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仁波切|上師遍知嗎

宗薩仁波切|上師遍知嗎​要詮釋上師的指示不是簡單的事。言語不見得一定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所以就有誤解的可能。我們經常依據我們所想聽的去聽聞,上師的指示也因為我們的假設與投射而變質了。

當伊芃(Yvonne)問我,她是否應該跟雅尼斯(Yannis)維持男女關係時,我說:「是的。」理由是他們兩人其實似乎已經是男女朋友了,所以,有什麼不好呢?伊芃把我簡單的「是」詮釋為金剛命令。而且我有很強的直覺,她一定回去對雅尼斯說,他必須跟她在一起,因為這是上師的指令。所以,直到今天他們還是夫妻一對。另外,有時弟子會問我他們是否可以來聽開示,如果我說:「有何不可?」這句話就會出現一百種不同的詮釋。

很重要的是,對上師說的話要仔細聽聞,不要加上自己層層的假設或推理。舉例說,如果喇嘛正在教導「止觀」等不具形式的教法,基於必要而不特別強調儀式與儀軌,某些不喜歡修持儀式的弟子(可能他們認為這只是特定文化的修持)可能就會把這個教法詮釋為「不要修法」。或者,如果上師說大圓滿是最上乘的修持,或大乘之道是最廣大的法道,弟子就會即刻開始藐視聲聞乘,認為它們比較低下。這都是很嚴重的誤解。

露辛達(Lucinda)小姐初次前往金剛乘的場合時,她無意間看見了巴楚仁波切著的《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就在那個時候,她正經歷生活上的一些激盪:一方面她厭倦了年邁的先生,另一方面她也喜歡無所事事的生活方式,而且開始對心靈之道產生了真正的興趣。通常,當人們閱讀《普賢上師言教》時,會讀到許多有關世俗生活枉然、苦行生活有益的內容;這些內容都加強了她的願望,想要逃出目前的狀況。但是現實的狀況是:她與四個小孩都需要靠救濟金才能生活,而且其中兩個小孩的年紀還非常小。當她的上師要她去找個工作、存點錢時,她不瞭解為何上師會說出這種話來。她以為上師會重複巴楚仁波切的話,鼓勵她住到山洞裡去。因此,她就把這個指示自我詮釋為上師給她的測試。但這不是測試。上師是看到她的狀況,她的小孩以及她的潛能,因而想要幫助她。許多六〇年代的佛法修行者都沒有財產,也沒有存款,她的上師希望她不要落到這個地步。可是,無論上師告訴她多少次應該去找個工作,她還是認為這是對她的測試。

我們的困境是:不知道應該在什麼層次上接受指示。指示是在什麼狀況下給的?是給你個人、給別人,還是給群體的?如果上師告訴一個吃純素的人要喝牛奶,他可能是為了他的健康,可能是要測試弟子的虔敬心,也可能是忘了弟子吃純素,所以不知道這會造成弟子的困難。在這種狀況下,初學的弟子可以提醒上師她吃純素,而資深的弟子則可喝也可不喝,但她不會為了到底該不該遵守而感到困擾。

大部分的上師都像植物一樣,既被動又遲鈍。上師也許並沒有要做任何善巧地事,弟子卻對著一個單純的指示解讀出許多意思。他們把自己弄得神經緊張。弟子常都以為上師無所不知,以為他具有遍知的能力。我必須承認,在很多情況下,我甚至都故意讓他們這麼以為。但有時我會承認:「不,我真正不知道那個狀況。」當然,我愈抗議,他們愈認為那只是謙遜之辭。所以,上師看起來暫時處在穩贏的狀態下,但是,可能很輕易地就會轉為穩輸的狀態。

佛陀有能力把每個人的耳朵封起來,讓他們無法聽到某些不要他們聽見的教法,但一般的上師做不到。因此,也許別人所需要的特別指示,卻被你無意間聽見了。聽到了不是要給你的指示,可能會造成你多年的誤解。因此,向上師澄清教法是非常重要的,初學者尤其如此。

事實上,在整個詮釋的迷宮裡航行是非常困難的。就像溜冰選手需要知道何時進、何時停一般,修行者必須善巧地找出一條路來。很明顯的,最主要的還是發心,其他的你會一邊進步,一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