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是什麼樣的天體?一般有多大?

科普大世界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這八大行星都在圍繞太陽運行,但實際上在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很多個頭較小的星體,它們也在像八大行星這樣規律地圍繞太陽運行,只是由於個頭較小,而且還沒有完全清除軌道上的一些其他天體,因此沒有被歸納入行星的行列。



由於個頭較小,矮行星又被叫做“侏儒行星”,最著名的矮行星就是冥王星了,它本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國際天文聯合會從行星中除名,原因就是冥王星個頭太小,軌道太偏、也並沒有完全清除軌道上的其他星體,因此不被認為是行星。


矮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但質量足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所以矮行星通常也是圓球形狀,它也圍繞太陽這樣的恆星運行,而不是圍繞行星運行,不過這樣的星體還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其質量還有繼續變大的可能,而且軌道大多比較偏,不能以接近圓環狀圍繞恆星運行,軌道甚至會與其他大型星體重合,比如冥王星,它的部分軌道甚至在海王星的軌道以內。

近日,天文學家們觀測到了目前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健神星,歐洲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利用位於智利ESO帕拉納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發現了它。這顆星體的直徑只有430公里,位於小行星帶中,它的特徵和矮行星定義十分符合,如繞太陽運行;不是衛星,而且與行星不同;沒有清理軌道周圍區域;質量足以讓自身重力把星體拉成圓球形。因此,天文學家們認為健神星是迄今為止發現了最小的矮行星。




健神星位於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中,是其中的第4大星體,本屬於黑暗的C型小行星,它被認定為矮行星,也代表著小行星帶中的矮行星數量會增加,它的軌道位置分佈在2.82天文單位的柯克伍德空隙之外,與太陽的距離在4.5~4.8億公里之間,離我們地球最近時在3億公里左右,這顆星體非常暗淡,在大部分衝的時刻,健神星的視星等大約是+10.2等,它的密度較小,比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密度還要小一些,但是仍然佔據了整個小行星帶2.3%的質量。不過小行星帶中最大的矮型星是穀神星,直徑大約950公里,佔整個小行星帶質量的1/3左右。


人類的方向


矮行星(英語:Dwarf planet)又稱中行星、準行星或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直接環繞著恆星,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它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天體。


就太陽系而言,矮行星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穀神星、冥王星、妊神星、鳥神星和鬩神星等。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

擴展資料
➣歷史
從1801年開始,天文學家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陸續發現穀神星和其它天體,幾十年間它們都被認為是行星。大約在1851年間,這些天體的數量達到23顆,天文學家開始改用小行星來稱呼這些體積較小的天體,並且不再將它們歸類為行星。


在1930年發現了冥王星,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太陽系有9顆行星,再加上數以千計值得注意的小天體,大約有50年的時間,冥王星被認為比水星大。但是,在1978年發現冥王星的衛星夏戎,使冥王星的質量可以精確地被測量出來,確定它遠遠的比最初估計的小。它的質量只有水星的二十分之一,使得冥王星成為最小的行星。然而,它的質量依然超過主小行星帶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10倍,大約是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六分之一。此外,它還有一些不尋常的特性,如大的軌道離心率和軌道傾角,這很明顯地使它完全不同於其它的行星。
在199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在冥王星所在的空間區域(古柏帶)內,以及更遙遠處發現一些天體。其中有許多共用冥王星的軌道特徵,而冥王星開始被認為是一個新族群的天體,冥族小天體的成員。這使得一些天文學家不再認為冥王星是一顆行星;一些名詞,包括次行星和微型行星,開始被用來稱呼現在所認定的矮行星。到了2005年,三顆大小與冥王星相匹敵的海王星外天體(創神星、塞德娜、和鬩神星)被提出來。顯然,如果不重新分類冥王星,它們也將被歸類為行星。天文學家也發現有更多和冥王星一樣大的天體,如果冥王星還是一顆行星,那麼行星的數量將會大幅增長。


鬩神星在2005年1月發現,被認為略大於冥王星,一些報告也非正式的稱它為第10行星。此一結果,成為2006年8月在捷克的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會員大會最具爭議的議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初步草案建議包括夏戎、鬩神星和穀神星都列在行星的名單。許多天文學家都反對這項建議,替代方案是烏拉圭的天文學家胡里奧·安赫爾·費爾南德所提出,他提出一個折衷的分類方案,將那些夠大可以成為球體,但不能清空軌道附近其他物質的天體,分類為微行星。先從清單中刪除了冥衛一,新的提案也刪除了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因為它們都未能清除軌道附近的其他天體。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最後的決議是環繞太陽的天體分為三類:
1、行星,是符合以下條件的天體:軌道環繞著太陽;有足夠的質量足以克服剛體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接近球體);能夠清除在軌道附近的小天體。
2、矮行星,是符合以下條件的天體:軌道環繞著太陽;有足夠的質量足以克服剛體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接近球體);未能夠清除在軌道附近的小天體;不是一顆衛星。
3、 除衛星之外,所有軌道環繞著太陽的其它天體都屬“太陽系小天體”。


➣流體靜力平衡
當天體有足夠的質量,由本身的萬有引力,造成足夠的內部壓力,使天體因塑性變形有足夠的可塑性而將表面撫平,這個過程稱為重力弛緩。小於幾公里的物體不是由萬有引力主導,往往有不規則的形狀。較大的物體,萬有引力較顯著,但尚未達到主導的地位,會呈現馬鈴薯般的形狀;隨著質量越來越大,它的內部壓力逐漸升高,而外型也就越來越渾圓;直到壓力足以克服其內部的抗壓力度,他就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在這一點上,天體的形狀會盡可能地趨近球體,但是受到自轉和潮汐的影響,他的形狀會是橢球體。這是一顆矮行星最起碼的定義。
當一個天體處於流體靜力平衡時,覆蓋其全球的液體會形成一致的液體表面,僅有局部會有像是坑洞或裂縫等小規模的表面特徵。如果天體沒有轉動,它會是一個球體;而它轉動得越快,它就變得越扁圓形,或是橢球體。然而,如果這種旋轉的天體是被加熱直到它融化,它整體的形狀也會如同液體,不會有其它變化。處在流體靜力平衡但不是球體的極端例子就是妊神星,它的長軸是其短軸的兩倍長。如果天體有質量接近的伴星,潮汐力就會產生影響,將它扭曲成長橢球體。一個例子就是木星的衛星艾歐,潮汐加熱的效應使它成為太陽系內有著最活耀的火山。潮汐力也會造成天體的旋轉逐漸成為潮汐鎖定的狀態,會永遠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它的伴星。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冥王星和夏戎的系統,這兩個天體是相互潮汐鎖定的。地球的衛星月球也是潮汐鎖定的,許多氣態巨行星的小衛星也都被潮汐鎖定。

黑科全書


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 矮行星的個頭兒比行星小,但質量仍然大到足以使自身基本上保持球形。它們也直接環繞太陽公轉。因為矮行星在形成的過程中,未能憑藉引力掃清自身軌道附近的區域,所以就比行星“矮”了一截。截至2012年7月,已確認的矮行星只有5顆,其中冥王星、古神星和鬩(xì)神星都很有名。


擴展資料 矮行星它們的特點是外幔和表面由冰凍的水和氣體元素組成的一些低熔點的化合物組成,有的其中混雜著的一些由重元素化合物組成的岩石質的礦物質,厚度占星體半徑的比例相對較大,但所佔星體相對質量卻不大。 內部可能有一個岩石質佔主要物質組成部分的核心,占星體質量的絕大部分,星體體積和總質量不大,平均密度較小,一些大行星的衛星也具有這種類似冰矮星的結構。 像木衛二、三、四,土衛一、六等。對於行星級的冰矮星來講,最大的是冥王星,直徑2370±20公里,最小的卡戎,直徑約800公里左右。


全屯的希望


  矮行星是指與行星同樣具有足夠的質量,呈圓球狀,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矮行星須具備四個條件:要繞著太陽公轉;有足夠大的質量,要能夠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使自身達到近似球體;該天體在公轉區域中不具備支配性的作用,受軌道上相鄰天體的干擾;該天體不是衛星或其他非恆星的天體。簡單來說,矮行星介乎於行星與太陽系小天體這兩類天體之間,目前,太陽系的矮行星有四顆,它們是冥王星、穀神星、卡戎星和齊娜星



武器裝備愛好者基地


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矮行星的個頭兒比行星小,但質量仍然大到足以使自身基本上保持球形。它們也直接環繞太陽公轉。因為矮行星在形成的過程中,未能憑藉引力掃清自身軌道附近的區域,所以就比行星“矮”了一截。截至2012年7月,已確認的矮行星只有5顆,其中冥王星、古神星和鬩(xì)神星都很有名。

擴展資料矮行星它們的特點是外幔和表面由冰凍的水和氣體元素組成的一些低熔點的化合物組成,有的其中混雜著的一些由重元素化合物組成的岩石質的礦物質,厚度占星體半徑的比例相對較大,但所佔星體相對質量卻不大。內部可能有一個岩石質佔主要物質組成部分的核心,占星體質量的絕大部分,星體體積和總質量不大,平均密度較小,一些大行星的衛星也具有這種類似冰矮星的結構。像木衛二、三、四,土衛一、六等。對於行星級的冰矮星來講,最大的是冥王星,直徑2370±20公里,最小的卡戎,直徑約800公里左右。參考資料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