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贈汪倫》是不是特別好?請幫我解析一下?

都市混口飯


謫仙人酒鬼李白寫的詩自然是極好的,這首《贈汪倫》也不例外。

李白就要乘著小舟離開了,卻突然聽到岸上好友的歌聲,唉,汪倫你款待我數日,離別前又贈予我好馬好布,如今又唱著歌來送我,這桃花潭你們本地人都說足有千尺之深,可惜哪裡比得上你對我的情義!(可以想見我們謫仙人淚眼汪汪,渾身顫抖的樣子~)

首先呢,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是李白給汪倫寫的留別詩,為表達二人之間的深情厚誼而作,屬於七言絕句。我們都知道古人寫詩都講求音韻格律,但李白卻不願意“同流合汙”,所以他的這首七絕還真有點不一樣。

其次,這首詩背後的故事才更令人津津樂道。

所以,我想從唐詩的形式李白與眾不同的七絕以及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三個方面來對題主的這個問題做一個解答,也算是一種分享。

一、唐詩的形式


唐詩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兩種。

古體詩因為風格自前面的朝代流傳而來,又稱古風詩,由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組成。

古體詩對詩詞的音韻格律沒有過高的要求,句數不論多少,篇章不較長短,韻腳也可以轉換。

近體詩是在唐朝才演變發展出來的,因為其規格嚴謹音律整齊,所以又叫格律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種,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反,對音韻格律要求嚴格。首先是在句數限定上,絕句必須四句,律詩必須八句。其次是用字講究平仄,韻腳不能轉換。另外對於律詩,還有“中間四句對仗”的要求。

二、李白與眾不同的七絕

事實上,絕句還有古絕和律絕之分。

南北朝時有過一個短暫的文化繁榮時期——齊梁時期。絕句早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不過那時的絕句不講求平仄和諧,要求比較寬鬆,且大多是五言,稱為古絕。

律絕是唐朝時期律詩興起以後才出現,《贈汪倫》就是屬於絕句中的律絕。而且這律絕還是李白的律絕,這就更加不一樣了。

為什麼是李白的律絕就更加不一樣了呢?不是因為李白的名字,而是因為李白寫詩的態度。

我們都知道李白被稱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浪漫我們可以理解,可是偉大從何而來呢?也是從李白寫詩的態度而來。

態度體現在風格上。別人評價李白的風格,都說“率真自然”;而李白自己評價別人的詩作時,也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為優秀的標準。

一方面,李白生性豪放,不能容忍詩歌形式對他在內容的表達上有任何束縛,他不耐煩在形式上和字句上花心思去推敲,這就形成了他自然單純的藝術風格。

自然單純的藝術風格是最能令人們所接受,最能打動人心的,這使得李白的詩歌傳播範圍極其廣闊。廣闊到什麼程度?時間上,從盛唐傳到現在,還在從現在繼續傳向未來;空間上,便是從中國傳向全世界。

另外一方面,李白的詩歌都是從“古樂府”之中推陳出新而來。古樂府都是民間文學作品,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李白從其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自我發揮和創造,描寫的都是老百姓的生活日常,說的都是民間疾苦,訴的都是老百姓的心聲,於是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放在今天,就是說,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是李白的粉絲,你說厲害不厲害?)

而且,李白還在自己的七絕中融入了民歌的特徵,也就是說,他的詩可以唱出來。

都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可浪漫也是有現實作為依據的,李白的浪漫就是來源於民間,來源於老百姓,來源於對老百姓現實生活的反映。

因此,李白的七絕便與眾不同了。

三、《贈汪倫》背後的故事


據當代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考證,汪倫乃是隋朝時期為保境安民而創立吳國的汪華(後做了唐朝的大臣)的五世孫,開元年間唐玄宗做皇帝的時候,汪倫在涇縣做縣令。這個時候,汪倫和李白、王維等人就已經是好朋友了,經常寫信聯絡感情。

後來,汪倫卸任以後就來當地的桃花潭邊耕作,頤養天年。

有一次,聽聞好友李白要到涇縣來。汪倫就修書一封寄給李白: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都是老朋友了,汪倫這麼跟李白寫信,其實是比較奇怪的。但奇怪歸奇怪,李白還是欣然前往。等我們的謫仙人到了以後,才發現汪倫為什麼寫這麼一封奇奇怪怪的信了。

原來,所謂“十里桃花”,“桃花”不過潭名,即桃花潭,聽說桃花潭倒是挺深的,不過肯定沒有十里那麼深;而“萬家酒店”裡,“萬家”不過姓萬的人家,即一個姓萬的人家開的酒肆。

李白知道真相後,笑得像個120斤的傻子一樣,拉著汪倫就去喝酒了。

然後,李白在好朋友家住了幾天。要走之前,汪倫又是給他送馬,又是給他送錦的,加上自己在汪倫家裡白吃白喝了這麼幾天,李白已經很不好意思了。等到李白乘上小舟要離去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汪倫給他送行的歌聲,李白再也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對著岸上的汪倫真情流露,作了這首詩。

總結:

《贈汪倫》的好,好在真情流露,也好在詩詞之美。李白和汪倫的深情厚誼以及古人相處的事情畫意,都透過詩句穿越千年,深深地打動著我們。真正美好的事物都是觸動人心,能夠引起人們內心共鳴的,李白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是在為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說話,這就是李白的好,《贈汪倫》的好。


END.

參考文獻王瑤《李白》

感謝閱讀!我是愛閱讀、愛表達、更愛生活的一迪,歡迎評論和交流(〃'▽'〃)~


一不說迪不言


你以為你的詩比李白強嗎?????[祈禱]如何?


振明72


李白的《贈汪倫》確實寫得好!深受人們喜愛,膾炙人口,是李白詩歌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釋文:我剛登上小船準備起航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熱情歡快的歌聲,原來這是村民以及好朋友汪倫來為我送行。即使桃花潭裡的水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這首詩之所以好,在於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詩句中李白用自己和汪倫的名字入詩,顯得格外直率、親切而又灑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真情實感,很有人情味。同時,也為讀者生動的刻畫出一個樸實無華、性格開朗的汪倫形象。

《贈汪倫》,是李白遊玩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與附近賈村的村民們相交甚好,尤其是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一來二去,時間一長,兩人便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李白要離開時,淳樸善良的村民們以踏歌的方式為他送行(踏歌:一種民間歌唱形式,眾人手拉手,以腳步為節奏,邊走邊唱)。為此,李白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的意境也很美:李白乘船走水路,即將出發時,忽然間一陣踏歌聲隱約傳入耳中,只聞歌聲不見人,正當他納悶之際,只見汪倫唱著歌歡快地朝自己走來。這種情形李白始料未及,倍感意外。這樣的送別,不約而至,人未到而聲先聞,令人感動;這樣的場景,使無形的情誼化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又餘味悠長,顯得自然而又情真意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