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海爾勝利大逃亡!中國人又多了項驕傲~

7月19日,美國《財富》雜誌發佈新一期世界500強排行榜。此次榜單有13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它們是:招商局集團、雪松控股、象嶼集團、兗礦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緯創集團、臺灣中油、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險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青島海爾。其中

青島海爾位列499,險險擠上500強“末班車”

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海爾勝利大逃亡!中國人又多了項驕傲~

1

明明營收早就達標,奈何屢次錯失登榜

據瞭解,從營業收入判斷,海爾自2012年就夠入圍資格,卻在其後的幾年屢屢錯失《財富》世界500強榜單,著實讓人感到不解。

2012年,山東首次有了自己的世界500強企業,魏橋創業集團以249.0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440位,山東能源集團以241.31億美元列第460位。

當年《財富》世界500強最後一名的營收為220億美元;而據海爾披露,其2011年全球總營收達到1509億元(摺合233億美元)。按營收規模,可以排在該榜單的第476位。

在2017年7月發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來自山東的魏橋創業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順利上榜,分別排名第159位和372位,當時兩家企業公佈的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是561.74億美元和292.99億美元。

而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公開發布2017“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上,海爾集團營業收入為2016.09億元,按照1:6.64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折算,海爾的營收約為303億美元,明顯超過了山東能源集團。可惜事與願違,海爾再次與世界五百強擦肩而過。

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海爾勝利大逃亡!中國人又多了項驕傲~

統計口徑或許存在差異

對於企業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程序,山東財經報道曾致電《財富》(中文版)雜誌,其一位負責人表示,“首先企業要先申報,不申報的話我們無法瞭解其具體的財務數據,尤其是非上市企業。”也就是說,企業要提供財務報表等有關資料,並且是經過審計的。

《財富》認為,只有外界瞭解你公司的資產狀況,《財富》才有可能將你排進500強。

至於海爾集團未能上榜的原因,該人士分析稱,“海爾集團有兩個業務中心,總的收入是要並表計算的,並不是兩個數字簡單相加就是總的業務收入,這裡面還有個財務扣減的因素。”

至於並表後海爾集團總的業務收入,外界並不知曉,或許正是這個統計口徑的原因,造成了海爾集團屢屢錯失榜單。

2

“英雄”張瑞敏與海爾成功路

海爾的成功,與靈魂人物張瑞敏的經營管理大腦密不可分。

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海爾勝利大逃亡!中國人又多了項驕傲~

張瑞敏也許是中國企業家中最愛否定自己的人,他“永遠如履薄冰,永遠戰戰兢兢”,在這個充滿顛覆和創新的時代,海爾的“自以為非”才是生存的不二法則,這並非張瑞敏的自謙,而是一個企業家對於時代變革的深刻理解。在他眼中,“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1985年,張瑞敏的朋友要買一臺冰箱,張瑞敏讓他去挑選。可是朋友挑了很多後發現都有毛病,最後勉強拉走了一臺。朋友走後,張瑞敏他叫人把尚未運出廠的400臺冰箱全部檢查一遍。檢查的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居然有76臺不合格。

張瑞敏非常憤怒!第二天,張瑞敏把廠裡的幹部和工人召集起來,叫工人把有缺陷的76臺冰箱搬出倉庫,拉上大街,在眾目睽睽之下掄起大錘一臺臺砸毀。張瑞敏當街親自掄錘!

這一砸,把質量第一的信念,注入了海爾的基因,從此海爾走上了標準化、產品質量第一的道路。張瑞敏革新了工廠的質量管理方式,將員工分成許多自我管理型團隊相互競爭,建立了一整套高標準、精細化、覆蓋全國的服務管理模式,這些革新成為海爾電器多年稱霸中國家電業的最核心的競爭力。

3年後,“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個國家質量金獎,在中國的銷量蒸蒸日上!7年後,“海爾”又一次在國際市場上揚名立萬:德國市場上所有品牌的冰箱和中國海爾冰箱揭去商標後,放在一起進行試驗,海爾冰箱質量排第一!海爾從此逐漸在國際樹立品牌!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世界的企業版圖,堪稱天翻地覆!海爾從一家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年銷售收入2000億元的大型企業,名聞天下。

“各類評選選取的指標不同,且容易受各種人為因素影響,結果很可能有差別。”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教授表示,不同類型的企業本身對待各類排名的看法、重視程度也不同。“排名都是虛的,實實在在把企業做好,做成有技術、有品牌的百年企業更為重要。從這個角度看,海爾的發展對中國企業有非常之大的借鑑意義。”

今天,許多企業和教育機構都在研究海爾,把海爾傳奇寫進教科書,或者作為自己學習效仿的經典案例。海爾案例所在的課程項目是許多商學院MBA必修課程,而研究海爾的管理模式與探索,已然成為哈佛等一大批知名商學院頂級教授的必修課。

3

轉型,變革,做“下一個時代”的企業

從2005年起,海爾提出“人單合一”的業務發展模式,對互聯網模式轉型創新進行持續的探索。

張瑞敏從四個方面,做出了他的戰略性分析判斷:

①未來的市場是不確定的,市場是個性化的。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和市場的個性化特點,只有小微企業。所以企業必須要打碎以往的應對大規模生產的企業組織模式,重構適應市場新特點的小微組織。

“原來組織是大兵團,現在需要更多的游擊隊”。張瑞敏如是說。

②整個家電還有沒有出路?肯定是沒有出路了,只能是從賣產品到獲取終身用戶,也就是社群經濟。什麼是社群經濟?就是企業變成以社群為中心,和用戶融合到一起,用戶也是企業當中的一員。企業的主要收入在外部而不在內部,就是社群。主要看社群規模有多大和社群成員的終身價值有多高。

③互聯網時代,企業不是大到不能倒,而是大到容易倒。所以不應該做企業,而應該做平臺,也就是網絡化組織。

互聯網時代沒有企業,因為企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將來的企業一定都是網絡化組織,是互聯網的節點,而不是自成體系。連上互聯網,可能得到無限資源,但脫離互聯網,可能什麼都不是。

④傳統時代只是賣產品,顧客都是匿名的。但互聯網時代,你的用戶一定是有名有姓、一定是交互的。用戶有什麼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地迭代去滿足,從而打造一種終身關係。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情境”,海爾提出以用戶為中心的新“觀念”,確立以投資驅動和用戶付薪為核心的“制度”,使員工爭做創客的“人性”充分激發出來,成為後電商、物聯網時代組織管理創新的領先者。

作為老牌製造業企業,人們很容易把海爾納入傳統制造業的範圍,從而為類似的企業貼上“過時”的標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海爾是“上一個時代”的企業,意指屬於他們的輝煌已經過去了。

人們的擔憂是多餘的。

2016年初,海爾推出了智能製造平臺COSMO,因為是一個可以被廣泛應用於其他工業製造領域的平臺,立刻成為了社會的焦點。

在推出COSMO平臺之後,海爾無疑已經站在了在中國智能製造的最前沿。德國工程院院士庫恩甚至認為,“海爾互聯工廠模式是全球工業領域的樣本”。

實際上,海爾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突破並非一日之功,這仍仰仗於其深厚的製造業基礎,以及張瑞敏近年來不斷強調的創新意識。

如果給近10年的海爾臨摹“畫像”,最核心的關鍵詞一定是“互聯網轉型”,“人單合一”、“創客”……海爾的變革不斷刷新著公眾對它的認知。

4

財務先行者的汗馬功勞

在財務界,海爾向來是面標杆旗幟。

海爾的成功轉型,當然也離不開財務團隊的努力。

隨著海爾戰略的變化與“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推進,海爾集團CFO譚麗霞開始向財務變革發起總攻,其目標是:傳統的財務要向價值創造型財務進行轉變,併為財務確定一個新的定位,即“規劃未來、引領價值、事前算贏、創新增值”。

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海爾勝利大逃亡!中國人又多了項驕傲~

海爾先是把下屬所有組織、業務當中的財務全部劃分到集團的財務團隊當中,並將1800多人進行了收編(但保留每個財務自身的功能)。之後再按照“讓集中的更集中、讓分散的更分散”原則,將集團的財務劃分成了三類,即融入財務、生態財務和共享財務。然後再按照CFO譚麗霞制定的“潤物細無聲”原則,將所有的財務人員都“搬”到業務當中,實現業務財務共享。

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海爾的財務變革,就是傳統的財務要轉換成規劃未來、引領雙贏的價值創造型財務。這其中,規劃未來是指要創造價值,引領雙贏則是指所有的財務都要與業務融為一體,並要成為戰略的引領者和業務發展的引領者。

這種共識和定位形成之後,海爾財務人員的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表現有三:

一是財務人員從財務會計轉到了管理會計,這相當於從企業的後臺走向了前臺;

二是整個財務功能結構發生結構性顛覆,海爾2006年的業務財務人員只佔5%的比例,大部分財務人員都在做核算財務,變革之後,其業務財務人員佔比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核算財務也大規模減少;

三是財務人員從獨立的組織融入到了業務,比如前端的融入財務人員主要做事先算贏,他們基本上不做賬、不報表、不管錢,只是從各個角度,比如從機會角度、從戰略角度、從整個財務分析角度以及從預算角度等等,與業務人員一起創造價值,洞察機會。

目前,海爾財務共享中心是全國交易處理效率最高的財務共享中心。海爾的業務量不斷增長,但整個財務體系的人員反而從原來的2000人降至現在的800多人,其中,財務共享中心的200多人承接了當年1800多人才能完成的核算工作。海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共建立了12個版塊,服務於600多家公司,並且成為集團核心數據源,推動了整個海爾集團戰略的實現。

5

海爾傳奇,未完待續

轉型期間難免進入發展低谷。今日的海爾在許多人眼裡比往年低調了許多。但其實,走向世界的海爾仍在海外不斷複製人單合一的傳奇。

在全世界大的國際化併購失敗率80%以上的前提下,海爾併購日本三洋,讓它從之前的虧損八年實現八個月止虧;

併購斐雪派克,將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和用戶需求結合起來,實現了2017年利潤翻番;

併購GEA,仍沒有向美國派駐任何高管,但GEA在2017年的表現為過去十年中最佳,收入增幅遠高於行業增長率,利潤增長率達到了兩位數。

……

今天的海爾,其實是不需要世界500強的身份來證明什麼的。因為海爾的成就與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相較於那些世界500大企業而言。

不斷變革,內生動力如泉湧,才是強上強的必經之路。祝福海爾。加油,海爾!

▎本文由CFO之家獨家原創整理。部分內容綜合自:經濟觀察報、山東財經報道、高頓財務培訓、商業與觀察(文/子瀾)、互聯網大視野、職業精(小范@職業精),轉載請註明來源CFO之家。

每一個小會計,心中都藏著成為CFO的大夢想。歡迎關微信號fortopcf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