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误,非要逼着孩子说“对不起”吗?背后隐含的寓意要了解

孩子犯错误,非要逼着孩子说“对不起”吗?背后隐含的寓意要了解

案例:秀秀,6岁,女孩。妈妈反应说孩子太犟。

比如,孩子在妈妈办公室写作业,写‘白’字写三行,妈妈发现‘白’写成了‘自’,就给擦掉了重写,孩子哭,要求回家写。妈妈说这是我们约定好的,必须写完才能回家(如果单方说法成立的话,妈妈做法也是可以的。)

孩子写完后往家走的路上,孩子说:“要去青苹果用积分换取奖品。”妈妈说换取的规则是‘积分对应奖品,咱们只积累100分,可是你想要200分的奖品,那是不可以的。’孩子说:“不可以就不换了,等待换取更大的奖品。”妈妈:“有多少就换多少吧,等你积累到200分时,奖品就有可能被其他小朋友换走。”

孩子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时爸爸来电话,妈妈就把孩子的表现告诉了爸爸,这时孩子大怒---用脚踢妈妈,妈妈大火,放下电话打了孩子的屁股,用手掐孩子的屁股,同时让孩子道歉,孩子不肯,躲在墙角落不走了。妈妈使劲了招数无效,这时来了两个男士,想到墙角抽烟,孩子害怕,随妈妈回家。

路上妈妈给孩子买了两个小饼,女儿给妈妈一个,妈妈顺势说谢谢的同时让孩子给她道歉,孩子不肯,妈妈先道歉:我不该把事情告诉爸爸,让你没有面子,我说对不起,可是你踢妈妈,也必须道歉。孩子依然不肯,可是回家后孩子说了对不起。

孩子犯错误,非要逼着孩子说“对不起”吗?背后隐含的寓意要了解

这个妈妈是我见过的妈妈里真的很优秀的啦,妈妈懂得去反思,懂得去坚持,懂得去想办法。可是我们需要知道孩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发展过程,从‘和顺期’到‘不和顺期’再到‘和顺期’的循环往复。孩子为什么‘犟’,那是我们大人给孩子下的标签或定义,如果你再详细看看事情经过,你似乎会感觉到妈妈比孩子还要犟。‘对不起’这三个字到底有多大用途,真的还得去考量考量。有时候说‘对不起’其实也隐含着‘请原谅,下一次我还得犯。’说‘对不起’是我的素质,如果不原谅可就是你的素质低下了;我再犯的时候,你也得原谅我。

孩子犯错误,非要逼着孩子说“对不起”吗?背后隐含的寓意要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