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2018年5月23日,鄉土中國創始人、麥客瑪特商貿公司董事長慕朋舉到中國食品品牌研究院喝茶聊天。當談到酒時,我說我老家河南有很多好酒,但就是賣不好,也賣不上價錢,走不出河南。

聽我這麼說,慕總馬上真誠地問:“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我知道,作為陝西人的他不是故意刺激我,更不是有意歧視河南。他的表情告訴我,他是真的不知道,不是裝作不知道。於是,我告訴他,優質豫酒真的很多,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大半個中國的人在喝豫酒,“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的央視廣告響遍中國。在那個時候,很少有人提及茅臺酒,一是真的不知道,二是就算知道也沒資格提,三是就算提了也會不好意思:提了也白提,根本喝不上,喝不起,不配喝。茅臺不是老百姓喝的酒,只能是傳說中的天宮美酒,想都不要想,想想都是犯罪。所以,老百姓的桌上,除了本地的名酒,大多是各種豫酒:仰韶、宋河、寶豐、杜康、賒店、張弓……俗稱“六朵金花”。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時至今日,不要說是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慕總,很多我身邊的非河南籍北京朋友,無論是記者、學者、專家、作家、科學家、歌手、演員、音樂人、主持人,還是官員、商人、軍人、教師、金融家、飯店老闆……每當我說起豫酒時,他們絕大部分會像慕總一樣發問:“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就算我出差到外地,和外地的朋友說起豫酒時,他們也同樣大部分會像慕總一樣發問:“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只有回到河南老家,和河南籍的朋友們相聚,舉杯談起豫酒時,這樣的發問才不會出現。但,杯中往往非豫酒。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這是一種痛痛的悲哀:無論是在北 京,還是出差外地,甚至於回到河南老家,在絕大多數酒桌上,特別是在中高檔飯店裡,我幾乎從來沒見過豫酒,更不用說喝。酒桌上沒有,飯店的酒櫃裡也沒有。“高級別”的河南人不喝豫酒,似乎早已成了社交習慣,也似乎早已成了中上流人士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徵。河南人一向好客,客人來了,一定要好吃好喝地招待,特別是要喝好,喝不醉、喝不倒、喝不趴下,就算沒招待好。所以,很多外地人怕到河南應酬飯局,怕的不是吃飯,而是喝酒。然而,好客的河南人在招待“貴賓”時,無論是在河南本地招待,還是去到外地招待,拿出來的酒基本上不是豫酒,而一定是外地名酒,比如茅臺、五糧液、劍南春。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這一點和其他省份很是不同。我到山西時,朋友們招待的是汾酒,酒拿出來時,先自豪地介紹一番汾酒的歷史與文化;介紹完了,往往會再補一句:“我們山西人就好喝汾酒,別的喝不慣。”我到陝西時,朋友們招待的是西鳳酒,酒拿出來時,照例先自豪地介紹一番西鳳酒的歷史與文化;介紹完了,也往往會再補一句:“我們陝西人就好喝西鳳,其他的喝不慣。”我到貴州時,就更不用說了,朋友們拿出來的雖然不一定全部是茅臺,但一定會是醬酒,酒拿出來時,對貴州醬酒歷史與文化的介紹,自豪得不能再自豪……一次次比較過後,我越來越發現:儘管在歷史文化的悠久上河南人很自豪,但對豫酒卻異常自卑。我在北京招待朋友時,偶爾拿過幾次豫酒,卻被同鄉領導提醒“不會辦事”,於是,後來也不再拿豫酒了。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我熱愛自己的故鄉,熱愛故鄉的歷史與文化,山川與河流,野草與花朵,昆蟲與走獸,先人與故人,神仙與鬼怪……畢竟,這是生我養我的故土,就算面朝大海,也只嚮往故鄉的春暖花開。今天,2018年5月23日,我之所以要寫《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還是因為我熱愛自己的故鄉,熱愛故鄉的歷史與文化,山川與河流,野草與花朵,昆蟲與走獸,先人與故人,神仙與鬼怪……我期待河南人能明白:只有故鄉的春暖花開,我們才能面朝大海!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作為中國食品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歷史文化學者與作家,我深深地知道,河南人在酒這個問題上,不僅用不著自卑,而且應該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更加驕傲和自豪!在河南,文物古蹟數不勝數,形象地說,“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一部豫酒史,半部國酒史。這不是虛誇,是事實。實際上,真正的事實是:一部豫酒文化史,半部人類酒文化史。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上說,豫酒是人類釀酒史的源頭!

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遺址,被確定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賈湖遺址最重要的發現,除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坊外,還有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樂器——骨笛。這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推翻了“中國笛子西來說”和“七聲音階外來說”。經中國科技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分析賈湖出土的陶器,認為9000年前的賈湖人已掌握原始的釀酒技術,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這一古配方現已複製成功。此前在伊朗發現的約公元前5400年前的酒,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賈湖酒的發現,改寫了這一記錄,成為世界上目前發現最早與酒有關的實物資料。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然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豫酒逐步沒落了,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直到出現“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這樣的“天問”!這不僅是問我這個河南人的,也是問所有河南人的,問所有河南釀酒人、賣酒人、喝酒人的。為什麼河南之外的朋友不知道豫酒?為什麼河南人在豫酒面前如此自卑?河南省省長陳潤兒的話一語道破:“河南白酒品種不少,但品牌不多”。陳潤兒不是河南人,他是湖南人,但這個湖南人看透了豫酒沒落的原因。

身為中國食品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我對品牌的巨大價值自然十分敏感,我始終認為“豫酒”本身就是巨大的品牌,但是,我們河南人不僅沒重視“豫酒”品牌,反而看不起它!這是怎樣的悲哀?文化的悲哀,心理的悲哀,心態的悲哀……自輕自賤,而不是自尊自愛,又如何能讓別人尊重和熱愛!對熱愛汾酒的山西人,我尊重、敬佩;對熱愛西鳳酒的陝西人,我尊重、敬佩;對熱愛醬酒的貴州人,我尊重、敬佩……自輕自賤的河南人,我的同胞們,我們何時能自尊自愛,大聲對自遠方來的客人自豪地說:“我們河南人就好喝豫酒,其他的喝不慣!”集一億人口的大河南,齊齊吶這一聲喊,還怕豫酒不復興?!還怕豫酒“六朵金花”不花開香天下?!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豫酒復興,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依靠“口”和“口碑”。“口”,就是“豫人喝豫酒”。這是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一直以來奮力宣傳的理念。但很多時候,他說自己很寒心。“口碑”,就是“豫人傳播豫酒”,這“口碑”就是一句:“我們河南人就好喝豫酒,其他的喝不慣!”作為品牌塑造與傳播專家,我深知這句話的巨大力量:無論新媒體、新技術如何發展,“口碑傳播”永遠是最迅速、最有效的傳播。口口相傳,代代相傳,世世流傳。

當然,“口碑傳播”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論是熱愛汾酒的山西人,還是熱愛西鳳酒的陝西人,熱愛醬酒的貴州人,他們敬酒前為什麼都要不約而同先講述本地酒的歷史與文化?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給酒添味加香!只有完成了這一步驟,這算真正完成了釀酒的全過程。這才是釀酒最絕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靈魂技藝!頭頂著“釀酒大師”、“調酒大師”、“品酒大師”名號的人,並不是真正的“釀酒大師”、“調酒大師”、“品酒大師”,只有為本地酒自豪的酒客,才是真正的“釀酒大師”、“調酒大師”、“品酒大師”,他們的一句“其他的喝不慣!”才是最後的勾兌!最後的增香!最後的調味!如果走不到這一步,完不成這一步驟,酒永遠是酸的、苦的、澀的。豫酒所缺少的,恰恰就是這最後的勾兌!最後的增香!最後的調味!

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河南有什麼好酒,您能告訴我嗎?

怎麼辦?沉下心來,埋下頭去,細細梳理豫酒文化史,傳播豫酒文化史,通過講述美好的豫酒故事,塑造強大的豫酒品牌,從而提振豫人信心,振興豫酒市場,實現豫酒全球輝煌:“與世界攜手,讓豫酒出彩”。豫酒的復興,必須也只能是豫酒文化的復興。豫酒要走向世界,必須也只能是豫酒故事先走向世界。這是豫酒品牌復興的前提。講述這個故事,讓故鄉豫酒天下流傳的,就是一億河南人!

河南人,我親愛的同胞!身為河南籍作家的我,正在籌劃書寫史無前例的、全球首部《中國豫酒文化史》。有人說:“憑你一人之力,不可能完成這修史大事。”我不信。因為我知道,我身後站著一億有著高度文化自信的河南人!如果你是河南人,請助我一臂之力:把你知道的豫酒故事告訴我!把你熟悉的豫酒朋友推薦我!《中國豫酒文化史》,你就是聯合署名作者!在《中國豫酒文化史》出版之時、首發之日,我們舉杯過頭,互敬一杯豫酒!

“我提醒你們記住:歷史會記住你們,歷史會記住一切。”

2018年5月24日,北京睡書齋

作者 河南籍作家 曹保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