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至到陰陽再到養生

今天是冬至,以前在北方,感覺冬至是一個不怎麼被人重視的日子,只知道在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如果不吃,耳朵就要被凍掉(可能過去我們認為餃子是最好吃的東西,總是找各種理由去吃餃子),現在來到廣東,發現廣東人比北方人要更加重視冬至,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在病房裡,很多病情不是那麼重的病人為了“過冬”就要出院了,象過年一樣。

在我國的國學中,冬至這一天很不平凡,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白天為陽,夜間為陰,所以這一天也是陽氣最少,陰氣最重的一天,過了這一天,陽氣逐漸成長,陰氣逐漸下降,直到夏至陽氣達到極限,陰氣最少,然後再陽消陰長,完成一個循環,這就是我們古代哲學中陰陽學說的具體表現之一,我們人類到了青年的時候,是陽氣最盛的時候,到了老年,陽氣虛衰,所以在老年人的眼裡,年輕人總是不怕冷,千叮嚀萬囑咐讓年輕人多穿件衣服,年輕人總是不以為然,這就是因為年輕人陽氣勝過老年人,所以才不怕冷,隨著年齡逐漸增大,陽氣逐漸減少,到了老年,總是要穿很多衣服才能禦寒。

從冬至到陰陽再到養生

所以,從養生角度來講,老年人要想增加青春活力,需要溫陽,中醫認為人體最主要的陽氣在脾、腎,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負責消化功能,脾陽虛則消化功能差,食慾不振,水谷精微不能有效吸收,容易變成水溼,所以臨床上病人有溼,多是要溫補脾陽,健脾才能化溼,腎藏精,主骨生髓,主生長髮育,當然也會影響衰老,腎陽溫煦五臟陽氣,腎陽虛可以導致五臟陽虛,而出現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易疲勞;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重者夏天也手腳發涼)、身體發沉;腰膝痠痛、腰背冷痛等等,溫補脾陽可用黨參、太子參、黃芪、茯苓、乾薑等,溫補腎陽可用鹿茸、紫河車、肉蓯蓉、杜仲、羊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