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個代投項目跑路,投資人什麼時候能長記性?

2017年9月4日,央行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佈文件,正式定性ICO為非法集資。此後,那些對於區塊鏈和虛擬貨幣感興趣的國內投資者參與ICO的難度驟然增大,且不少平臺屏蔽了中國IP。

國內投資人對ICO的狂熱無處釋放,ICO交易鏈條便轉入地下,披上了眾籌、私募的外衣,轉戰至QQ群、微信群、電報群(Telegram)等社交平臺。“代投”這一中介角色逐漸吃香,正常的流程是,國內投資人將自己的數字資產轉給代投,並從其手中換回代幣。由於整個過程極度不透明性,導致諸多代投騙局屢見不鮮。

每月一個代投項目跑路,投資人什麼時候能長記性?

2018年2月4日,ARTS上交易所後,因代幣價格跌破發行價,被投資人聯合舉報涉嫌詐騙;此事前不久,“超級明星”(MXCC)項目因代幣破發,未能兌現給投資人的承諾,受到集體討伐。

同樣是今年2月,六點公會捲款跑路,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六點公會跑路後,約40人損失了309個以太坊,合計人民幣約三百萬。

今年3月,號稱“今年幣屆代投最大跑路案”被曝光,代投人“李詩琴”跑路,據悉,該案件涉及13個項目14萬個ETH。

今年4月,神奇少女王凱歆被指跑路。有網友被代投騙了800eth,她是通過王凱歆代投的區塊鏈項目,從3月25日開始,王凱歆就沒有再出現過,頭像微信名都已經更換,兩個電話全部關機。

今年6月,有投資者在相關微信群透露了成立還不到一個月的代投平臺Icospace第二次跑路,捲走1萬個以太坊,相關的代投人已經將投資者拉黑。通過域名查詢發現,該網站域名註冊日期在5月14號,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捐款跑路。

幾乎是每月一個代投項目跑路的節奏,卻仍有大批的投資人前赴後繼地往上撲。

每月一個代投項目跑路,投資人什麼時候能長記性?

區塊鏈資產相對於傳統的股票、房產、黃金等是一個非常抽象和虛擬的資產形式,是一種非常專業的計算機語言和程序運行方式。對於一知半解卻還想要一夜暴富的人來說,這種投資方式意味著必須有傾家蕩產的準備。

由於沒有太多實體使用層面的支撐,完全依賴於社區運營和市場炒作的區塊鏈項目,投資者也很難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去持有區塊鏈資產,就會導致資金的流動會非常的頻繁,價格大起大落的狀況成了一種常態。

一個區塊鏈相關的代幣,可以在一天之內暴漲500%,也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跌去90%,這種劇烈的價格波動,不是一般投資者能夠承受得了的。

再加上市場魚龍混雜,很多一知半解的人編造一個概念、找人代寫一份白皮書,就敢去騙同樣一知半解的投資人。即便事情敗露,事後被討伐,但投資人的錢依然追不回來。

每月一個代投項目跑路,投資人什麼時候能長記性?

從ICO募集資金,到給投資者發送代幣,再到交易所上線交易,以及用戶在交易所買賣代幣,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邊欺騙的可能,可謂是步步陷阱。就是這樣險惡,也有人妄圖一步高升,不得不說,幣圈再火熱,那也是少部分上層大佬的事,中下游投資人要想好自己有沒有那個底氣面對一無所有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