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最爲先進的單兵防空飛彈系統是哪種型號?實際作戰性能如何?

冰雹藍天


相對而言,跟中遠程防空導彈相比,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技術檔次比較低,能搞的國家比較多,凡是型號不太舊的性能都過得去。中國一向非常重視便攜式防空導彈,紅纓系列和前衛系列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FN-16性能比較先進。美國的毒刺算是風光幾十年的長青樹。儘管後期毒刺跟早期的毒刺是兩碼事,裝進了同一個名字的框。

圖一:珠海航展上展示的FN-16便攜式防空導彈。

大致上可分為四代,第一代比較出名的是SA-7,當年在中東戰爭中大出風頭,痛毆過以色列戰機。特點是沒有全向攻擊能力,也沒有什麼抗干擾能力。第二代比較典型的是美國毒刺,在阿富汗戰爭打下來過許多蘇聯戰機。特點是有了初步的全向攻擊能力,也有了基本的對抗干擾能力。

第三代比較典型的是星光。英國搞便攜式防空導彈有獨到之處,星光導彈是個奇葩的小怪獸。首先它的速度非常快,約為4馬赫,其它國家的導彈不過2馬赫左右。其次一枚星光內置了3枚飛鏢彈頭,採用激光半主動制導,這3枚飛鏢沿著激光束直擊目標。優點是導彈速度極快,敵機反應時間太少,缺點就是激光制導易受天氣和戰場煙霧影響。

圖二:英國的星光導彈可圈可點,注意頭部的三枚飛鏢。

第三代也是目前各國的主要裝備。比較典型的制導方式為紅外/紫外雙波段導引頭,採用可編程微處理器,或是採用激光駕束半主動制導。法國的西北風也比較有名,採用四元陣列雙色紅外導引頭。第三代便攜式防空導彈對抗現代戰機的能力比較強。

第四代便攜式導彈正在發展之中,跟前三代導彈相比,最大的變化之一是“看得見戰機”升級為“看清楚戰機”。前三代導彈採用紅外/紫外製導方式的,頂多採用線陣列,能從天空背景中辨別出目標,反映在導引頭上是一個點或是一個球,而第四代便攜式導彈,如同長了眼睛,平移先進近距空空導彈的技術,把焦平面凝視陣列移植過來,能夠看清楚是什麼戰機。

圖三:前衛2導彈車載化。即使是老式的便攜式防空導彈,裝上車,再搭配上先進的光電系統,作戰效能也有提升。

便攜式導彈長眼睛並沒有特別大的技術難題,主要是成本考慮。一枚出口報價十萬美元上下的導彈是不是需要這個能力,比較糾結。再進一步就是紅外/紫外雙波段成像。目前的FN-16是準成像級別,如果不考慮成本,進階為真正的成像級別,沒有特別大的技術障礙。

當前便攜式導彈的主要趨勢並不是堆砌高技術,而是便攜式導彈車載化。這是因為如今的便攜式導彈射程早已突破3-5千米的限制,直奔8千米以上,限制導彈能力的不是導彈本身,而是人眼。只有裝上車,再配上光電紅外搜索跟蹤系統,或是雷達系統,才能解放出導彈本身的潛力。


厲兵


應該是毒刺RMP block2,但是未裝備,也在也只能是我國的前衛-4奪冠。

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基本上以紅外/紫外製導技術為主,雖然有少量另類的採用激光導引頭,但是激光制導需要全程人工鎖定引導,弊端很大,並不被廣泛接受。

因而這方面技術劃代基本上可以與同樣紅外製導技術的空空格鬥導彈劃上等號。第一代的硫化鉛導引頭,只能屁股尾追攻擊,如美國的“紅眼”和蘇聯的薩姆-7。第二代的氦氣致冷銻化銦導引頭,可以全向攻擊,如美國的毒刺和英國的吹管。到了第三代則採用多元、多頻譜紅外/紫外複合導引頭,提升抗干擾能力,典型是法國的“西北風”。而第四代制導技術上則是同樣與第四代格鬥導彈的制導技術一樣,採用紅外成像導引頭技術。
紅外成像技術的AIM-9X空空格鬥導彈,小圖為128X128的紅外焦面成像列陣形成的紅外圖像,可以輕易分辨紅外誘餌彈等假目標。

這方面最早採用的是日本的91B型便攜式防空導彈,他採用電視和紅外成像的複合導引模式,白天使用可見光電視制導,夜晚使用紅外成像。

從技術上講,這一技術已經成熟,但是與第四代空空格鬥導彈各國努力研製形成百花齊放不同,第四代便攜式防空導彈研製熱情很低,只有少數國家投入研製,根本原因還是成本和需求考慮。

這方面典型例子就是美國的毒刺 RMP block 2,其最初是在毒刺 RMP block 1基礎上採用號稱“鎖定即死“的AIM-9X響尾蛇導彈的焦面熱成像技術作為導引頭。但是受軍費縮減以及美軍認為逼前線士兵用便攜式防空導彈實在有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威名,該項目取消,導彈未正式生產。





在這種情況下,目前暫時領先的也就只能是某國的前衛-4了。前衛系列便攜式防空導彈早在1999年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卡吉爾衝突中就立下出色成績,巴基斯坦用前衛-1防空導彈擊落印度4架戰機。在敘利亞內戰期間,各種渠道進入敘利亞反對派手中的,而且還是較老型號的前衛、飛弩等便攜式防空導彈已經擊落了敘政府軍、俄軍和土耳其軍的十餘架戰鬥機和攻擊機。
敘利亞戰場的飛弩-6


前衛-4防空導彈是前衛系列的最新型號,主要是採用紅外成像導引頭,攻擊角度和抗干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導彈的作戰距離是500~6000m,作戰高度是4~4000m,其作戰高度低界達到了4m,最大飛行速度也達到2馬赫,即使不考慮制導技術,單純的從性能上來看也是極其出色。前衛-4已經在航展上進行過展示,不過前衛系列屬於出口專用系列,自身不裝備,而前衛-4目前還沒有獲得相關海外訂單,因而該防空導彈實際上也沒有進行投產,屬於待生產狀態。
紅外成像技術是防空導彈發展的方向,但是不比空空導彈進行戰鬥機間搏命的格鬥較量,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還要考慮大批量生產的性價比因素。這方面紅外成像制導技術價格翻好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性能上只是抗干擾能力更出色。這也導致大多數國家對於這方面都還是持觀望態度,我國在前衛-4之後推出的前衛-11、前衛-18、前衛-19等便攜式防空導彈,制導技術又回到第三代的多元/多模/多波段的點制導技術。


五嶽掩赤城


比較有名的有美國毒刺導彈,中國的有前衛系列和飛弩系列。單兵防空導彈適合攻擊低慢目標,如直升機,也可攻擊噴氣戰機,但只適合近距攻擊,且一旦加力超過2馬赫以上,便望塵莫及了,攻擊模式早期是紅外製導,適合追尾攻擊,發動機尾噴紅外特徵是最明顯的,現在新型導彈增加了激光制導模式,可全方位攻擊,如中國FN-6,一般來說單發命中率都在80%以上。

單兵防空導彈從來就不是防空主力,對於防空意義並不大,主要用於陸軍打擊武裝直升機,但也限於補點打擊,現代戰爭是體系作戰,近程防衛手段較多,單兵防空導彈巳不那麼重要了,各國在這方面的投入會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