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到底出自哪个时期,是后人写的科幻小说,还是前人留下的地球奥秘?

我爱游戏小子


首先,想问题主:你对《山海经》了解吗?

很多对《山海经》大谈特谈的人,实际上对这本书一点都不了解。

答主来带大家认识一下《山海经》的主角↓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

《南次一经·基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鷩(付鸟),食之无卧。”

《南次一经·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南次二经·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山海经》是一本正宗的“鸟书”。

随手一抓就有几十种:

灌灌、鴸、瞿如、凤凰、颙、鴖、肥遗、栎、数斯、鸮(鹦鹉)、鸾鸟、多罗罗、钦原、鹑鸟、胜遇、毕文、当扈、寓、蛮蛮、白鵺、竦斯、嚣、鶌鶋、酸与、黄鸟、精卫、絜钩、鬿雀、窃脂、鸩、婴勺、青耕、比翼鸟、毕方鸟、灭蒙鸟、孟鸟、白鸟。


我粗略估计了一下,这里只有1/3。

除了真实的鸟外,《山海经》里还有很多“鸟人”与“鸟国”。如:

《山海经·海外西经》:“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凤鸟崇拜」是新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的信仰图腾:


上图为仰韶文化的鸟形陶器。

大汶口文化鸟形陶罐

大汶口文化鸟尾梳。


大汶口陶尊的鸟图案。

《山海经》里的超级大BOSS——就一个:帝俊

“有五彩之鳥。相鄉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彩鳥是司。”

他的妻子「娥皇」: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任臣案。海内經帝俊生三身是也。與海外西經者殊。)姚姓。黍食。使四鳥。”

《古本竹书纪年》:“少昊不居帝位,率鸟师,居西方,以鸟纪官”——什么都以鸟为名。正宗“鸟人”。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

至于夏商周以后的凤鸟崇拜,就不必多说了,所有青铜器上都有一种专属于凤凰的「凤鸟纹」:

上至七千年,下至三千年,凤鸟依然随处可见。

要说这本书和远古的中国古人没关系。

那是侮辱智商。


無風即風


《山海经》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学作品,内容过于惊世骇俗,大多数人看了都产生困惑,怎么能有那么多神秘的物种和神奇的事件。


比如女娲、天帝、昆仓神山、共工、祝融、三眼人、时空飞行器、巨龙等等,但是,这部书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这个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经过了多年的讨论和研究,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那么它到底是出自哪个时期呢?它究竟是后人写的一类科幻小说,还是前人留下的地球奥秘呢?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各朝各代的学者看法不同,可谓是百家争鸣,说法不一。一度曾因为它的深奥,以至于在清代以前的学者很少去关注它的成书年代。直到进入了二十世纪,才到了《山海经》研究的繁荣期。


先来探讨成书时期的问题。


《山海经》一书最初是通过口头流传了漫长的时间。


从大禹时期开始,又经过伯益的口头整理和加工,在巴蜀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当巴蜀文字产生后,便由几个部分荟萃,用巴蜀文字写成简书;秦灭巴蜀后,《山海经》文本落入秦人之手,吕布韦及门徒在《吕氏春秋》中藉此大肆引用;到西汉中叶《淮南子》又肆意发挥。


所以,根据口头文学用巴蜀古图语文字写成的《山海经》成书时间应是蒙文通先生断定的在西周前期;用中夏文字雅言(汉语前身)编写成的《山海经》成书时间则应是袁珂先生推测的战国时期中叶。

再来探讨这本书的性质。

《山海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怪书。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前者有《五藏山经》五篇;后者有《海外经》四篇,《海内经》五篇,《大荒经》四篇,共 13篇。

关于这本书的性质,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实用的地理书。


不少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著,是“第一部有科学价值的地理书”,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和政治价值。


它详细地记载了境内山川地貌的距离和里数,还记录了各个地区的山脉、河流,以及草木、鸟兽、矿藏等,还有关于各地的特产和风情的记载。

2、以神话为主的书。

一直以来,《山海经》被认为是一部以神话为主的书。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赞》中说。“《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首先指出其书的志怪性质。


明代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进一步论道:“《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


现代学者中也有主张它是记神话传说的。如《大荒西经》中的女锅,《大荒北经》中的夸父追回,《北山经》中的精卫填海,此外还有许多山神、海神、河神、水神、火神、风神、雨神、旱神,以及日月之神等等。

3、巫术之书、记祭祀的礼书和方土之书。

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很喜欢看《山海经》,他曾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凭情之论。

巫在古代是宗教领相,是沟通人和神的,一切祈祷鬼神的活动都由他来管理。《山海经》中记方位、山川、道里,是因为祭祀神灵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分门别类的说法,南宋朱熹认为《山海经》是根据图画所作的说明类的书籍;清代纪昀等把《山海经》又归入“子部小说类异闻之书”;


近世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它是一部既有科学内容、又杂有巫术迷信成分的地理志;精通古代神话和宗教的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则认为,或许是为了在巫书与地理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与融合……

《山海经》可以说是上古第一奇书,也是中国人的神话故事的宝典。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语言简练而晦涩,加上语言、环境的变化,十分难读难懂,致使该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 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一读三叹。

国人研究山海经已经有上千年的时间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的从宇宙科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书籍。要知道,山海经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西方人的圣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通过大量的研究与考证,我们中国人,能否把山海经当中讲述的故事还原为事实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山海经》,作为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第一部神话传说大汇编,实乃中国第一奇书,与《易经》、《黄帝内经》一起被称为古代“三玄”,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异数。

该书分为《山经》5篇和《海经》13篇,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内容却天南海北,包罗万象。最早介绍《山海经》的是西汉的司马迁,当时司马迁看到这本书后,连善于分析整理资料的他也不禁感叹:“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也言之也。”

该书的作者众说纷纭,主要有大禹、伯益说,出于众人之手,作于战国,成于西汉之说,还有近代提出的是墨子的印度学生随巢子之说。其实个人感觉这本奇书出自众人之手,汇集了所有当时优秀的故事及见闻,逐渐添加,终至大成。

具有神秘色彩的《山海经》本身就足以令人困惑,而读了一些研究《山海经》的著作,非但不能解疑去惑,反而让人更加迷茫。

就地理位置来说,我国现在只有东海和南海。而在《山海经》中我国大陆的周围却有四海,除了东海和南海外,还有西海和北海。可是我们现在却看不到西海和北海的半点影子?这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古人胡说八道?

我们常说,"滔滔河水向东流",而《山海经》中河水向西流仿佛是非常正常的,足足有30多条河流向西流。又如拿昆仑山来说,在《山海经》不同的章节中共提到了10多次,所描素的方位,一会在南,一会在西,一会在北,一会在海外,一会在海内,一会在更遥远的大荒之中。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在《山海经》中许多山上是光秃秃一片,没有草木?在《山经》中记录的约有550座,除去没做具体描述的山外,在另外的464座大山中,共有98座山草木不生。这还不包括另有两座山多木无草和另外一座山无木多草。

我们知道,干旱、洪水、火灾或是大爆炸,可以使植物大面积死亡,但过后植物会很快复生,甚至生长得更加茂盛。这就是通常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难道有比干旱、洪水、火灾和大爆炸这些灾害更大的灾害,以至于草木不生?! 想想真是可怕,这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还有奇怪的是《山海经》中关于这些山上宝藏的描述,例如,《南次二经》中写道:“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又如,《南次三经》中写道:“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这类描述非常之多。

《山海经》中写道的宝藏,大致有金、玉、铜、铁、银和锡。总共描述的大山有464座,其中有一样以上宝藏的山就有266座,占57%还多。其中绝大多数的高山有两种宝藏以上,多的有三四种。从《山海经》叙述的内容来看,大致是夏朝建国前后不久的事情,年代至少要推到3600多年前。

难道4000多年前左右,就已大规模冶炼和铸造这么多金属吗?

中写岐山,其山的东面有最好的金(赤金),其西有玉石一样的美石,山顶上还有大量的黄金和美玉。这可能吗?唯一可能的是这些宝藏并不是矿物,而是成品实物。如果真是这样,这太令我们惊奇了。这么多宝藏是谁丢弃在这些山上的,他们为什么要丢弃这些宝贝?他们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尤其是像上文写道的新疆天山这样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又是谁将黄金和美玉丢弃在上面的?

山海经这部古书世人大多数认为都是一部神话故事.但是不过可以很明确的说,至少不全是假的。山海经中记录的山川,有许多如今还是在的,毕竟地形地貌的变化并不是很大。

看待这些,我们需要把握的是---任何神话 传说都是建立在古代人民生活工作的现实基础上的.在未被证实之前,谁能说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呢?再比如说,圣经里面的挪亚方舟.当初很多学者都认为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后面发现,不止圣经,在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里面几乎都能找到那场大洪水的踪迹.这才引发学界重视.经研究,很有可能是第二次冰河纪的消融才引发了那场席卷全世界的洪水.

而是否在远古的时候,这些记录都是真实的,只是如今年代纷乱,生灵多半都失了灵气?还是曾发生过核爆导致基因突变或受环境、营养等因素影响产生的大量“三首、六目、六足、三翼”,“九尾四耳”,“九头鸟”,“两头蛇”?

远古事情的真假,还是要依靠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的进步才能还原她们神秘本来面目,相信不久之后,很多谜团都会被解开!


夜孤城


《山海经》成书于何时,是学者们探讨较多的一个问题。


由于对《山海经》认识的不同,所以清代以前的学者很少去关注它的成书年代。直到进入了二十世纪。这一时期是《山海经》研究的一个繁荣时期,因此对成书年代的关注也随之多了起来。不仅如此,考证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涉及文献篇目、史实地理、思想文化、民俗风物、语言现象等等。


比如,陆侃如就曾在《的著作年代》里提出“五藏山经作于战国,海经八篇成于西汉,大荒经、海内经作于东汉至魏晋。”蒙文通在其《略论写作年代及其产生地域》中认为“大荒经,海内经作于西周前期,海内四经作于西周中期,五藏山经和海外四经作于春秋战国之交。”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则认为“禹贡早于五藏山经,故其应作于秦统一六国征服南越前。”而对《山海经》颇有研究的袁珂先生认为“大荒经、海内经作于战国初期或者中期;五藏山经和海外四经作于战国中期以后;海内四经成于汉代初期。”当然了,袁先生是从神话的角度进行判断的。此外还有一些语言学家从一些词的使用,以及一些语法现象上来判断其成书年代,不过观点并不相同。唯一能够达成共识的就是《山海经》这部书并不是成书于一时,而是《山经》《海经》《荒经》分别成书、传世的。


而关于《山海经》的性质,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地理志说,古今语怪之祖说,古史说,地理兼旅游指南说,氏族社会志说,月山神话说,巫书说。其中地理说占主流地位,但由于其中记载的地名与现实存在的地名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其地理志的性质常常会遭到质疑。


三联中读


一直以来,《山海经》被认为是一部以神话为主的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凭情之论。

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语言简练而晦涩,加上语言、环境的变化,十分难读难懂,致使该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汉、唐以来,甚至把它列入神话、传说、小说、异闻之类,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一读三叹。

在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最爱读的就是此书,还写下了十三首诗,名字叫《读山海经》。

今天咱们就来读一读他的诗,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有关山海经的阐释可谓汗牛充栋,主要说说山海经到底是不是科幻小说?与史前文明究竟有无关系?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后,今日宇宙世界的地理图格局基本固定,而《山海经》记载的则主要是对地球进行全面改造之前的亚洲地理。对地球的改造已经完成,九州已定,众神返回月球飞碟的各项事务也已经基本完成。

女娲娘娘返回月球飞碟后退隐幕后,授命西王母暂时留守昆仑,与人类进行一些最后的交接收尾事务,包括把大禹所制的刻有《山海图》的九鼎交接给人类。《山海图》描绘的是女娲娘娘与黄帝时期即上一轮地球人类科技文明史和九州地理,并不是本轮人类的历史地理。

女娲娘娘、黄帝等众神商议把九鼎《山海图》留给人类,其中有一个考量就是对人类的警示,当人类科技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后,要吸取神的教训——不要让科技、全球核战再一次摧毁地球与人类。

我推测女娲娘娘等人返回外太空后,地球曾被UFO光临过,夸父追日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据。

先让我们去了解下“夸父追日”的故事,它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夸父追日”的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另一篇《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夸父追的不是太阳,而是一个类似于太阳的发光体

首先,这个类似太阳的发光体在夸父头顶出现了,被夸父及其部族的人发现,或者部落的人受到这个发光体的伤害,或者夸父觉得太阳与别的时候不一样,或者夸父为了报仇或者弄清楚这个新事物的具体情况,进而追逐这个发光体。

在“禺谷”这个地方,发光体终于停了下来,夸父走进了(或者被这个不明飞行物控制或者俘获进入了)发光体,所以有“入日”这样的描述。

在发光体内,夸父由于受到某种辐射或被发光体伤害,感到口渴,要去喝水,在黄河以及渭河喝水的时候,刚接触到水,这些水就因为某种原因被烤干了,成心不让夸父喝。夸父只好去另外一个有水的地方喝水,半路上脱水而死。

由此可见,夸父追的是UFO的可能性很大,作为生活这么久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就去追太阳,而且还到了把自己渴死的程度,所以当时的发光体一定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范围,所以夸父想追上去看看,最终被外星人杀死。

再回到刚才提及的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脑洞大开一下,这应该是人类与外星文明的战斗。

国人研究山海经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的从宇宙科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书籍,要知道,山海经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西方人的圣经。我知道,我的大胆假设或许只是空想,但当人类一再证实圣经故事中的一些内容为事实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能否也把山海经当中讲述的故事还原为事实呢。


文史大观园


谢邀,《山海经》内容过于惊世骇俗,大多数人看了都产生困惑,怎么能有那么多神秘的物种和神奇的事件,比如女娲、天帝、昆仓神山、共工、祝融、三眼人、时空飞行器、巨龙等等,悬而未决却不能一概否认。有些人不信邪去考察,结果发现书中写的玄龟是真有,众帝之台是金字塔,鹦鹉和斑马也都是真的。

这本书记载的显然与大洪水事件相关,禹极可能是作者或编辑者,他往来各地,是大九洲全地球,丈量土地重整河山,记录矿产、物种、人族分布,也就是说此书是人类远古史。

其实,中国人务实,远古时让人顺嘴编造是件可笑的事,正经事那么多生存危急考验,哪有什么闲心扯蛋。

此书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神奇过往,人类历尽生死劫难的大事,总有彻底破解的一天。

很多能人都认可此书,东方朔为汉武帝解说过。就连司马迁都不敢妄评,他看出该书神秘不可诋毁~


坐照入神


《山海经》是一步奇书,也是中国先民留下的大开脑洞的神话著作。那么这部奇书到底是出自哪个时代,有几分可信呢?

传统的说法是《山海经》是治水的大禹或者是他的臣子伯益写的,但这从逻辑上就不大可能。夏代距离现在已经4000多年,能留下如此篇幅的神怪著作,恐怕不是一时一人所能完成的,更何况中国古代有托付名人来显示书的名气的传统。

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具体说来则有以下几种意见:

1、汉代的刘歆认为《山海经》成书于夏代之前,

2、梁启超和袁珂认为其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

3、徐显之则认为该书“草创于禹益,成书于夏代,完善于春秋战国之际”。

目前学术界认为,梁启超、袁珂的说法较为可靠。从《山海经》所载内容来看,上自传说时代,下自成书之时。其中包括夏、商时代的历史,尚说得过去,但若认为最终“成书”于该时,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有很多那一时间段之后的地名、政权名称的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先夏商的传统地理知识在战国到西汉的编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能反映一些远古情况。

这本书虽然掺杂有大量的神话祭祀内容,有各种怪物,但却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曲折地反映了古人认识周边事物的巫史之书。理由是这本书特别重视神仙谱系的记载,对各种草木怪兽的预示功用、各座神山的祭祀规格记载的不厌其详,这与先秦时期重视巫术的传统有关。

另外这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地理学内容,但却是一种古人观念下的神话地理。全书共31000多字,完全真实地记载了中国上古时代的地理概貌,全书共分三十九篇,分成十八卷。第一卷至第五卷属《五臧山经》,共二十六篇。《南山经》三篇,《西山经》四篇,《北山经》三篇,《东山经》四篇,《中山经》十二篇。把中国地理划分成南、西、北、东、中五大区域,记载每个区域主要的山系、河流、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玉石的产地,记动植物类别、村落分布、民俗祭祀等。第六卷至第九卷为《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四篇,记载了海外的国家、神仙鬼怪,十分生动。

从《山海经》的文笔和行文方式来看是积累形成,文本有一个生成发展的过程。虽然写了女娲、天帝、昆仓神山、共工、祝融、三眼人、视肉、扶桑、不死药等事物,但却并不是任意开脑洞,而是在天马行空之外折射出先人开发自然,理解万物的古朴生动的认知体系。

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很喜欢看《山海经》,这本书老少皆宜,你可以把它当做科幻志怪小说来看。但其实这本书里面仍然包含有丰富的上古地理、历史、宗教、风俗知识,等待有心人去发掘。《山海经》可以说是上古第一奇书,也是中国人的神话故事的宝典。

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2、《山海经》

3、《图解山海经》


历史研习社


山海经是一部准确的中国地理书,要读懂它,必需知道它的特定术语

1 山海经中的海到底是什么

我们开口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有谁考证过,在先秦时,四海到底在哪里。

山海经中的海让我看得一团雾水。后来反复比对发现,这里的海不是自然景观,是一种人文的空间边界,在边界内的就是海内,在边界外的是海,也是海外。然后以方向分为东南西北各海。

这条边界是以山西运城(112.4,35.5)为中心,以920公里为半径划定的。

这个圈是我看山海经在地图上画了无数个圈比选后得出的。(山东的日照市是35.5,落在东西纬度线上,用山西太原和湖南衡山取经线)

如果当时四川松潘盆地还是海,打通洮河与岷江,这个圈完整地包住可以联通的黄河与长江水系。

2 山海经定位的坐标系

大荒经中的28座山用于定位

在边界外的为海外,也是大荒之中。在山海经大荒经中,有东方日月所出的7座山,西方有日月所入的7座山,南北方各有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标记的7座山,还一般有水或海水穷焉、入焉、所入、注焉等。

《禹贡》中有五服: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sui)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要服中有夷,荒服中是蛮。大荒应该在荒服之地。

以阳城为中心,以230公里为半径,放大倍数,画四个圈(920公里)为边界,是前四服,在边界外,再放大230公里,画一个圈为荒服之地(海外)。

在前三个圈东西顶点,向以经度为线,南北顶点以为纬度为线,与边界向交,每个方向可以得到7座山;在四个交接方位,各有2座山非常接近,但不重叠。

落在24个方位位置上的重要考古和人文地点有赤峰(红山文化),葫芦岛,大连岛,山东半岛顶端,长江口崇明岛位置(那时崇明岛还未形成),杭州天目山(良渚文化),湖南衡山,重庆西北大足,成都北(三星堆),四川松潘盆地北端,黄河口积石山,甘肃武威,阴山东侧狼山。

3 海外各国是什么

海外经+海内列经与大荒经+海内经是二组文本

边界将海外、海内分开:

山海经的第一组文本,没有用大荒山坐标,直接按外、内分四各方向描述;

第二组文本用了大荒坐标,要精准得多,第二组文本还讲述了一些国的世系,价值极高。

由于错乱简不可避免(海内列经错乱最厉害),两组文本对照可以互做校验

海外各国是夏初,在边界周边部族的分布。

4 山海经的海内经和《禹贡》匹配

山海经的海内经仅是描述海边界内侧230公里的情况,也就是要服之地。

《禹贡》的九州是描述边界内完整的分野情况。

5 山海经的1山经里等于69米

山经有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用我分析出来的绝对距离920x1000x2除28000-26000,得65-70米,我取69米,以战国到汉尺23厘米,得1山经里=300尺;

另外以海外东的竖亥步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亿为十万,在十万前为进位,用5109800步除,得182-196步,我取180步。

以后世的1步=3竖亥步,1步=5尺公式,1山经里=180竖亥步=180/3 步=60 x5 =300尺。

用后世的市里来看:1里=180丈=1800尺=300步(1步=6尺),比山经里放大了6倍,这个距离下的山经真的是世界地图了。


马六Ma6


说起《山海经》,国人大都知道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奇书、怪书。《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大约出于周秦人的记载,不可信。

按照刘向、刘歆父子和东汉王充的"正统"说法,《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人们在《山海经》中却找到了发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后的史实,因此"禹、益作说"受到了质疑。

《山海经》的书名虽最早见之于《史记》,但司马迁观之却叹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因此,直到约百年后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才将此书公之于众。

此后,隋朝的颜之推虽坚持旧说,但面对难以掩盖的漏洞,他只好用"后人羼入,非本文也"来作掩饰。所以,《山海经》的作者便成了众多学者考证的对象,种种假说纷纷而出,如"夷坚作说";"邹衍作说";后人综合炎黄两族的传说而成说;南方楚人作说;巴蜀人作说;早期方士作说,等等。

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耐人寻味的是,有关《山海经》作者的争论逐渐国际化了,一些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认为《山海经》并不是中国人所作,它的真正作者很可能是外国人。

这个结论真是令人脑洞大开。小编有点担心,暗暗希望最好韩国学者不要加入这个争论,否则《山海经》有被韩国人说成是他们祖宗的作品的风险。



文化观察人


我们不单说山海经我们看看中国的上古三大奇书——上古三大奇书是指《山海经》与《周易》、《黄帝内经》。《山海经》为述图之书,《周易》又称《易经》是秦汉后直至今无人可以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黄帝内经》又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



时间上周易算是已知最早的发展于夏朝时期,又分连山,归藏,易经,其实都是流传具体情况大家也是不清楚,也就莫是一衷!但是我们看它们所注内容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玄学…………基本包含了绝大部分以当时的生产力能涵盖的所有基础知识!而对于周易来说我们自己都至今研究不透,而周易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有一定的预测事物发展的作用!像风水学玄学你可以不相信它,但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东西有生命力,说明它自有其道理的!


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我们之前的确有一个或者多个更高级的文明存在,毕竟地球已经存在有46亿年了,而目前我们现在的人类探知的只有几十万年而已!你能说之前没有更高级的文明出现过?既然有那么之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也就不可能是现在的模样!山海经可能是我们之前的文明对地球一个区域或者是整个地球的观测记录图书!


既然第一种假设成立,那么第二种假设就是地外文明,另一个可能比地球文明更强大或者直接高出很多层次的生物到来地球,以碾压的形式摧毁当时的文明或者生物。茫茫宇宙我们的确太过渺小,有未知的或者比我们高级的生物或者文明存在也可以理解的!

现在有种说法是说:人类不是地球的原住的而是可能被外文明流放到地球的生物或者残次品!这个说法不能完全否定!我个人还是比较接受这类新颖的观点!我认为地球可能就是一个流放之地,而那些外来生物在剔除了地球原有生物或存在后,把人类留在地球上!埃及的金字塔可能是飞船降落坐标点,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金字塔可能是天文台或者观测点,可以解释玛雅文明的超高级的天文水平!中国则可能是作为一个收集知识情报的控制点——类似图书馆似的!这可以解释中国有别于其它国家的不同处,无论我们的语言,文化,文字,风俗,神话传说都大大有别于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毕竟知识才是一个文明的核心。所谓的山海经等奇书怪著也就很好解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