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吳國越國迅速強大稱霸不是沒道理的

在我國,春秋時期是個混亂的時期。那個時候諸侯爭霸,出現了“春秋五霸”。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春秋晚期吳國越國迅速強大稱霸不是沒道理的

“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有一種說法說到“五霸”裡有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吳國和越國地處南方,為何也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呢?

事實上吳越的迅速崛起既是晉楚爭霸的結果,也是先進的中原文化擴張的結果。晉楚爭霸佔據了春秋百年之久,形成了二強(晉、楚)、二中強(齊、秦)、諸弱國平衡局面。但中原文化卻從晉國輸送至楚國,並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融合。
春秋晚期吳國越國迅速強大稱霸不是沒道理的

春秋時期,晉國為了限制楚國,扶植了楚國東面的吳國。晉國前583年派申公巫臣赴吳國。巫臣本是楚國大夫,得罪了子反、子重被滅族後,投晉復仇,並獻上聯吳之計。

史載: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於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巫臣帶戰車去吳國,並留下部分,還教吳國射箭車戰,教吳國排兵佈陣,將自己的兒子狐庸留在吳國任外交官。這是中原文化首次向吳國輸入了文化,偏向軍事方面。而楚國來的伍員(伍子胥)、齊國來的孫武等向吳國輸入中原的軍事文化。伍子胥營建蘇州,輸入了中原的城市文化、器物文化,推動了吳國經濟發展。
春秋晚期吳國越國迅速強大稱霸不是沒道理的

吳國公子季札出使中原,和傑出的政治家齊國的晏嬰,鄭國的子產溝通,為吳國帶來了中原先進的典章文化。巫臣、孫武、伍子胥、季札等為吳國帶來了先進的典章文化、軍事文化、城市文化、器物文化等,在中原文化薰陶下吳國不斷壯大,闔閭、太子終累、夫差等不斷攻襲楚國。前506年吳國更攻破了楚國都城郢都,迫楚昭王出逃。

而另一面,楚國積極扶植了吳國南部的越國,侵伐吳國。如前537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越大夫常壽過,帥師會楚子於瑣(《左傳》)。前505年,楚、越、秦聯軍將吳國從郢都驅逐,楚昭王復國。先進的中原文化輸入了楚國,又輸入越國。此外,楚國人范蠡、文種,宋國人計然作了中原文化掮客;夫差大破越國後,吳越文化進行了更深層次的交流。
春秋晚期吳國越國迅速強大稱霸不是沒道理的

由此可見,吳、越的驟強一面是晉楚爭霸扶植的產物,另一面是先進的中原文化不斷輸入的產物。吳國和越國能迅速強大稱霸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