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製造了「蚊式轟炸機」等經典木頭飛機,更窘迫的日本爲什麼沒有製造木頭飛機?

軍史吐槽君


用木頭造飛機,二戰時不是一種新鮮事,題目中的英國“蚊”式戰鬥轟炸機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木頭造飛機,不消耗金屬,多好啊,資源更窘迫的日本為什麼沒有製造木頭飛機?

答案很明顯的,日本缺資源啊!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居委會大媽不當幹部,說的是什麼理,木頭也是一種資源好不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說用木頭造飛機,不嚴謹,不講究,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樣的:

這是木頭,是嗎,這是劈柴好吧,這些木頭能拿去造飛機嗎,開玩笑呢,拿去燒鍋爐都嫌不耐燒……

即便二戰時代,飛機的本事沒有今天這麼大,時速也得有幾百公里、升限達到幾千米,還要能承受起降衝擊、航炮機槍射擊的後座力,這樣的戰鬥機器,機械性能和受力性能的要求是很高的,“木頭”恐怕不行,得用“木材”,而且得是品質上乘的木材,然後還需要特殊的粘合劑,用釘子打起來可沒法用。

而日本呢,本身國土面積狹小、森林覆蓋率倒很高,似乎一點也不缺乏高品質的木材,實際情況卻不然。

沒有強大的工業,完善的軍工體系,礦石變不成鐵王八戰車,森林也變不成木製戰鬥機。

日本的森林資源,的確不少,但由於加工運輸能力不足,民間又需要大量木材來建造房屋,二戰爆發時,木材的軍事應用並沒有什麼基礎。

開戰後一段時間,日本還自我感覺良好,只想著輕量化的鋁製戰鬥機、迅速結束戰鬥,到後期資源匱乏、頂不住米帝鬼畜,才想起來木製戰鬥機的好處;但一來交通線被切斷,無法從佔領區獲得優質木材(這方面日本劣跡斑斑,“大和”號戰列艦的木甲板材料就是從臺灣省掠奪,被美軍炸沉罪有應得),二來本土遭遇戰略轟炸,根本沒有能力讓無數的航空業小作坊轉產木製戰鬥機。

最後還有一點,與德國、蘇聯、英國這些化學強國不同,日本始終沒有攻克木材粘結劑的難關,也是很關鍵的掣肘;二戰期間,日本在“疾風”戰鬥機基礎上試製過約10架Ki-106,性能較差,無疾而終。

綜合國力、工業潛力的巨大差距,加上資源的匱乏,讓日本最終與木製戰鬥機無緣。

——


炎黃軍武


日本零式戰鬥機是日本產量最大的戰鬥機 。

特別是在二戰初期,以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優於其他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於1937年開始研製,1939年首飛,1940年服役,是二戰中的主力艦載戰鬥機,被運用於亞洲主戰場和太平洋戰區。

在戰鬥機上運用木質材料也不是日本的首創:蘇聯開戰初期很多飛機都是木頭做的,如I-15,米格1,米格3,雅克1,雅克3,雅克7,拉3,拉5.,拉7,伊爾2,波2都使用了大量木材,其中拉3是全木質的。

到了後期日本才根據戰場局勢設計研發了運用木質的飛機。

飛機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在 1903 才開始研製成功,開始都是以全木質為主,後期也主要應用於民間,知道一戰開始,才慢慢的應用於戰爭,其發展週期並不是很長。

且在當時,根據戰場需要和實際能力,木頭不僅節省鋁,還節省工時,還能動員更多的民間木匠和傢俱廠參與制造,而飛機場可以專注製造發動機和組裝,而鋁合金飛機的製造需要大量熟練工。

既要量產又要符合要求,運用木質作為主要材料開始得到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