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在行動(十六)

2018年7月16日,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第三十二小組,赴古浪縣黑松驛鎮廟臺子、水溝、茶樹臺、蘆草溝、石咀兒5個貧困村開展農業技術巡迴服務,服務小組與鄉鎮、村委會、駐村幫扶工作隊對接,通過座談交流與實地走訪,宣講國家、省、市有關產業扶貧政策和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議精神,調查貧困村現狀和扶貧產業發展情況,並就下一步做好產業發展協調服務進行了溝通交流。

「聚焦」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在行動(十六)

5個貧困村都是易地扶貧整體搬遷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65戶、3136人,其中393戶、1495人未脫貧。水溝、茶樹臺、蘆草溝、石咀兒4個貧困村的整體搬遷已基本完成;廟臺子村預計年底基本完成整體搬遷,目前還有約50%的留居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0戶、374人。

「聚焦」武威市產業扶貧“3+N”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在行動(十六)

服務組深入廟臺子村的田間地頭,實地查看了農戶種植的馬鈴薯、蠶豆等作物的長勢,建議加強馬鈴薯的田間管理,及時拔除雜草,花期追施專用複合肥,以免脫肥早衰影響產量。在黃花灘移民點,服務組走訪了古浪縣鵬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現場瞭解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情況,帶動貧困戶情況以及帶貧模式,建議合作社重視動物防疫工作,規範消毒室的日常使用管理。

服務組對貧困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一是部分農戶中還存在“等、靠、要”的落後思想,對移民搬遷和發展產業不積極。二是農戶在黑松驛的山旱地主要種植馬鈴薯、青稞、蠶豆、豌豆等作物,經營粗放、靠天吃飯、效益低下,在移民點的產業也是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支撐起脫貧的需要。三是移民搬遷打亂了原來的村建制,搬遷農戶的日光溫室、養殖暖棚分佈於各移民點,給技術指導服務帶來一定困難。

下一步,服務組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從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著手,充分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二是協調配合村委班子、駐村幫扶工作隊、縣鄉駐村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宣傳政策、開展服務,積極謀劃推動產業發展,引導貧困戶採用扶貧資金“託管分紅”、日光溫室流轉分紅等多種方式參與經營主體分享相應收益。三是進一步摸清5個貧困村移民搬遷戶在移民點的居住分佈和產業培育的詳細情況,積極跟進現有產業,重點服務日光溫室、養殖暖棚、專業合作社,積極指導貧困村、貧困戶推廣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引進推廣優良品種,現場指導貧困戶落實生產技術關鍵措施,做好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各項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