西番門戶,今築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遂置洮州衛。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進擊屯兵和林的由元國公脫火赤、知院愛足率領的一支殘元勢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渡黃河,越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距其營五十里處,沐英分兵四路前進,一路襲其背後,兩路左右夾擊,沐英自率精騎正面衝擊,四面合圍,一舉戰勝,俘脫火赤及其全部。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軍徐達奉命北征。沐英領兵出古北口,獨當一面,再次勝利而歸。

平定雲南和治理雲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績。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雲南。朱元璋親自安排進軍路線,諭先取曲靖,出奇制勝,說:“曲靖,雲南之噤喉,彼必拼力於此,以抗我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在於此。”沐英隨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聞訊,派平章達裡麻率十萬眾前去抵禦。沐英等率兵冒霧前進,“出奇制勝”,迅速到達曲靖。明軍突然出現,達裡麻大驚。當時達裡麻軍列陣白石江一岸,明軍臨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說敵方已兵陳對岸,扼制水面,這樣渡江於己不利。於是只擺出渡江的樣子,臨江而立,另派數十人從下流潛渡,到達對岸後鳴金吹角,大造聲勢,致使這裡麻軍陣勢開始動亂,明大軍趁機渡江。沐英以勇猛善泅者先行,登岸後破敵前鋒,達軍後撤。明軍渡江畢,與達軍展開大戰。沐英縱鐵騎直搗其中堅,戰數合,達軍大敗,達裡麻被俘。沐英將二萬被俘士兵悉數放還,各歸其業,明軍聲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訊自殺。沐英、藍玉率兵直逼昆明,不攻而下。“自九月朔出師,迄下雲南,僅百餘日”。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

雲南西部大理一帶,存在段氏割據勢力。段氏世據大理已數百年。大理依點蒼山,面洱海,號稱天險。洪武十五年(1382)閏二月,沐英隨藍玉將兵西攻大理。段氏聚眾守下關(點蒼山有上、下二關,又稱龍首、龍尾關,守此二關大理可確保,下關尤為重要)。沐英、藍玉遣王弼攻上關,自率兵攻下關,形成犄角之勢;另派一旅攀點蒼山背後而上,居高臨下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水沒馬腹,將士隨之,莫敢後,遂斬關而入”。段氏不知背後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攻佔大理後,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或下諭招降,雲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沐英、藍玉又取得平定雲南西部的勝利。

七月,沐英率師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鎮平一些復叛地區。九月,當傅友德、沐英再次領兵征服一些地區時,土官楊苴散佈明大軍已回,糾眾二十萬攻昆明。當時守昆明的是馮誠(馮國用子)。城中缺糧,士卒多病,形勢危急。沐英聞訊,率兵返回,和馮誠合力,打敗段軍,確保了昆明,穩住了局勢。

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詔傅友德、藍玉班師,由沐英率數萬眾留守雲南。明廷就在雲南設置都指揮使司、雲南布政使司,建立起統理雲南的軍政機構。

地方置衛、所,闢築驛道,形成一套統轄系統。以後分雲南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縣,民政系統亦趨完備。

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他上疏朱元璋,說“雲南地廣,宜置屯田,令軍士開耕,以備儲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議。沐英令軍士且戍且屯,既解決吃糧又穩固駐守,一舉兼得。沐英還招攜外省人來雲南屯田,使糧食收穫大有增加。並以屯田的增減考察官吏的政績,賞罰官員。主滇九年,屯田總數百萬餘畝。沐英還組織民工疏浚河道,擴廣滇池,興修水利;招商人入滇,運進米穀帛鹽,發展商業。開發鹽井,增加財源。增設府、州、縣學達幾十所,擇選民間優秀及土官子弟入學,月賜飲膳,年賜衣服。沐英本人“居常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儒生講說經史”。

洪武二十二年(1389)冬,沐英入朝,朱元璋賜宴奉天殿(皇帝辦公的正殿),給予厚重賞賜。朱元璋高興地說:“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卒於雲南,年僅四十八。朱元璋十分痛心,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和沐英一樣有能力的功臣,朱元璋麾下有很多,他們都是忠心耿耿。當年平定雲南時,沐英只是傅友德的副將,可是為何朱元璋獨獨偏愛沐氏呢?

《明史》上說,當朱元璋的馬皇后死時,沐英傷心痛哭,直到咯出血來。而當從南京傳來太子噩耗,沐英更是急出病來,不久死在雲南任所,年僅48歲。在滿朝文武中正值壯年的沐英,是唯一一個為朱標和馬皇后而死的。原來沐英由馬皇后撫養長大,在朱元璋的20多個義子中,沐英和馬皇后及太子朱標是最親的。當年遠征雲南,就是因為馬皇后力薦,才讓沐英以副將軍的身份出征。

朱元璋和義子們的關係非同尋常,在大殺功臣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義子遭到直接殺戮,而委派其中最親的沐英獨當雲南也就在情理之中。據說當年朱元璋要給朱文英改回原姓,他只是不斷磕頭說“沐陛下母后聖恩如天地”,因此朱元璋親賜沐姓。

沐英去世後,他的子孫世鎮雲南。長子沐春十七歲隨沐英徵西,以後又徵雲南,材武有父風,積功授後軍都督府僉事。沐英死後,襲父職,鎮守雲南。修屯政,闢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灌溉宜良涸田數萬畝,使五千餘戶民有生業,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惜年僅三十六而卒。

沐春無子,其弟沐晟(沐英次子)繼其位。沐晟性格似其父,喜讀書,凝重寡言笑,得到朱元璋喜愛,歷官後軍左都督,永樂年間徵南,論功封黔國公,正統四年(1439)死於出征回師途中,贈定遠王,沐晟承其父兄業,久鎮雲南,名聲遠揚,沐氏在雲南威權日重。

沐晟子沐斌,因年幼居京師,由沐昂(沐英三子)代鎮雲南。以後沐氏子孫相繼鎮守,直到明朝終了。自沐英始至明亡,沐氏世襲統治雲南共計12世16王(公),長達26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