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之前阅读君给大家带来了汪曾祺先生《西山客话》,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西山的标志性不言而喻,且有“八大处”、“十二景”等各色景点,都是历史与文化交融的代表。今天这篇文章是《西山客话》的另一部分,古钟古松、虎山杏海、奇闻轶事,当然了,汪老的文章,更加少不了各色美食的加入。夏季阅山,悠然会林虫,野餐得野趣。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西山客话》(节选)

汪曾祺

春花秋叶,鸟啭鱼乐

静鸟投林宿,

闲鱼出水游。

尘飞不到处,

容我小淹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庙都有花木,而且树龄甚老,品种名贵。八大处也是这样。大悲寺有一棵银杏,已经活了八百年,树干须几个人合抱。银杏是远古时期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它生长缓慢,而寿命很长,能活一千年。大悲寺的这棵银杏再活几百年问题不大。大悲寺有一丛“黄皮刚竹”,是稀有竹种。一般竹子到冬天就会脱叶,“黄皮刚竹”经冬不凋,大雪之后,枝叶更加鲜绿。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香界寺大雄宝殿前有娑罗树两株。娑罗树中国很少,老百姓说月亮里的影子就是娑罗树影。在弄楼一侧有一棵玉兰。玉兰在北方不算稀罕,颐和园有很多棵,但八大处只此一棵,故足珍贵。这棵玉兰据说是明代所植,高与楼齐,开花时瓣如玉片,蕊似黄鹅,一树光明,灿烂耀眼。灵光寺花木最盛,有一棵很高的紫薇。紫薇一名“不耐痒树”,也叫“痒痒树”。这种树很怪,它有“感觉”,用指甲挠它的树干,树的全身,枝、叶、花就会微微颤动。八大处牡丹、芍药很多,几乎处处皆有。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到了秋天,可看红叶。红叶不是枫树,是黄栌。黄栌到秋天,树叶就会转为红色。北京人看红叶是秋游盛事,可以说是倾城出动。原来看红叶是在香山,近年西山大力种植黄栌,西山遂为看红叶的第二去处。陈毅元帅有诗云:“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住八大处山庄者,可以去印证印证。红叶深浅层叠,如火如荼,作为摄影的背景,照北京人的话说:“没了治了!”

鸟鸣山更幽。西山鸟多。“烟雨鹃声”是西山十二景之一。杜鹃在北京不大容易见到。杜鹃的鸣声不同的人听起来不一样。有人说是“割麦插禾”,有人听起来是“不如归去”,有人说它叫的是“光棍好苦”!雨窗静坐,不妨分辨分辨,它究竟叫的是啥。

皇帝行宫

万机之暇且从容,

窄袖轻衣射大弓。

汉武秦皇俱往矣,

尚余松韵入霜钟。

六处香界寺在八处中为最大。这是明清两代帝王登山野游休息的地方,所以殿宇宏大精整。乾隆年间在这里建造了避暑行宫,丹漆彩画,更加华丽。乾隆确曾在行宫住过,哪一年,住了多久,无可查考。

皇帝离开“大内”,到行宫里来住住,干什么呢?无非是参悟佛理,修养精神。乾隆曾在中厅写了一副对联:

风清月白,胜赏良有因。

山色溪声,静理了可悟。

皇帝也很忙,坐朝,看报告(奏折)、批文件(诏书),他需要一个地方休休假,“躲清静”。

皇帝休假,除了学佛、读书,还要习骑射.清代以弓箭取得天下,入关以后,皇族还一直保持这种家规。清宣宗(道光)画“习射”像,自题:

几闲弧矢每操持,

家法勤修志莫移。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还是要练射箭的。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乾隆骑射图

从现存的几代大清皇帝的“行乐图”看,皇帝射过鹿,射过雁,射过雉(野鸡),射过兔子,甚至射过不大点的凫(野鸭子),目的自然不在猎取野味,只是消遣消遣,抻练筋骨,不使自己懒得“放肉”而已——清代的帝王都长得精瘦精瘦的,不像明朝皇帝大都是胖子。

除了学佛、读书、骑射,皇上还会鼓捣一点小玩意儿,比如养蝈蝈。北京贵族养蝈蝈养在瓠器(葫芦)里,外表精致,里面还有“胆”。“胆”是金属细丝编织的。一般是铜丝、银丝编织的。皇上玩,“胆”大概是金丝的。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铁皮蝈蝈

西山出产的蝈蝈,个儿大,皮色黑,声音洪亮,是有名的“铁皮蝈蝈”。蝈蝈养好了,能越冬。大雪纷飞之际,把蝈蝈取出来,听听蝈蝈叫,也是个乐儿。住在八大处山庄的诸公,有没有兴趣弄几个蝈蝈来养养?

冬天宫里还有一种消遣,填“九九消寒图”。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打了格子,双钩九个楷字: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这九个字都是九笔。双钩的是翰林院的学士。皇帝每天用朱笔填廓一笔,填满一字,就在字的右下侧注明,何时开始数九,那天天气如何,阴晴雨雪。把这九个字都填满了,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完了。这本是皇家消闲潜性的玩意儿,后来传到民间。八大处的售品部似可刷印一些双钩“九九消寒图”,让外地人填着玩。

中国民间对“数九”也很重视,各地都有“九九歌”(“九九歌”都是写得很美的,希望有人编一本《中国民间九九歌》,这是极好的民间诗歌)。华北农村常见的“九九歌”是:

一九连二九,相逢不出手

(天气已冷,彼此见面,不伸出手来,只是在袖筒里作揖)

三九四九,牙门唤狗

(“牙门”是开一点门缝)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塞北人说: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开始春耕)

中国原是农业社会,“九九歌”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特点,皇帝填廓的《消寒图》则完全表现出闲豫的情趣,和老百姓生活距离得很远了。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皇家生活是极端奢侈的。拿吃来说,溥仪一家六口人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鸡鸭。溥仪曾找出一张“早膳”(即午餐,宫里一天只吃两顿饭)的菜单,内容如下:

口蘑肥鸡 三鲜鸭子

五柳鸡丝 炖肉 炖肚肺

肉片炖白菜 黄焖羊肉

羊肉炖菠菜豆腐 樱桃肉山药

炉肉烧白菜 羊肉片氽小萝卜

鸭条熘海参 鸭丁熘葛仙米

烧慈姑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疙瘩丝 炸春卷

黄韭菜炒肉 熏肘花小肚

卤煮豆腐 熏干丝 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丝 五香干

祭神肉片汤 白煮塞勒 烹白肉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这么多东西,一个人怎么吃得完?溥仪的菜单还算少的,慈禧一个人要一百多样。这些菜肴只是显排场,摆样子的,太后、皇上是不吃的。他们各有膳房,另做爱吃的菜。慈禧就爱吃李莲英做的烩鸭条。据说宫里的炒豆芽菜是用缝被窝的大针扎出小孔,把肉泥挤进去炒的。有这种可能。

饭菜做而不吃,衣服做而不穿。据溥仪回忆,从十月初六至十一月初五,给他做的衣服就有:皮袄十一件、皮袍褂六件、皮紧身二件、棉衣裤及紧身三十件。

清室帝后都爱听戏。宫里有几处戏台。最大的是颐和园的畅音阁,台有三层。宫里有专门培养演员和排戏的地方,叫作“昇平署”。演员都是由聪明俊秀的小太监里选拔的。原来唱的是昆山腔、弋阳腔,后来逐渐改为皮黄。有时也把外面的名角传到宫里去“当差”,叫作“外学”。谭鑫培、杨小楼都到宫里唱过戏。唱好了,慈禧就降旨:“赏。”唱不好就“传杆子”——用竹竿打屁股。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皇室中有不少自己会唱戏的,称为“票友”。红豆馆主(溥侗)就是一代名票。不但“文武昆乱不挡”,除了武生、花脸,还能唱青衣。不少京剧名角都向他请教过。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爱新觉罗溥侗

北京有很多旗人(满族)。旗人不治生业,不种地,不会手艺,不做买卖,只是按时去领皇粮,叫作“铁杆庄稼”。他们的本事就是玩,玩得非常讲究,非常精致。架鹰,逮獾子。玩鸟,各种鸟,有听叫的,有观赏的,有打弹的——包括玩鸟笼、鸟食罐。玩鼻烟壶,瓷的、玛瑙的、“内画”料器。鼻烟壶只是把玩,并不真的装鼻烟。一只名贵的烟壶一装鼻烟就毁了。玩蛐蛐,玩蝈蝈……

蝈蝈养在葫芦里,随时在怀里揣着。

瓠器(葫芦)作为玩意儿摆设大概是清代以后的事。在葫芦长成之前外面套了木刻的模子,让葫芦依着模子长,可以长成长方的、四棱的、八角的、三代彝器样子。葫芦外壳有各种图案,也都是在模子上抠出来,让它照样长的,不是用刀刻的。

民国以后,再无皇粮可领,“铁杆庄稼”倒了,旗人大都败落了下来。但是他们都还保留着旗人的生活习惯。喝黄酒要吃红白豆腐(炖肉只能喝白酒)。吃炸酱面要有十几样“菜码儿”,顶花带刺的嫩黄瓜、青豆、小萝卜缨儿……吃一碟水疙瘩丝,也要切得头发那么细。

旗人是可以看出来的,他们大都是瘦高个儿,窄长脸,眼细而长。“高帝子孙多隆准”,皇室的“旧王孙”大都是高鼻梁。

西山住过两个有名的旗人。

一个是曹雪芹。曹雪芹的故居究竟在哪里,没有人说得准,但他在西山住过是可以肯定的。曹雪芹晚年很穷,“举家食粥酒常赊”,但是他在这样清贫的生活中,还能“著书黄叶村”,写出了《红楼梦》这样不朽的名著,真是了不起。在八大处山庄一带走走,说不定脚下曾是曹雪芹散步过的小路。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另一个名人是画家溥心畬,他画山水多,与张大千齐名,并称“南张北溥”。他的画常自署“西山逸民”。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古钟和古松

长安寺里花木深,

松叶尖尖硬似针。

长乐钟声犹未尽,

悠悠余韵入禅心。

长安寺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初名善应寺,清康熙十年(1671)重修。清代曾任礼部尚书的龚鼎孶所撰碑文称长安寺“规模宏丽,表表杰出”。寺里有两件珍贵的文物:两棵白皮松。一对古铜钟。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白皮松是常绿乔木,叶三针一束,粗硬,摸起来扎手。特点是外面的树皮老后,即成片脱落,露出内皮,颜色如新割的铅,故又称“铅松”。内皮若云斑,很美。北京有不少棵白皮松,但树龄比长安寺更老的,似很少。这两棵白皮松是元代所植,至今已有六百年了。白皮松是中国特产,别的国家没有。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钟是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所铸的“御钟”,算来已有四百年了。“万历二十八年”是铸在钟体上的,不会有错。钟现在敲起来声音还很浑厚悠远,好像这四百年对它没有什么影响。

面对古钟、古松,会令人想起时间的飞逝,生命的修短,想起不朽,想起永恒。不同的游客会生出不同的感慨,但一般都不会无动于衷。

四百年前钟,

六百年前松。

手抚白皮松,

来听古铜钟。

钟声犹似昔,

松老不中空。

人生天地间,

当似钟与松。

荣名以为宝,

勉立肤寸功。

解得其中意,

物我皆不穷。

虎山杏海

长安寺后有山,不高,山形似伏虎,名曰虎山,亦曰虎头山、虎头岩。山前有一片杏树,约有千株。杏花本没有什么好看的,但一千棵杏树,都开了花,那可是很壮观了。杏花色红而浅,但深浅亦有层次。远望一片浅红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杏花易零落,偶有微风,便纷纷扬扬落下细碎的花瓣,从杏林走过,头上、肩上都会蒙了一层,真是“拂了一身还满”。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山里人栽杏树可不是为了看花,是为了让它结杏儿的。春末夏初,杏儿次第成熟,住在一处的人可以接连不断地吃到各种品种的杏儿:麦黄杏、香白杏、杏儿吧嗒……都是树熟,即在树上熟透了的新鲜杏。这样的杏,是在城里水果摊上买不到的。北京人还有一个习惯,买大香白杏一篮,选出个大体圆的,放在大白瓷盘里,置于条案上,不是为了吃,是为了闻香。屋里有一盘香白杏,随时随刻,都散发出一阵一阵甜香。外地人在一处闲住者,不妨也仿老北京一样,在客厅里“供”一盘香白杏,享受一下北京的甜香。

有的杏不是为了吃它的“肉”,而是要取其杏仁。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北京杏仁的吃法有:五香炒杏仁、盐煮杏仁、杏仁茶(与米浆同煮成糊)、杏仁豆腐(杏仁浆凝结,切薄片,下菠萝汁,是甜菜)。寓居一处的南方人都不妨尝试,用广东人的说法,是“好嘢”!

野餐

野餐得野趣,

山果佐山泉。

人世一杯酒,

浮生半日闲。

西山随处可野餐。

由一处至二处,游人极少停留,住一处者到这里野餐,最为方便。

一处至二处之间,无乔松大树,只有一些紫穗槐之类的灌木,但亦有野趣。

野餐不宜丰盛。最好带一笸箩新棒子面贴饼子,几块“大腌萝卜”,荤菜也以最平民化的蒜肠、粉肠、猪头肉为好。胃口好的,带两只德州脱骨扒鸡也无妨。天福的酱肘子也对付。要带几瓶矿泉水。酒,“二锅头”就行了。XO人头马当然不错,但跑到西山这样的野地方喝XO,不对景。

一、二处之间无果树,但满山遍野有很多酸枣。自己去摘,一会儿的工夫,就能摘一大堆。西山酸枣,粒大味甜。主要是:新鲜。手摘的野果,吃起来,别有滋味。

西山榛莽丛草中多蝈蝈。蝈蝈肥大多子,大肚,故称“大肚蝈蝈”。捉大肚蝈蝈几十个,折枯树枝一堆,点火,把蝈蝈投入,不一会儿,即烧熟。这是放羊孩子的吃法。烧蝈蝈,蘸盐花,喝二锅头,就贴饼子,人间至味!

后记

门对清风,户绕流泉。

梵宇为邻,桑麻可话。

子贡生涯,陶朱事业。

既隐于市,亦隐于山。

人在图画之中,神游红尘之外。

居此福地,宜登寿域。

编是书迄,聊贡余言。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截止目前,北京阅读季“夏阅山”活动已有十余家机构加入,我们2018年夏季阅读大趴的队伍又壮大了~这些机构包括(排名不分先后):

1、人民文学出版社

2、商务印书馆

3、北京出版集团

4、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品牌

5、化学工业出版社

6、中国工人出版社

7、北京全景地理书业有限公司

8、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9、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新知”品牌

10、联合天际(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读”品牌

11、北京青橙文化有限公司

12、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3、后浪出版公司

14、磨铁图书出版公司

15、北京市皮卡少儿中英文图书馆

16、中国新闻书店

17、大地童书馆

18、北京博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北京玖达天成咨询有限公司

20、东方出版社

21、艺绽

“夏阅山”主题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每周四北京阅读季微信公众号集中预告。集亲子、博物、名家、好书于一体,专属于夏日的清凉解热良方,不信来看~

夏夜阅山,观己品仁。北京阅读季“夏阅山”活动,期待与你一起为大家带来一个最难忘的夏天!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