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的明月和故鄉各在哪裡?

行者段煉


李白是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如大江大河,奔騰千里,雄奇瑰麗。《靜夜思》中的這一名句,體現了詩人睹月思鄉的真摯情懷。我們對詩的理解與感悟,絕不能以對科學論文的態度去考據求證,而是要從“賦比興”的角度去分析和體味。李白的《靜夜思》之所以能作為經典永流傳,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就是因為它能激發我們強烈的共鳴:無論何時何地,身在異鄉的人們都會思念故鄉,思念那裡的山山水水和親人故友!若問李白詩中的明月和故鄉在哪裡?最恰切的回答是:月是故鄉明,明月和故鄉都在遊子李白的心中、夢中,在他的腦海中日夜縈迴,至死不渝!





林中長嘯


意思是在什麼地方,抬頭看著月亮,包括世界各地方,祖國的四面八方,每個遊子都是想念故鄉,過好不好家是根深蒂固,回多回少的思念,祖國父母是永遠的親和掛念。


煥芹5


李白的《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淨。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家喻戶曉的好詩,字面意義恕不贅述。首句“明月”和次句的“霜”,既是景物描寫,也點明季節和時間,是一個深秋的深夜,秋月明亮,分外醒目,觸動遊子孤苦的心。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誤把月光看成了“霜”,“霜”的寒意加深了他的淒涼。第三句的“明月”和首句“明月”相呼應,作為景物的重複描寫,加強了它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典型意義--月圓而人不圓,望明月而思故鄉。這一句寫遊子的行為。他“舉頭望明月”,觸景生情,便很自然地低頭思起了故鄉。“低頭”對應“舉頭”,是詩中人物前後兩個連貫動作。“思故鄉”是“望明月”後的心理活動和情緒流露,“故鄉”只能“低頭思”卻不能“舉頭望”,表現出遊子遠離故鄉的落寞孤苦,或許還有些無可奈何。此詩最後一句的最後三個字,既直截了當點明詩旨,又嘎然而止,讓濃濃的思鄉之情飄散到詩句之外,做到言盡而意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