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三国里荀彧是怎么看的?

生吥逢莳


荀彧有才华,是汉末乱世中的著名谋士之一。不过,尽管荀彧投靠了曹操,但那也只是出于良鸟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原故。

而在荀彧的内心深处,其实还隐藏着一个中兴汉室的梦想。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辅佐下,曹操能够成为一位因中兴汉室而流芳千古的贤主。

因此在曹操没有称魏王、受九锡之前,荀彧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主得贤臣,臣得明主来形容。曹操得到了荀彧的辅佐,陆续消灭了竞争对手,使实力得以壮大。而荀彧也因此受到了曹操的赏识与信任。

然而,令荀彧不能接受的是,曹操欲称魏王!荀彧为什么不愿意曹操称王?难道以曹操的功劳不配称王吗?当然不是!因为荀彧通过这件事,已然察觉到了曹操似有篡汉之心!因此荀彧并没有对此表明支持态度,并似乎有反对曹操称王的意思。

而荀彧的思想新动态又岂能瞒过曹操?荀彧作为曹操阵营中的重要成员,而且又为曹操所倚重。所以他的不支持,难免会让曹操对他产生疑忌之心!荀彧与曹操之间一旦产生了裂痕,必会因不再被曹操信任而疏远。

最后,荀彧终于在曹操的暗示下自尽身亡。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荀彧是因病而死的,此处采用的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荀彧作为乱世谋臣,虽有才华但却不能实现振兴汉朝的心愿。身居曹营力辅曹操,但却无法阻止曹操称王,更无法阻止曹操明显表露出的因骄矜自傲,而可能走向篡权夺位的趋势!最终一代谋臣,便因理想信念的崩塌而亡,实在是令人觉得可悲可叹。


北疆同心聊历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荀彧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谋士。

荀彧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内政人才。

荀彧拥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

荀彧还有着显赫的身世,高尚的情操,高贵的品德……

在以史为鉴看来,荀彧无论是历史还是游戏中,都是是三国时期最值得拥有的顶级人才。

荀彧的传记以顺序而言,在《三国志》中可以说是在所有臣子里排名第一,仅次于曹魏诸位皇族。

荀彧年轻的时候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很早就看出天下大乱的迹象,并且家乡颍川将是四战之地。于是把家人都带到河北避祸。

袁绍占据河北后,荀彧的弟弟荀湛,以及颍川老乡辛评、郭图都觉得袁绍四世三公,是最有可能笑到最后的。但是荀彧觉得袁绍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于是就抛下袁绍投奔曹操。

曹操大喜,称荀彧是“吾之子房”,并且马上任命荀彧为自己的司马,是二把手的存在,这一年荀彧29岁。

后来荀彧一直为了曹操尽心尽力,也成为曹操麾下最受信任的谋主和内政大臣。

在张邈叛乱中,荀彧帮助曹操守住最后的三县之一。在汉献帝东迁时,又是荀彧首先要求曹操接纳汉献帝,占据政治大义。在和袁绍作战时,曹操势弱,大家人心惶惶,还是荀彧首先提出四胜四败说,帮助曹操坚定信心。

荀彧这么出色,曹操还把自己女儿嫁给荀彧长子,以示亲近之意。

但是等到建安十七年,曹操南征北战评定了大部分的割据势力,也已经走到了人臣的最巅峰。这个时候有些人建议曹操应该被封为国公,加九锡。

这可以说是曹魏替代刘汉的先兆。毕竟历史上王莽二百年前刚刚这么干过一次。

而荀彧则是忠于汉室的,在荀彧心中,弃袁绍而投奔曹操就是他看清楚了袁绍一是能力不足,二是袁绍野心代汉。所以荀彧投靠了乱世之中最有可能平定天下的英雄豪杰-曹操!

而曹操也的确没有让荀彧失望,不但以弱胜强,击败了吕布、袁绍等大敌,还把汉献帝从衣食无着,性命堪忧的窘迫地步中解救出来。

但是战争集团这个巨兽最终成长到了谁也无法撼动的情况,曹操也许自己不想称帝,但整个曹魏集团中的许多人都在推动曹操向上走。

于是曹操就拿这事秘密咨询荀彧,也是最后试探一下荀彧的想法。

荀彧从29岁一直到50岁,跟着曹操足足21年,曹操多少大事件都是荀彧出谋划策,连杨修都能清晰的掌握曹操心思,荀彧哪能不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呢?

但是荀彧跟着曹操走,这是背叛了自己的初心。要不跟着曹操走,这就背离了自己的道义。荀彧万般苦恼,但是放弃任何一个都是如同放弃了自己的性命。最终荀彧跟曹操说,你起兵不就是为了匡扶朝廷,拯救黎民吗?不宜如此。

这番话让曹操很不爽,于是曹操逐渐抛弃了相伴自己二十年的亲密战友,在曹操南下征讨孙权时,将荀彧放在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上,让他去慰问士兵。

荀彧忧愤之下,英年早逝,年仅五十岁。

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在我看来和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是同等级别的。

真是惜哉,叹哉。

造化弄人啊。

我是以史为鉴,欢迎大家关注。


以史为鉴


感谢提问,就我个人看法,荀彧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政治家,战略家,而不仅仅是曹操实现其野心的工具人,充当曹操爪牙。

纵观其生平,可以看出其文治武功,谋略才智,不亚于张良萧何。

荀彧,子文若,出生于许昌,少有才华,被当地名士“称王佐之才”,早年出仕,适逢董卓进京,他预料天下将大乱,辞官搬家避难。

良禽择木,慧眼识主

后归属袁绍账下,他对袁绍评价:袁公图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毅然选择离开,投奔曹操,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也,从此开创自己正真的仕途生涯。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毫无疑问,荀彧的选择是对的,对于胸怀大志荀彧的来说,自己抱负施展离不开曹操的赏识和信任。

恪尽职守,谋断于决。

他追随曹操,早年多次随军出征,曹操领兵在前,荀彧坐镇后方,往往大军先行,后备守军空虚荀彧皆能化险为夷,稳固后方,深得曹操欣赏。一次曹操领兵东征陶谦,荀彧,程昱留守鄄城

,吕布假意帮忙实则准备偷袭,张邈派使者要钱粮,荀彧当机果断,加紧军备,速查内奸,稳固守城。

曹操信任荀彧,军国大事都交由他调度,可以说曹操每一次胜利,都是荀彧在后方,运筹帷幄,巩固后方的结果。每当曹操犹豫不决,总要咨询他的意见,当时官渡之战相持阶段,立阻曹操打退堂鼓。可以说他是曹操集团智郎团的首席智郎。

举荐贤良,忠言逆耳。

作为首席谋士,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曹操深知,人才难得,人才稀缺。多次想他咨询贤良人才,他先后推举,钟繇,戏智才,荀攸,郭嘉,司马懿陈群等,可以当时曹操集团著名谋士,后来都立下赫赫功劳的人。如果说曹魏集团,甚至晋朝的建立都离不开荀彧的人才引进计划。

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人很多,敢于批评曹操不足的人很少。荀彧就是其中一个,曹操的政治方略,可以说几乎离不开他说手笔。但是对于曹操的过错,他敢于指出,曹操之父被杀,曹操怪罪于徐州刺史,攻破城池,屠城。荀彧严肃批评。

志向远大,衷心耿耿。

确立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已令诸侯”的政治路线,规划曹操一统北方的战略方针,保证曹操“人尽其才,唯才是用”的人才战略。可以说曹操集团的代言人是他,他为曹操规划一个看似完美的未来,但这个未来逐步偏离他的既定方针。

曹操晚年,野心膨胀,不满足于丞相之为,多次暗中咨询废帝自立,荀彧在这件事跟曹操矛盾极大,荀彧理想中汉王朝正统地位不可动摇,逐步疏远荀彧,猜疑,最后荀彧自杀而亡。

可以说,他的一生是幸运的,比起很对人来说,生逢明主,大展才华,至少辉煌过;他的一生是不幸的,比起很多人来说,虽逢其主,不得其志,最后落下兔死狗烹的下场。

司马懿: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陈寿: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苏辙: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

后人对其评价极高,他几乎十个个全才,是曹操的左膀右臂,是曹营里的张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