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海尔胜利大逃亡!中国人又多了项骄傲~

7月19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新一期世界500强排行榜。此次榜单有13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它们是:招商局集团、雪松控股、象屿集团、兖矿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纬创集团、台湾中油、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险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青岛海尔。其中

青岛海尔位列499,险险挤上500强“末班车”

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海尔胜利大逃亡!中国人又多了项骄傲~

1

明明营收早就达标,奈何屡次错失登榜

据了解,从营业收入判断,海尔自2012年就够入围资格,却在其后的几年屡屡错失《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着实让人感到不解。

2012年,山东首次有了自己的世界500强企业,魏桥创业集团以249.0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440位,山东能源集团以241.31亿美元列第460位。

当年《财富》世界500强最后一名的营收为220亿美元;而据海尔披露,其2011年全球总营收达到1509亿元(折合233亿美元)。按营收规模,可以排在该榜单的第476位。

在2017年7月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来自山东的魏桥创业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顺利上榜,分别排名第159位和372位,当时两家企业公布的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是561.74亿美元和292.99亿美元。

而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开发布2017“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海尔集团营业收入为2016.09亿元,按照1:6.64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算,海尔的营收约为303亿美元,明显超过了山东能源集团。可惜事与愿违,海尔再次与世界五百强擦肩而过。

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海尔胜利大逃亡!中国人又多了项骄傲~

统计口径或许存在差异

对于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程序,山东财经报道曾致电《财富》(中文版)杂志,其一位负责人表示,“首先企业要先申报,不申报的话我们无法了解其具体的财务数据,尤其是非上市企业。”也就是说,企业要提供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并且是经过审计的。

《财富》认为,只有外界了解你公司的资产状况,《财富》才有可能将你排进500强。

至于海尔集团未能上榜的原因,该人士分析称,“海尔集团有两个业务中心,总的收入是要并表计算的,并不是两个数字简单相加就是总的业务收入,这里面还有个财务扣减的因素。”

至于并表后海尔集团总的业务收入,外界并不知晓,或许正是这个统计口径的原因,造成了海尔集团屡屡错失榜单。

2

“英雄”张瑞敏与海尔成功路

海尔的成功,与灵魂人物张瑞敏的经营管理大脑密不可分。

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海尔胜利大逃亡!中国人又多了项骄傲~

张瑞敏也许是中国企业家中最爱否定自己的人,他“永远如履薄冰,永远战战兢兢”,在这个充满颠覆和创新的时代,海尔的“自以为非”才是生存的不二法则,这并非张瑞敏的自谦,而是一个企业家对于时代变革的深刻理解。在他眼中,“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1985年,张瑞敏的朋友要买一台冰箱,张瑞敏让他去挑选。可是朋友挑了很多后发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了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他叫人把尚未运出厂的400台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检查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居然有76台不合格。

张瑞敏非常愤怒!第二天,张瑞敏把厂里的干部和工人召集起来,叫工人把有缺陷的76台冰箱搬出仓库,拉上大街,在众目睽睽之下抡起大锤一台台砸毁。张瑞敏当街亲自抡锤!

这一砸,把质量第一的信念,注入了海尔的基因,从此海尔走上了标准化、产品质量第一的道路。张瑞敏革新了工厂的质量管理方式,将员工分成许多自我管理型团队相互竞争,建立了一整套高标准、精细化、覆盖全国的服务管理模式,这些革新成为海尔电器多年称霸中国家电业的最核心的竞争力。

3年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个国家质量金奖,在中国的销量蒸蒸日上!7年后,“海尔”又一次在国际市场上扬名立万:德国市场上所有品牌的冰箱和中国海尔冰箱揭去商标后,放在一起进行试验,海尔冰箱质量排第一!海尔从此逐渐在国际树立品牌!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世界的企业版图,堪称天翻地覆!海尔从一家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年销售收入2000亿元的大型企业,名闻天下。

“各类评选选取的指标不同,且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影响,结果很可能有差别。”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表示,不同类型的企业本身对待各类排名的看法、重视程度也不同。“排名都是虚的,实实在在把企业做好,做成有技术、有品牌的百年企业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看,海尔的发展对中国企业有非常之大的借鉴意义。”

今天,许多企业和教育机构都在研究海尔,把海尔传奇写进教科书,或者作为自己学习效仿的经典案例。海尔案例所在的课程项目是许多商学院MBA必修课程,而研究海尔的管理模式与探索,已然成为哈佛等一大批知名商学院顶级教授的必修课。

3

转型,变革,做“下一个时代”的企业

从2005年起,海尔提出“人单合一”的业务发展模式,对互联网模式转型创新进行持续的探索。

张瑞敏从四个方面,做出了他的战略性分析判断:

①未来的市场是不确定的,市场是个性化的。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个性化特点,只有小微企业。所以企业必须要打碎以往的应对大规模生产的企业组织模式,重构适应市场新特点的小微组织。

“原来组织是大兵团,现在需要更多的游击队”。张瑞敏如是说。

②整个家电还有没有出路?肯定是没有出路了,只能是从卖产品到获取终身用户,也就是社群经济。什么是社群经济?就是企业变成以社群为中心,和用户融合到一起,用户也是企业当中的一员。企业的主要收入在外部而不在内部,就是社群。主要看社群规模有多大和社群成员的终身价值有多高。

③互联网时代,企业不是大到不能倒,而是大到容易倒。所以不应该做企业,而应该做平台,也就是网络化组织。

互联网时代没有企业,因为企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将来的企业一定都是网络化组织,是互联网的节点,而不是自成体系。连上互联网,可能得到无限资源,但脱离互联网,可能什么都不是。

④传统时代只是卖产品,顾客都是匿名的。但互联网时代,你的用户一定是有名有姓、一定是交互的。用户有什么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迭代去满足,从而打造一种终身关系。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情境”,海尔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观念”,确立以投资驱动和用户付薪为核心的“制度”,使员工争做创客的“人性”充分激发出来,成为后电商、物联网时代组织管理创新的领先者。

作为老牌制造业企业,人们很容易把海尔纳入传统制造业的范围,从而为类似的企业贴上“过时”的标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海尔是“上一个时代”的企业,意指属于他们的辉煌已经过去了。

人们的担忧是多余的。

2016年初,海尔推出了智能制造平台COSMO,因为是一个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工业制造领域的平台,立刻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在推出COSMO平台之后,海尔无疑已经站在了在中国智能制造的最前沿。德国工程院院士库恩甚至认为,“海尔互联工厂模式是全球工业领域的样本”。

实际上,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功,这仍仰仗于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张瑞敏近年来不断强调的创新意识。

如果给近10年的海尔临摹“画像”,最核心的关键词一定是“互联网转型”,“人单合一”、“创客”……海尔的变革不断刷新着公众对它的认知。

4

财务先行者的汗马功劳

在财务界,海尔向来是面标杆旗帜。

海尔的成功转型,当然也离不开财务团队的努力。

随着海尔战略的变化与“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推进,海尔集团CFO谭丽霞开始向财务变革发起总攻,其目标是:传统的财务要向价值创造型财务进行转变,并为财务确定一个新的定位,即“规划未来、引领价值、事前算赢、创新增值”。

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海尔胜利大逃亡!中国人又多了项骄傲~

海尔先是把下属所有组织、业务当中的财务全部划分到集团的财务团队当中,并将1800多人进行了收编(但保留每个财务自身的功能)。之后再按照“让集中的更集中、让分散的更分散”原则,将集团的财务划分成了三类,即融入财务、生态财务和共享财务。然后再按照CFO谭丽霞制定的“润物细无声”原则,将所有的财务人员都“搬”到业务当中,实现业务财务共享。

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海尔的财务变革,就是传统的财务要转换成规划未来、引领双赢的价值创造型财务。这其中,规划未来是指要创造价值,引领双赢则是指所有的财务都要与业务融为一体,并要成为战略的引领者和业务发展的引领者。

这种共识和定位形成之后,海尔财务人员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有三:

一是财务人员从财务会计转到了管理会计,这相当于从企业的后台走向了前台;

二是整个财务功能结构发生结构性颠覆,海尔2006年的业务财务人员只占5%的比例,大部分财务人员都在做核算财务,变革之后,其业务财务人员占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核算财务也大规模减少;

三是财务人员从独立的组织融入到了业务,比如前端的融入财务人员主要做事先算赢,他们基本上不做账、不报表、不管钱,只是从各个角度,比如从机会角度、从战略角度、从整个财务分析角度以及从预算角度等等,与业务人员一起创造价值,洞察机会。

目前,海尔财务共享中心是全国交易处理效率最高的财务共享中心。海尔的业务量不断增长,但整个财务体系的人员反而从原来的2000人降至现在的800多人,其中,财务共享中心的200多人承接了当年1800多人才能完成的核算工作。海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共建立了12个版块,服务于600多家公司,并且成为集团核心数据源,推动了整个海尔集团战略的实现。

5

海尔传奇,未完待续

转型期间难免进入发展低谷。今日的海尔在许多人眼里比往年低调了许多。但其实,走向世界的海尔仍在海外不断复制人单合一的传奇。

在全世界大的国际化并购失败率80%以上的前提下,海尔并购日本三洋,让它从之前的亏损八年实现八个月止亏;

并购斐雪派克,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实现了2017年利润翻番;

并购GEA,仍没有向美国派驻任何高管,但GEA在2017年的表现为过去十年中最佳,收入增幅远高于行业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

……

今天的海尔,其实是不需要世界500强的身份来证明什么的。因为海尔的成就与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相较于那些世界500大企业而言。

不断变革,内生动力如泉涌,才是强上强的必经之路。祝福海尔。加油,海尔!

▎本文由CFO之家独家原创整理。部分内容综合自:经济观察报、山东财经报道、高顿财务培训、商业与观察(文/子澜)、互联网大视野、职业精(小范@职业精),转载请注明来源CFO之家。

每一个小会计,心中都藏着成为CFO的大梦想。欢迎关微信号fortopcf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