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解救不了天京,真相惨绝人

从1862年3月开始,曾国荃率领湘军从安庆出发,一路攻下无为、巢县、含山。在含山曾国荃与彭玉麟率领的水师合兵,攻占芜湖。到了5月28日,湘军抢占秣陵关、后又攻占大胜关和三叉河,太平军的粮道被彻底截断。

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解救不了天京,真相惨绝人​但是太平天国虽然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支持运行一个社会,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去推行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加上太平天国内部,多数将领和士兵都沉迷享乐。

当时李秀成麾下有二十五万人,他分兵一部赶回天京加强防务,自己则留在苏州,打算进攻湘军重地安庆的曾国藩,逼迫曾国荃从天京撤军回援,一路打下巢县、无为、舒城后,在攻打六安时,天京雨花台失守,洪秀全再次严诏催逼李秀成亲自回援。

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解救不了天京,真相惨绝人​一开始,双方围绕天京外围展开激烈争夺,李秀成和李世贤率领太平军进攻战略要地雨花台,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争夺,雨花台牢牢占在湘军手里,李秀成只好率军进入天京城中,着代表着天京解围的失败。

这是因为湘军在军事上的“稳”,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贯穿曾国藩整个后半生,就是跟你死磕,看谁耗过谁。这种策略对付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行之有效,因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就不是一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贼了,得考虑守住自己的疆土。

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解救不了天京,真相惨绝人​清军(主要是湘军)的主要战法是在战略上节节进逼,战术上采取守势。一般情况下,湘军推进到太平军的据点前沿,先挖掘堑壕,然后切断太平军粮道以此达到耗死拖死对方的目的。1862年到1864年间,太平天国和清军之间爆发了最后一场大战“天京保卫战”。其中李秀成领兵20余万回援天京,清军十余万,但最终李秀成竟然全军覆没连自己都被俘了,天京也被攻陷,不得不让人唏嘘。只能说当时的太平军确实是穷途末路,比不了当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