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樓市套路疊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買房,是和開發商鬥智鬥勇的累心旅程

你知識儲備的提升,很難跟上開發商套路迭代的步伐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

套路,不是欺詐

欺詐賣房,很LOW的行為

套路,更像是一種策略,心機

比如真話說一藏二

就能讓你懵逼,撲朔迷離

當下武漢樓市,除了一些經典套路傳承

根據形勢所變,開發商又解鎖很多新技能

在賣方市場,買家永遠跑不到賣家前面

但我們可以通過開發商套路的演變

知曉開發商的小心思,以及他面臨的真實境遇

房地產很多時候,就是這樣

嘴上說不要不要,身體卻非常誠實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區域價值不夠,稀缺業態來湊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高低配,是武漢樓盤標籤。

一個稍上規模的項目,開發商無縫融合“高層/超高層+洋房/多層”。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很長時間,多層、洋房,包括疊拼之類低密產品,是項目“利潤奶牛”。

因為業態稀缺,有更高溢價。

這也是開發商高低配的出發點。

按這個邏輯,開發商推盤節奏——

先賣高層/超高層,把項目熱度炒起來,低密產品放在後期推,給市場留下“房價一直在漲”印象,一派欣欣向榮。

現在不這麼玩,尤其遠城區板塊。

很多開發商,第一次開盤,直接上低密高溢價產品,打頭陣。

順序的調整,其實有深意。

哥總結叫——區域價值不夠,稀缺業態來湊。

遠城區高層,主要針對剛需,價格高度敏感。

開發商心知肚明,板塊區域價值,很難支撐這麼高房價。

所以,與其直接上高層,面對市場質疑,不如先上低密,用低密稀缺性,模糊市場對板塊的認知,忽略板塊本身的資源配套,接受更高價格。

而低密產品,價格明顯會高於一般住宅,又能拉高市場對板塊的認知,掩護高層出貨。

一石二鳥。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一個典型案例。

去年,雄楚大道有項目首次開盤。

高層+低密,一起推。

結果低密清盤,高層去化不理想。

很明顯——

市場認可稀缺業態形式,不認可區域價值,高層產品價格和需求,錯配。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迅速調整策略。

武漢有個遠城區板塊,3家大牌開發商,即將排隊開盤。

2個明確推盤節奏的項目,不約而同將最好景觀、最稀缺業態的低密產品,作為首開主力貨源。

進一步分析,哥猜測這個板塊的備案價,在1.6萬左右。

已經很給高價拿地開發商活路了。

同板塊,有個老項目,捂盤堅挺多年,去年底開盤也才9000多。

該板塊無大盤,二手房普遍在1.3~1.4萬左右,現實條件很難支撐1.6萬的價位。

低密產品先進去衝,把板塊價格認知體系沖垮。

備案價不可能抬高,捆綁放你一條生路?

“限價”是武漢大小開發商最頭疼的事。

地圖上劃一個圈,想一個氣勢磅礴的名字,開發商就要真金白銀埋單。

但成本可以1萬2,房價也只能1萬2。

開發商幻想自己是“利益共同體”,有福同享;

實際只是“背鍋共同體”,有難你當。

哥有不祥的預感——

2016年之後拿地的樓盤,減配+低劣施工導致維權,是大概率事件。

前段時間,某某在一個備受關注的項目,說了這麼一句話——

誰規定開發商,就不能虧?

一句話,讓盼星星盼月亮的開發商,內心涼涼。

所以動不動想提備案價,就是痴心妄想。

但是,總有縫縫可以鑽。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去年,是個樓盤,都要捆綁精裝,為湖北“成品房大計”出力。

逼得監管,不得不出臺裝修限價標準。

今年,

各種“加裝、選裝”層出不窮。

選裝智能家居,選買黃金車位,買房前錄音發誓,基本是3萬+樓盤的規定動作。

現在,甚至有向2萬以內樓盤“蔓延”的苗頭。

再不掃一輪,買百把萬房子的不鏽鋼,配置幾十萬智能家居的怪誕,馬上就會出現。

開發商的理直氣壯在於——

備案價我吃了這麼大虧,各種捆綁,為什麼不能放我一馬?

你真以為武漢是北京、上海?已經不用看房地產的臉色?

開發商內部,有一種觀點,武漢最大的“失誤”,裝修限價的單位,是平方米。

每平方米捆綁不超過3000元裝修?

你說這麼細幹嘛啊,這不是給別人留下扯皮空間嗎?

你定一個百分比多好?

比如裝修價格,不得超過毛坯房總價的20%,所有東西一筆糊塗賬,扯皮都找不到切入點。

真是梁靜茹聽到都要為你轉身。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論小戶型的死去

這一點,其實哥以前說過,今天想說更充分。

嚴格說不能算開發商的套路,但某種程度,卻是武漢樓市最鋒利的一把鐮刀。

2011~2015年,是武漢樓市“黃金年代”。

成交量全國翹楚,房價漲幅就每年5%,城市波瀾壯闊崛起,房價歲月靜好。

這2年,發生什麼?

行情?城市崛起?政策助威?

我們忽略,武漢房地產本身,已天翻地覆。

大家有一個普遍感受——武漢小戶型越來越少。

這不是感覺,是事實,開發商從供給側,徹底顛覆。

2017年以來,武漢60平以下戶型供應縮減60%以上,144平以上戶型增加75.7%。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今年上半年,武漢平均單套成交面積,107平。

房價越來越高,單套成交戶型越來越大。

事實上,二環內很多樓盤,已經沒有120平以下戶型。

前幾年,土地供應充沛+超高容積率+70/90政策,構築武漢樓市基本特徵——

品質一般但價格低。

遍地鴿子籠,賣不出高價。

現在,上述幾大要素,唯一改變的是70/90政策。

70/90政策終結,武漢新房供應全面“大戶化”。

武漢是高容積率城市。

這個你痛恨的指標,再加70/90政策,是武漢房價長期保持親和力的關鍵。

他帶來的結果是,武漢人,其實並不缺房子。

也幾乎不把房子,當資產看,房子存在的意義,是提供美好生活。

所以這輪買房風吹來,很多買家入場,是追求逼格而來,試圖徹底改變階層。

大戶型,低密產品,尤其大平層,最受用。

大戶型比小戶型貴,開發商一窩蜂推大面積段,小戶型在三環內逐漸死去。

有開發商跟哥算過一筆賬

二環內單價3萬以上,90平總價300萬+。

300萬多萬現金換90平小戶型,有多少人會買?

市場匹配度很低。

乾脆整個150平,500萬,把購買力徹底掏空。

武漢樓市套路迭代——“壞人”永遠比你更努力

主城區新增小戶型斷供,他帶來的直接效應,武漢主城區,單套房產門檻大幅度提高。

這是繼政策、行情、金融放水之外,最直接拉昇武漢房價。

小戶型小時,是武漢房價“有點貴,還不夠貴”的階段性產物。

你認為房票很寶貴對不對,剛生了二胎是不是?

一步到位,是你很現實的出發點。

但注意,這僅僅只是階段性的產物。

再過幾年,當房價穩定在一個高位,面積段反轉是必然。

一些不具備競爭力、沒有核心產品力優勢的大戶型二手房、偽豪宅,是市場第一大雞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