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進農村遭遇「滑鐵盧」,政策出台,農民表示投資需謹慎

農村的經濟發展關乎著整個社會,而由於農村的產業結構單一,政府在數年來相繼出臺了許許多多的政策進行扶持,很多農民因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農民創收方式本來就很少,因此當有新的政策出臺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會錯過。

光伏扶貧進農村遭遇“滑鐵盧”,政策出臺,農民表示投資需謹慎

前幾年,光伏漸漸在農村盛行,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用通俗的語言說就是能利用太陽能發電,它的優點很明顯,那就是安全環保長期使用,將光伏安裝在房屋上,讓房子顯得美觀,而這些優點也正是國家大力扶持的原因之一,比如在2015年安徽省的肥東縣投資855萬元實施光伏扶貧,建立發電站310座,讓很多農民因此受益,所以政策出臺之後很受農民們的喜愛。

光伏扶貧進農村遭遇“滑鐵盧”,政策出臺,農民表示投資需謹慎

國家給農民們免費安裝光伏,利用光伏產生的電賣給國家還會有一定的補貼,加上本身的價格,一度甚至可以達到一塊錢。然後很多農民表示,收益問題可能不像想象的那麼高,因為光伏發電需要利用的面積較大,而且強烈受到氣候、晝夜的影響,而且利用率不高,很多安裝了光伏的人表示,能產生的電量並不高,而且有時候天氣會很長一段時間不好,所以並不會因此賺多少錢。

光伏扶貧進農村遭遇“滑鐵盧”,政策出臺,農民表示投資需謹慎

除此之外,不久之前出臺了“531”政策,提出要控制光伏發展的規模,降低補貼,實現光伏電價與民用電價的持平,這無疑更是讓農民們更加難以創收,很多已經安裝光伏的農民表示投資需謹慎。

其實國家降低補貼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光伏發電的成本非常高,只能依靠政府扶持,農民們根本無力承擔,而國家財政不止支出這個成本費用,還要給農民補貼促進產業的發展,但國內市場卻始終沒有規模化生產,導致許多農民對光伏產業的發展充滿擔心,但價格的下降是必然的趨勢,平價電價才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光伏產業的市場也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價格下降太快,產業鏈沒有適應。

光伏扶貧進農村遭遇“滑鐵盧”,政策出臺,農民表示投資需謹慎

對農民來說,價格是實打實的下降了,但是相信隨著產業鏈的適應,價格會趨於穩定,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光伏的成本也會降低,因此對於農民來說,利潤還是蠻可觀的。

光伏扶貧進農村遭遇“滑鐵盧”,政策出臺,農民表示投資需謹慎

​各位讀者覺得光伏的發展會受限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