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瑞幸咖啡又拿到錢了,這一次是2億美金。沒錯,只有短短5個月的時間,你和我親眼見證了一個獨角獸企業的從無到有。奧運冠軍羅雪娟曾經說過,“感恩那些喜歡我,支持我的人。同樣感謝那些憎恨我的人,是你們讓我變的更強大。”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一、茶葉王國的咖啡浪潮到底來沒來?

古代,中國溝通世界的橋樑主要有兩條: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成為歐洲市場的三大珍品,過去只有歐洲貴族才喝得起神奇東方樹葉,成為了中國的名片。

所以,中國在瓷器之國之外還有一個雅稱就是茶葉王國。

可是就像英國下午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情調一樣,現在中國的飲茶文化也正在被西方的咖啡文化強烈的衝擊。有了80、90一代的打前哨,千禧一代會裹挾著咖啡浪潮席捲神州大地嗎?

資本永遠是最早看到市場的一批人,提前預判市場也是他們能夠將財富幾何式暴漲的訣竅。所以,今天咖啡文化在一線城市的流行,讓他們重金砸向了咖啡這個賽道。錢荒之下,瑞幸咖啡還是拿到了2億美元融資。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賽道趨勢,水大魚大。

一方面,國運已至,中國新中產迅速崛起,將引爆空間巨大的中國咖啡市場。我們從兩組數據對比來看,咖啡市場的未來。

第一組,20% vs 2%。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中國咖啡消費量每年保持約20%增速,全球增速2%,其是世界平均水平近十倍。中國這一波增長的態勢,不得不用一個“Amazing!”

接下來再看第二組,700 億vs 12萬億。依據目前的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全球約12萬億元,中國僅700億元,這個數據的慘淡背後,則明晃晃的昭示著一件事,咖啡在中國的滲透率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市場滲透率不足,意味著行業天花板還很高。換一組數據更直觀,國人目前的人均年咖啡消費是5杯,我們的鄰居日本、韓國則是300杯,全球範圍內平均也在240杯左右。

另一方面,“咖啡文化”在一線城市被充分驗證,渠道下沉必將帶來可觀的想象空間。互聯網的世界“得草根者得天下”,皓哥曾反覆跟一線城市的創業者分享過一個觀點,未來互聯網的紅利必然在三四線市場。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首先,對標星巴克800多億美金市值,打造中國版星巴克的故事本身就性感。畢竟國人基數龐大,渠道下沉能覆蓋近數億目標人群。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其次,星巴克咖啡文化代表了中產小資的生活方式,大眾對此趨之若鶩。皓哥認為一線城市,對二三四線城市,擁有一個品牌下沉的勢能優勢。即在一線城市被證明的流行文化自帶“光環”,二三四線城市也會跟隨“發酵”。因此,瑞幸或許能在一線城市“打吆喝”,在二三四線城市“賺利潤”,最終享受勢能下沉的紅利。

最後,一線城市咖啡選擇多元化,速溶、現磨、精品咖啡等層出不窮;反觀三四線城市,供給不充分,但消費力卻很旺盛。這方面拼多多已向我們證明,“五環”之外雖客單價低,消費力絲毫不弱。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團隊優勢,跨界基因。

通常資本青睞有成功創業經驗的高管再次創業,畢竟之前的經驗積累具有很強的複利效應,再次起航成功的概率遠高於創業新兵。而瑞幸的創始人錢治亞屬於創業老兵中的明星,曾任神州租車集團董事,其能力深受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賞識。聽聞她創業,董事長與神州系背後的機構股東愉悅資本、君聯資本們紛紛出錢支持。

畢竟市面上極難遇到具有跨界基因的優秀團隊,瑞幸團隊既有互聯網思維,也有“神州系”重運營模式所磨礪出的強運營、強執行能力,因此,其地面管理的擴張能力極強。

在皓哥看來,早期投資,資本賭的實則是賽道和團隊。而在資本眼中,今天的中國,是有再造一個本土咖啡巨頭的機會。畢竟,同為飲茶文化盛行的日本和韓國,都有屬於自己的咖啡巨頭。日本本土咖啡第一品牌UCC,韓國有知名品牌咖啡陪你。

二、攪局者瑞幸咖啡,以何撬動萬億級咖啡市場

“我會把互聯網的競爭帶進咖啡市場的,星巴克們很快就要感受到了”,錢治亞說。

消費品市場,原本就容得下多種不同定位。瑞幸專注“無限場景(Any Moment)”的品牌打造,從起跑線上,便拉開與傳統咖啡連鎖的距離。

正如美國的沃爾瑪、Costco、街邊便利店,均有不同客群與消費場景,本質是零售業態與市場定位的錯位競爭,滿足大而全、精選高性價、便捷的不同需求。

同樣,咖啡市場亦是如此。本身從咖啡發展歷經三波浪潮,先有啟蒙的速溶咖啡,再有星巴克為主的大眾商業咖啡,再有如今圍繞品質升級的精品咖啡BlueBottle。

從定位上看,瑞幸屬於商業咖啡中高性價比以及“無限場景”的代表。諸如,客單價不高,在21-27元區間,星巴克則在30元左右。而整個中國市場,大眾對價格還是相對敏感的。白領們更多時候需要的也許並非“一杯小資”,而是“一杯咖啡因”。因此,其提供一個類似“小米”般極具性價比產品,自然廣受歡迎。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同時,瑞幸倡導“無限場景”戰略。以移動互聯網,賦能線下不同類型的門店,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場景消費需求。通過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實現差異化的門店類型佈局;並以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實現對用戶各消費場景的全方位覆蓋。

此舉暗含“人找咖啡”到“咖啡找人”的新邏輯。

以消費者為中心,開在觸達其高頻生活場景的各個地方,這和過去傳統連鎖店,開在人流量大的地點邏輯全然不同。傳統咖啡館是一種“社交空間”式的存在,而瑞幸講究要對用戶各消費場景覆蓋。本質是從對單一場景追逐,到全場景的質的飛躍。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同時,它用互聯網思維,重構咖啡業。

尤其是5個月新開660多家門店,背後必須依賴“深度信息化”的硬實力。

若是店面擴張依靠“人管人”的方式必然不行。成本大,複雜係數高,也易出差錯。美團和拉手在團購大戰中的勝利就已充分說明,信息化的後臺管理比人工Excel表格的優勢碾壓。只有對B端供應鏈和業務管理,有一套深度信息化的後臺工具,才是支撐門店快速規模化的核心。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互聯網人講究流量思維,善於抓住流量紅利,低成本實現品牌傳播的迅速裂變。

傳統渠道的品牌強勢曝光,能奠定品牌的美譽度和信用度,基於微信生態的粉絲裂變與社交裂變,則是互聯網咖啡品牌強於傳統連鎖咖啡品牌的優勢,通過分享一杯咖啡,邀請好友拼單,這在本質上是對微信互聯網流量紅利與社交分享新玩法的快速實踐。

如羅振宇所言,過去傳統的生意,全都有機會被互聯網重新再做一遍,背後核心正是互聯網思維(以用戶為中心)以及工具方法的差異。

三、獨角獸之後,將何去何從?

今年5月,當瑞幸和星巴克因為同業競爭和供應商選邊站的激辯之際,不少言論都認為瑞幸咖啡是在找死,畢竟對手可是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但這個“找死”的咖啡才剛半年,就成了獨角獸。如果找死能當獨角獸,那它簡直太成功了。不過被資本青睞後,未來怎麼走,依然是大事兒。

資本寒冬的“資本壁壘”價值將被進一步放大,無疑將助力瑞幸更好地自我完善。

如今資本稀缺下,剩者為王。猶如共享單車當時的局中局,當誰率先拿到市場上足夠多的錢,變相提高了競爭對手拿錢的難度,後進資本會膽寒,前人有先發優勢又融了這麼多錢,後進者若無碾壓性優勢,誰敢接著砸錢?這也意味著資本壁壘或將左右局面。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而當有充足的“彈藥”時,瑞幸也更有機會迭代進化。譬如,招兵買馬,吸納更多高精尖人才解決現存的一系列問題。

未來,如何將資本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將是成敗關鍵,尤其是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和業務拓展方面。

其一,產品迭代與優化,是瑞幸之根本。新興品牌,難免有缺陷,一味“快跑”將如有“漏洞”的蓄水池一般,毫無沉澱。未來,瑞幸需不斷優化用戶體驗,解決諸如口味上的些許“詬病”,帶來用戶復購與口碑效應,才能跑的更穩健

其二,繼續發力科技創新。思考如何將互聯網工具,淋漓盡致的運用於產品研發、門店選址、供應鏈優化等環節,最終帶來運營效率與用戶體驗的提升。

其三,業務拓展:繼續規模化擴張。正如皓哥之前所說,中國很大機會在於渠道下沉,三四線城市供需不平衡,一線城市模式一旦驗證,往下將是完美的降維打擊。而在這之中,誰搶的速度快,誰將率先享有時間窗口的紅利。

最終,瑞幸的護城河也會隨著上述舉措的逐一兌現而不斷加固,從而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一席之地。

那個你們說“碰瓷”的咖啡,半年就成獨角獸了

此外,資本在寒冬期給瑞幸“燃的火”,也點亮了整個消費品賽道。

皓哥認為,瑞幸對於創投圈的意義,不只是點燃了咖啡賽道,而在於,資本開始盯向消費品市場。

之前,資本投資重點在“交易平臺”。結合瑞幸的融資之路看,頭部消費品牌也有機會得到鉅額融資。短短5個月就得此認可,無論是速度,還是資金規模,都是標杆性的一次投資,利好整個消費品賽道。這也說明圍繞消費升級的新品牌,也有望不斷得到資本的認可。

或許這也給創業者一個新的思路,與其擠破腦袋想改變世界,不如踏踏實實改變身邊的小事。那些偉大的商業,總是在改變人類的小需求上做的極致且美好。

四、結語

你的夢想如果每個人都懂,那該有多平庸。

或許,我們質疑很多獨角獸的商業路徑和模式,

可最終,是無法對一個用心的“成果”視而不見的。

撰文 | 錢皓,孫欣亦有貢獻

排版 | 七寒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